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创意产业的发展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以义乌为研究对象,在理清义乌专业市场及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并提出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6,(2):108-112
集聚区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默认形式。本文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知识流动路径问题,从知识属性的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整理了知识的类型划分和流动特征,并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知识是以依赖实践的隐性知识为主。进一步细分了初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主体,基于此构建了集聚区创意主体之间隐性和显性知识流动路径。研究结论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有效合作提供了可行的发展路径,使集聚区从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成为产业协同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聚效应是反映某一产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与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通常来讲,要分析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主要是利用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结果来衡量的。本文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测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并在深入分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是国内外先进地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凝练城市文化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对江浙两省及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及问题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温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理想框架。  相似文献   

6.
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日益得到重视,其发展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众多案例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文化及创意产业在空间格局上的需求和特征,并强调城市应当在为创意经济营造空间同时积极创造文化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视角出发,在界定创意产业行业范围基础上,选取2008-2017年我国大陆各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分析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之间呈显著的"U形"关系,创意企业的集中分布先是不利于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大,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地区经济会随着创意企业的进一步集中入驻而增长。此外,上一期的区域经济规模、贸易规模、人均消费支出、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也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发现,从鼓励创意企业集中分布、引导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扩大周边地区贸易往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4个方面对推动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是国际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它正以集聚的组织形形态迅速发展,文章对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较快的国家进行介绍及对照,归纳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少峰 《数据》2010,(11):1-1
随着今年首钢二通厂中国动漫游戏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加入.目前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数已达23个。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培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北京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十二五”即将启幕.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新一轮增长的战略布局中.如何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效益,是决策部门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技术标准化水平,以及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1995~2009年高技术产业行业数据,利用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的计量方法对二者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技术标准化存在着相互的正相关关系;长期内产业集聚的发展能够促进技术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技术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推动产业集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和创造社会价值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SPSS12.0软件相结合,分别从基础竞争力、行业竞争力、政府创新能力以及创意环境4个方面的9个指标对我国15个具有特色发展创意产业的城市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北京和上海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苏州市在政府创新能力上也具有绝对的优势;而西部城市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个别城市如昆明在创意环境方面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为数众多的城市实施了多中心空间政策和新城新区建设,但是多中心结构的绩效尤其是能耗绩效亟待检验。首先分析了多中心城市在理想状态下的生产能源、建筑能源和交通能源节约,并利用201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中心结构对于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耗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的多中心程度与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耗呈现显著负相关,即城市多中心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城市的人均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具有更好的生态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了生态维度的依据。此外,城市规模扩大、密度提高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都有利于提高能耗绩效,而人均收入水平、第二产业比重和私人交通工具出行比重的提高都会使城市能耗绩效变差。  相似文献   

13.
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当前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迅速崛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产业优势与生态优势,环湖城市群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应依托环湖城市群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文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并从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两个层面讨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最后提出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吴静激  袁媛 《价值工程》2019,38(35):4-6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演进的见证。它们对激活传统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在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既促进了历史街区重焕光彩,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层面上,基于2002—2012年23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而且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东中部城市的制造业集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东部城市制造业集聚因要素成本上升等原因而使得其溢出系数小于中部;而西部城市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则不显著。这就要求合理安排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层面制造业集聚的格局,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媛 《城市发展研究》2017,(12):129-132
使用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年龄数据,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处于重塑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中心保持不变,仍然向功能核心区和部分拓展区集中化聚集,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扩散则比较缓慢,逐渐向西南方向的王佐、西红门、南苑等街道延伸。老年人口分布范围有扁平化的南—北收缩趋势,形成"中心高、外围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老龄化程度则有垂直化的南—北扩张趋势,形成"中心低、外围高,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区)2004年的数据,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参与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我国公众通过直接方式持有股票居民的比例较低;(2) 各省市(区)直接参与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明显的"东高、中西低"特征;(3) 直接参与率与当地人均收入、上市公司数量、证券公司营业部数以及城市化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当地人口受教育水平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论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集聚对国际创意大都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城市经历了从工业城市到现代创意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城市演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产业经济的结构变迁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文化产业在国际创意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集聚改变了中心城区的功能、改变了过去单中心的城市形态而构建了多中心的城市形态,并带来了国际创意大都市人口、土地及就业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超 《价值工程》2019,38(26):34-36
文章借助熵值法综合测度宁波县域文创产业发展水平,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宁波10个县域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江北处于高水平,鄞州和慈溪处于较高水平,奉化、镇海、宁海、海曙、北仑和象山处于较低水平,余姚处于低水平。最后,为实现宁波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其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