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一户人家,夫妻两个人生活.一天早上,丈夫出门干活去了,老婆到街上去买肉,付钱时才发现忘了带钱,只好对卖肉的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肉我先拿回去,等会儿送钱来."她把肉拿到家后,洗来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层油,她就用这一锅水煮饭吃,那块肉仍旧退给了卖主.  相似文献   

2.
有效磷的含量是判断磷肥肥效的一个主要指标。但是,磷肥的有效磷究竟是多少,我们凭肉眼不能判别,买肥用肥的农民也没有专门的仪器去测定。这样,有效磷多少,只能靠包装袋上标示的数字去认定。这就给一些无良厂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要提高一个有效磷很不容易,而印一个数字不花什么力气, 于是那些技术条件差的小厂就在包装袋上动起脑筋,把包装袋印刷得精美, 把有效磷的数字标得很高。因此,在欠购买磷肥时,面对各式各样的包装及其标示的数字,要有慧眼去加以识别。包装标签造假主要有三种花招:  相似文献   

3.
金秋的十月,天高云淡,枫叶飘红,北京在最迷人的季节,迎来了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的销售大厅里,人群攒动,瓜果飘香。看,红彤彤的大苹果就象那羞红了脸的小姑娘;而那黄澄澄的大南瓜,敦敦实实的透着一股憨厚劲;皮如蝉翼的京白梨,分明饱蘸着成熟的喜悦与甜蜜;穿着迷彩衣的小西瓜来了,身上居然还纹着生肖符……。瞧,谁家的小宝贝,抱着一个大柿子,啃上一口,是不是特有味?听,欢快的乐曲、爽朗的笑语,是否在谱写着一首收获的华章?走,请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去采撷,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让我们一起去沉醉!京城…  相似文献   

4.
3年间,他跑遍了全国所有省份,有的省甚至去了七入次,千里沃野记录着他的踪迹. 平时,他经常去附近的超市,看一看农产品供应情况,问一问群众对"一日三餐"的所思所想. 作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共和国部长,农业科技专家出身的孙政才,日前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们评说了"三农"60年巨变和新形势、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说到一个个新品种,他如数家珍:“今年,我的大棚里长了人参果、菠萝,大棚外栽了中华大白桃、美国高提、红提……” 为了试种新品种,他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苦头。去上海、跑南京;奔批发市场、找超市…… “他这么大年纪了,坟墓子都背在背上,还担这个风险,吃这么大辛苦……”  相似文献   

6.
家乡有句俗话“:热锅灶要烧火,冷锅灶也要塞把火”。那意思是说,不能嫌贫爱富,顾此失彼,要多给穷人“烧火”——关爱和温暖。想起这句俗话,是缘于近日某地开展送温暖活动,那些交通不达的穷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去,并以种种借口推辞。而那些富地方大家都抢着去。这种送温暖“嫌贫爱富”的做法让人心寒。再富裕地方也会有相对困难的群体,给那里的贫困户和弱势群体送去过冬的衣被和急需的物资,以解决他们眼下急需,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当然是应该的。但是,那些贫穷地方的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更需要有人“送炭”“、烧火”,以解决他们的燃眉…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的陈牛喜欢在未知领域或比较复杂的环境下做一些事情,满足自己的一些欲望.20世纪80年代末,他不愿循规蹈矩当公务员,项着层层压力辞职下海,当起了有头脑的个体户. 辞职后为了生计.陈生最初在广州摆地摊卖农服,卖了数月衣服后,赚了一点小钱.随后的一天,他去湛江农村的一位亲戚家玩,碰巧看见他的亲戚挑着自家种的50多公斤萝卜上街去卖.由于当时刮风下雨,萝卜只卖出5公斤,卖了10元钱.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新疆泽普县阿依库勒乡农民雷善忠在55岁时却改了行。将半辈子养家的木工手艺活丢了,对种植红枣着了迷。 2003年,靠做木工养家的雷善忠日子过得很滋润。听说种红枣挣钱,雷善忠就跟着乡里考察团去了一趟阿克苏。这一去不要紧,雷善忠从此不干木工活了。他刚花1万多元才盖好的牲畜圈。一只牲畜还没养。就免费拱手转让了,他让老乡在他的牲畜圈内养牲畜,条件是畜粪不能拉走。  相似文献   

9.
钱世昭《钱氏私志·宋相庠》中有一段关于北宋文学家宋庠和宋祁的轶事。宋氏兄弟做官后,弟弟宋祁穷奢极侈,“点华灯,拥歌妓,醉饮达旦”。哥哥宋庠便派人去劝导弟弟,别忘了“吃  相似文献   

10.
"九法"久久     
其实,节约集约用地是个老话题,回头看看,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所属报刊曾作了大量的典型报道,并结集出版了《谁给我们土地》系列丛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些典型至今人们还在津津乐道。那么,当年的那些典型现在怎么样了?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又有什么创新?本期深度阅读我们挑选了少部分当年的典型,读者朋友不妨和我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  相似文献   

11.
每期的《农村财务公计》一到,我总免不了去"会计园地"走一走,看一看,带着崇敬的心情,送去一声问候.  相似文献   

12.
有一年和朋友相约去河北游玩.正值西红柿丰收的季节,在田间散落着一堆堆小山样的西红柿,买了几斤,吃起来香甜可口,比城里西红柿要好吃得多,而价格却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当询问菜农为什么要将这些西红柿丢弃时,菜农的回答却让人大吃一惊:“今年种西红柿的人多,所以价格很低,连本都赚不回来.如果运到城里去卖,还得搭上路费。”谷贱伤农.这一次经历让笔者陷入很久的沉思。  相似文献   

13.
初见周顺清,就被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对生活不服气的憨厚和爽朗感染,满是沧桑的脸上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却没有掩去他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如今"脱胎换骨"的他,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加上政策帮扶,闯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子,成为村里真真正正的致富"能手".  相似文献   

14.
以往,在一些地方往往存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新班子上任后,置前任的努力和基础于不顾,全盘否定过去,另起炉灶,搞新规划,提新口号,致使一个地方的发展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结果折腾来折腾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甚至造成重大失误,影响了发展和稳定,最终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些单位,在谈及工作没起色、工作上不去的原因时,往往感叹本单位没经费、基础薄,"破麻袋绣花--底子太差",言外之意,"薄田"难种出"好米"来.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消息,读后很让人感慨。说的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多场以招收农民工为主的专场招聘会,提供了数万个岗位。为吸引农民工,举办方在招聘会之前专门张贴宣传条幅,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散布传单,可每场招聘会农民工都不足百人,农民工宁愿站在马路上,也不去应聘。按理说,农民工找工作都是如饥似渴,遇上招聘会都是求之不得,可何以出现招“工寒流”?虽说原因种种,但招“工寒流”主要在于农民工“的寒心”。这几年,尽管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都极为关注农民工,在就业维权、生活环境、子女入学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切实的帮助和照顾,使农民…  相似文献   

17.
父亲到小菜畦转悠了一会,回来说菜上虫很多,再不浇药水,小菜就要被虫吃光了,让我去买2盒“敌杀死”。我以为听错了:“就巴掌大一块地,能有多少虫,要2盒药水?”父亲瞪了我一眼:你懂个啥!春季虫多,你光灭自家菜地里的虫,不灭旁边人家的几块菜畦,前灭后进,哪年长出个菜来?小菜虫也会乱地跑,我倒没有想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农村又出现了一股新"读书无用论"现象.有些人认为上大学的人太多,收费还较高,且毕业后工作非常难找,因此上大学还不如趁早去打工或经商挣钱.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农村中小学校出现了学生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19.
宁夏永宁县红星村的青年农民王祥.是他们那儿的“大能人”。农民朋友把他当作上宾,只要王祥去了他们家,总是拿出最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相似文献   

20.
农时荏苒,春夏秋冬一个轮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到了年终大盘点的时刻,同时,也要谋划下年,展望将来。12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同时在北京召开,这一天,是冬至过后的第2天。冬去春即将来临,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认真贯彻“两会”精神,把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即将迎来“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