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浙江林业》2021,(3):9-9
中国于2020年9月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 何为"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所谓碳中和,也就是净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农村应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呢?为此,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  相似文献   

3.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迈入了以绿色转型为重要驱动力的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在当前重要的碳减排政策窗口期与投融资探索期,农发行应当实现自身战略与国家战略的高...  相似文献   

4.
吕金蔚  刘冰 《农业经济》2023,(8):116-117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计划用远少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而这一过程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规划高度同步。因此我国要特别注意处理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森林碳汇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碳吸收方式,与碳排放一样具有鲜明的外部性特征。森林还具有其他多重生态功能。应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全国统筹、双轮驱动,研究构建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森林碳汇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农业活动是我国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在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肩负着重要责任.我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走势取决于未来农业活动量变化和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变化两大因素.本文的预测模拟思路是,先预测主要农产品城乡人均消费量变化,再根据人口总量和城乡结构变化推算主要农产品消费总...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全球变暖,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秉承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我国于2020年9月22日宣布将提高贡献力度,力争于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太阳能发电无排放、无噪音、技术完善、安全可行,是未来最清洁、可靠的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均匀,拥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分布式...  相似文献   

7.
碳中和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耕地作为重要生态模块,通过采取人工措施,不仅能使其干预固碳,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作物产量.因此,将碳中和目标纳入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体系中,通过补偿激励的方式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耕地经营者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实现碳中和、生态安全、粮...  相似文献   

8.
核心提示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举措,也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进新时代低碳绿色发展的客观需求.国土空间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构建低碳型国土空间格局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本文从国土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是打造"绿色银行"特色品牌的有效举措,是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重要路径。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同年4月,习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0.
<正>农发行应进一步聚焦“双碳”目标,加大对具有显著碳汇效果的林业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战略。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转型是必然。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明确提出“以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相似文献   

12.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园区作为先进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动蓬勃发展的产业活动主要载体,既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也是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对此,零碳园区的建设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是园区智慧转型的必由之路,有助于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零碳园区建设所遇的障碍,结合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出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可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奶牛产业是畜牧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动中国奶业温室气体减排降碳,成为制约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中国奶牛养殖特点,采用IPCC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析了西欧奶业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措施和成效,为中国奶业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结合中国奶业低碳化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了2025年和2030年奶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碳”背景下的中国奶业低碳发展路径,即以保供给、降排放为核心,加强奶牛减碳育种、推行适度规模和精准饲喂、保障优质牧草有效供给、加快粪污减量减排技术研发等。  相似文献   

14.
正推进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金融是赋能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有效手段。作为绿色金融的主体,绿色信贷的发展质量决定了绿色金融的发展质量。推进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一、推进绿色信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庄重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5.
海洋碳汇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由于湿地、红树林、海草床等固碳的巨大潜力,目前海洋碳汇已经被世界各国作为实现碳中和负排放的重要途径。海洋碳汇的生态属性、经济属性、资产属性和公共属性是海洋碳汇交易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海洋碳汇项目基准线方法学发展较为滞后,碳交易市场还未将海洋碳汇作为交易品种,影响了我国海洋碳汇基本属性的价值发挥。因此,加强海洋碳汇基准线方法学的开发和碳交易管理,早日将海洋碳汇交易纳入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体系是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碳足迹     
《农村工作通讯》2008,(18):43-43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足迹是一种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新指标。“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7.
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畜牧业是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源,如何在保障畜禽产品持续稳定供应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事关居民美好生活所需,也事关“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奶牛产业为例,基于全产业链视角,运用生命周期法测算2008—2020年奶业碳排放,并设计优质饲草日粮减排情景。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以3公斤、6公斤和9公斤苜蓿干草代替部分精料饲喂低、中、高产奶牛,可减少27%单位原奶碳排放;以人均牛奶消费量翻番、国内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为目标,在优质饲草模式下,奶业可在2036—2037年碳达峰,较当前模式达峰时间提前11年,峰值减少25.5%,此外,该模式下,草地碳汇可有效中和碳排放。优化饲草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饲草畜牧业是“双碳”目标下奶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会使中国煤炭行业迎接新一轮的转型,会计学界也开始逐渐关注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本文对污染较为严重的煤炭行业进行研究,分析煤炭行业目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从企业、国家和外部环境审计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婧 《中国土地》2024,(3):48-49
<正>核心提示本文在梳理可再生能源产业大规模发展对用地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分区域分析了保障用地供给面临的挑战,并从规划统筹、用地规范、激励政策等视角提出了建议。我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保障。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如何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在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妥善处理该产业用地与其他生产用地以及生态等用地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亟待统筹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农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在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农田土壤固碳是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但在国家整体“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农业碳达峰、助力碳中和应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中;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晰。方法 文章对目前农业固碳减排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凝练,针对我国不同阶段农业固碳减排在“双碳”目标实现中所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明确了“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同阶段农业固碳减排需关注和解决的三大关系(固碳减排与生产力稳定性之间的协同关系、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关系),并在系统监测、碳贸易方法学、构建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结论 为科学控制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绿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贡献农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