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中国将进入一个邻避时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众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邻避设施显著的特征之一负效应,成了滋生群体性事件和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各地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邻避事件,有些得到妥善解决有些则引发了社会冲突,要解决邻避冲突,应完善重大项目决策程序和政策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如从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宁波镇海等典型案例中可以找的邻避问题的失败机理及其特征,对于邻避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在邻避冲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危机事件的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九江PX项目事件中公民参与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在我国邻避项目公示阶段和冲突治理过程中已经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但是存在公民参与时机滞后的缺陷,在邻避冲突中应将公民参与关口前移,从邻避冲突的源头有效引入公民参与机制,以有效避免邻避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邻避现象是环境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对于邻避效应的发生机理还少有研究。基于现有文献,利益感知、信任感知、风险感知和公众参与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影响当地居民对邻避设施的接受态度。选取杭州市九峰垃圾焚烧厂事件作为典型案例,基于对330名当地居民的调研数据,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利益感知、信任感知对接受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对接受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公众参与对信任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感知对利益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对信任感知有显著负向影响;利益感知对接受态度的直接影响效应最大;信任感知对接受态度的总体影响效应最大。此外,还结合研究结论为政府处理此类事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昆明市民反对PX项目事件为例,提出邻避冲突的三阶段演化过程,并把公民社会成长作为邻避冲突的文化层面原因,进而以改变政府职能结构为突破口,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作为规避邻避冲突的主要策略。基于此,建议政府在邻避冲突治理过程中坚持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行政理念,明确多元协作的邻避冲突治理体制,建立邻避设施负外部性补偿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风险理性培育机制,从根本上防止邻避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邻避问题成为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帮助政府打开邻避事件频发的"黑箱",以公众态度为切入点,利用词频分析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公众舆论识别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因素,构建SEM模型,研究发现公众素质、政府信任、双向沟通、政策环境均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政策环境对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作用最高,并分别通过政府信任与公众素质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双向沟通对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作用次之,并通过政府信任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邻避冲突和风险逐渐增多并常态化。2014年以来,群体性事件年均数量在万起以上,其中邻避冲突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通过2007至2016年10年间发生的典型的邻避事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要素分析邻避冲突成因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因经验数据和个案研究的分析偏差和选择性偏误,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多案例自变量取值组合的变化作为深入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系统性地验证多重因素引发邻避冲突。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邻避设施的规划在逐步由城市向郊区和农村地区转移,邻避设施的规划在增多,然而在邻避设施的选址、 公告、 建设的过程中很少有公众参与的痕迹,我国邻避设施的公众参与率极低,究其原因,是公众参与的主体过窄、 程度不高、 形式单一和结果的固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公众的全面参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实现政治、 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增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邻避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典型案例,运用注意力转移理论对邻避现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邻避现象是公众注意力转移与决策参与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政府公共决策对公众注意力转移与选择变化的漠视,致使公众对公共设施选址的潜在抵制状态演变为显现的抗争行为。要化解和预防邻避现象,必须开放决策过程,供多元相关主体开展友好协商,以弥合分歧。城市政府决策者应确立分享决策权的理念,通过实践的与理论的政策学习,掌握发展公民参与的、必要的管理技能,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参与式开放决策机制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指出邻避冲突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包括邻避设施会产生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影响,成本与收益不均衡分布,现代公民环保意识增强等。认为邻避问题的出现对传统的决策方式提出了挑战,打破了政府—专家的决策制定模式,冲击了命令—控制的决策运行机制,改变了成本—收益的决策评价标准。并提出建立协商性的公共事务审议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形成多元合作的协同治理格局是有效治理邻避冲突、减少环境异议、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公众基于环境利益进行的抗争持续出现。从主客体两方面分析了邻避冲突在我国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典型事件总结其内外部特征,发现当前邻避冲突的根源在于中国城市政治的"悬浮"状态,政府对"邻避性"的认识不足导致邻避冲突的"非邻避化处理",应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11.
Locating Hazardous Waste Facilities: The Influence of NIMBY Belief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bstract . The'Not-In-My-Backyard' (NIMBY) syndrome is analyzed in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Belief statements that reflect specific NIMBY concerns are subjected to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structure reveals two dimensions: tolerance and avoidance. Tolerance reflects an acceptance of rational economic arguments regarding the sitting of a hazardous waste facility and avoidance reflects a more personal fear of-consequences. Analysis identifi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likely to exhibit these two beliefs. These beliefs also are shown to influence the acceptance of a hazardous waste disposal facility in ones neighborhood when compensation is offered.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9,(36):274-275
网络虚拟社群是当代邻避事件发展的必然产物,把握其结构特征对避免邻避事件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次提出了可用于描述网络虚拟社群结构特征的"意见流"概念,并详细阐述了意见流与网络密度、小世界效应、社群图等网络结构特征指标的内在联系,为网络结构特征指标分析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条归一化的研究路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污染型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给政府的公共政策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建立一套完整的公众参与制度无疑是解决邻避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公众参与行为主体的视角出发,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公众与投资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公众与投资企业的演化稳定性,以最优策略(公众参与和投资企业考虑公众利益诉求)为假设条件,重点讨论了四种情形下博弈双方策略的演变形态。最后,根据博弈结果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引导投资企业积极考虑公众利益诉求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污染型邻避设施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孙莹  杨帆 《价值工程》2019,38(29):69-71
邻避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不安定因素之一。在信息化的整体背景下,网络虚拟社群对邻避事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结合时代背景,以邻避事件中的新兴主体——网络虚拟社群为切入点,对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特征及时序特征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其特征提出了针对此类邻避事件的主动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邻避现象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新常态"问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居民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邻避效应,决策常常受到周围居民反对甚至产生邻避冲突,传统的决策参与模式难以满足应对邻避冲突的现实需要。从理解公众对规划决策的不同参与兴趣出发,认为公众的抗议、反对行为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设施规划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缺失、参与有效性不足,难以避免邻避冲突。基于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提出公众参与对规划层次、决策过程介入时机前置,以社区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协同参与优化城市邻避设施决策,减少邻避冲突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9,(32):242-244
网络虚拟社群是邻避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把握其结构特征对避免邻避事件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某市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社群图谱等视角分析了该事件的网络虚拟社群的结构特征,从而为同类邻避事件的分析和对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