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国内总产出、货币政策变量和上下游价格数据,通过构建多个TVPVARSV模型考察了1997—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向中国上下游价格的时变传导效应。研究表明,由于受到来自国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类价格变动趋势异质性、上下游价格传导路径异质性和价格信息传导机制结构性变动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向中国上下游价格的传导效应呈现时变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上游价格传导稳定,但对下游价格传导长期下降,这解释了我国PPI和CPI走势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供给变动对大宗商品价格和CPI的影响,以及货币供给冲击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的影响.在VAR模型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得到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响应幅度和反应时间上对研究内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对我国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与物价调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7月CPI创30个月来新低后,近期食品价格却呈现出上涨势头,这也让未来CPI走势增加变数。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隋况,除了水产品价格出现小幅下跌外,其他主要食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蔬菜价格涨幅最为明显,油菜、黄瓜、大白菜分别上涨了19.3%、16.7%、I3.6%。业内分析,随着货币投放的不断增加及油价上调影响显现,食品价格将开启新一轮上涨行睛,8月CPI将重新回升至2%以上。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CPI"篮子商品"中非食品类和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考察,采用2005-2010年月度价格指数数据实证分析了两个产业链渠道的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渠道内的价格指数之间都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食品渠道内的价格传导比非食品渠道顺畅,而非食品渠道内存在显著的价格倒逼机制。当两个产业链上的价格各自受到外部冲击时,在食品渠道中能显著传递至下游的CPI,但在非食品渠道中传递至CPI的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上周继续出现回落,目前已连续3周呈现下降态势。在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反弹之后,随着食品价格的下跌,2月份物价水平整体下行特征逐渐显现,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陆晓明 《经贸实践》2007,(11):60-61
CPI上扬与以往通胀不同 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通货膨胀不同,今年CPI指数较快上涨主要是受粮食和肉禽涨价的带动,占CPI权重更大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则基本稳定,而前两次通胀中农工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上涨。比如,1994年占当时CPI权重13.1%的服装鞋帽类产品价格涨幅在20%,以上,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涨幅在14%,而今年衣着类产品价格同比下降0.1%,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不到2%。  相似文献   

8.
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预期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预期的理论研究进展 Alchian和Klein在《通货膨胀测量的一项修正》(1973)一文中论证了货币当局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观点,他们认为价格指数诸如CPI或者GDP平减指数都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们仅仅考虑了当前的消费品价格,而完全衡量生活成本还应包括未来商品价  相似文献   

9.
由于CPI里逾30%的权重都是食品,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非常大。7月份CPI涨幅创30个月新低的主要原因是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自徊落。而在近期食品价格的大力推升下,8月份CPI反弹几成定局。证券时报记者从调查中了解到,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对于8月份CPI的预测均在2%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10年CPI走势展望——基于猪肉、蔬菜价格和基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价格是CPI里面最为重要的分项价格;而猪肉和蔬菜价格又是食品价格波动中主要的来源。因此,本文以猪肉和蔬菜价格为切入点,对CPI在中期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有:在6—7月,CPI同比上升幅度仍将保持温和态势。至8—10月,CPI同比上升压力将显现:在3月份的基础上,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将推动CPI环比走高1%至1.5%;其他因素也将对CPI具有一定的支撑和推升作用;再考虑到基期效应,则在8—10月期间通胀率将达到甚至超过4%。而之后物价水平的同比变化预计在12月较快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投入产出原理的CPI价格-消费驱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居民消费变量,构建了扩展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侧重考察了部门产品价格变动,经由居民消费及产业结构传导后,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利用我国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1)各产业部门价格变动相同比例,对CPI的影响不尽相同;(2)产业结构适当升级有利于我国兼顾经济稳健发展与CPI控制目标的实现。总之,基于CPI的价格-消费驱动模型,本文认为升级产业结构、稳定居民必需品价格和获得国际市场定价权,是我国实现物价平稳进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劼 《时代经贸》2012,(20):111-1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电荒”现象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由于价格机制不顺,包括电网与电源企业利益分配失衡,火电与新能源价格、电煤与煤电价格、高油价与电价、电价与CPI等机制的不协调。只有理顺价格机制,才能彻底解决电荒危机。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起大落,而随着我国经济对进口原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势必会对我国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其传导机制,并运用联立方程递归模型分析了其滞后效应,验证了国际原油价格主要是通过影响PPI,进而影响CPI以及直接影响CPI的两条传导途径,且测算了其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4.
郭震  张冬平 《经济经纬》2012,(3):111-115
笔者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分析了农业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程度,测算了农、林、牧、渔业对CPI及各部门价格的波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上涨不是造成CPI高涨的主要因素,而能源型和资源型生产部门价格上涨是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是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猪的悲喜剧     
今年6月和7月CPI一公布,人们不由大吃一惊:好家伙,不但连连猛涨,而且创下三年来新高!CPI咋这么高呢?统计局解释说,主要是食品价格涨得高,把整个CPI给拉高了!食品咋涨那么高呢?统计局又解释说,主要是猪肉价格涨得高,把整个食品给拉高了!  相似文献   

17.
国际传导和价格改革将主导2010年我国CPI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计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8%-9%之间,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不存在消费品价格大面积、大幅度上涨的基础。仳从近儿年的情况来看,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2007-2011年的月度数据,以GDP、CPI、房价、股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内生变量建立了VAR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CPI、利率有着极大的冲击,且股价、房价与利率、股价、房价与CPI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资本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显著,同时资产价格与CPI之间的稳定关系说明资产价格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将资产价格作为重要的内生变量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CPI之“猪价周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猪肉价格是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猪肉价格与CPI保持明显协同,二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猪价对于CPI的影响要大于CPI对于猪价的影响.从长期看,猪肉价格与CPI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猪肉价格每波动1%,CPI将同向波动0.0292%,稳定猪价的异常波动对于稳定CPI具有重要作用.从短期来看,CPI的波动,受猪价的影响要大于受自身的影响;而猪价的波动,受自身的影响要大于来自CPI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虞华  沈伟  戴秀艳 《经济论坛》2011,(9):203-205
自开展居民消费价格统计以来,国家统计制度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虽然CPI也为越来越多的人耳熟能详,但我们不时仍可听到误解的声音。因此有必要强化CPI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加强我国市(县)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及质量控制,确保统计基础数据的真实可信,准确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实现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