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客观描述周源村林权制度由林业股份合作制向均山制变迁的基础上,对比两种产权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认为集体林所在区域的特殊性决定了集体林产权安排必须兼顾农民利益、社区经济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林业股份合作制以及拍卖或招投标式的改革相比,均山制发挥了产权排他性、外部性内化以及资源有效配置等功能,能够促进农民利益增加、社区经济发展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多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选择都匀市王司镇五寨村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苗族村寨正式森林制度与非正式森林制度变迁以及苗族文化对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苗族文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并将之上升为本地区本宗族群众的“规举”,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正式制度,即“准正式制度安排”。它有机地将森林资源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正式制度安排结合在一起,结果使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林业经济体制转型的现实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玉林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2):166-169,172
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制度安排上存在与“社会办林业”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⑴在林地与森林资源产权界定上存在着不严密与不完整;⑵林地和森林资源产权主体虚置、权能不清;⑶森林资源产权的“委托-代理”关系制度扭曲,同时缺乏约束机制;⑷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安排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缺陷;⑸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标准、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度安排不科学等问题。研究认为,要保障我国社会办林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对我国的林业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浅议林权制度改革之“五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即为林业物权,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补偿权和收益权等。林权决定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率以及收益分配,直接关系到林业经济的活力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我国林权制度由于林权改革内容的缺陷造成了长期的林木资产主体不清,产权关系不明,收益分配畸形,严重影响了广大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阻碍了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新一轮的林权制度改革中,我们必须把改革重点放在“五权”(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补偿权和收益权)上,为我国向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增收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倚云 《农村经济》2005,(11):80-82
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农业税减免后我国“三农”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只有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实行家庭承包制与合作经营制相结合制度,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收入才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在中国运行了近30年,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设计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度运行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在现实中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一制度又逐渐曝露出缺陷和不足,制度运行也衍生出很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剖析我国农地承包经营制的所有权主体虚置、权能残缺以及使用权的设定不完整、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探索性的提出了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设想:调整农地产权结构,积极发挥产权功能;改革国家惠农政策,创造良好的农地产权制度运行环境,培育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开始,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正式在全国十一个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这一工作标志着我国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历史的开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迈开了第一步。但是“补助”毕竟不是“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只是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管护费用进行补助,而不是对其抚育更新、营造林成本等进行的补偿,因此它不是完全意义的“补偿”制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存在的一些问…  相似文献   

8.
江西崇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义县在全国森林分类改革及定向培育示范县的基础上,2004年8月以来进行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同时进行了构建新型林业产业体系和林业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的配套改革,实现了林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及林业部门职能的转换,调整了林业经营利益格局,调动了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文章介绍了其林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规模、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配套改革情况,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燕  支玲 《林业经济》2012,(2):33-36
通过对云南省492户农户调查发现:户均林地规模小、林业收入占农户收入比重小、农户森林经营水平有限、农户对森林认证的认知率低、农户认证的有效需求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户参与森林认证;当然,明晰的产权也为农户参与森林认证提供了制度基础。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大森林认证宣传、编制适用于小规模林农的认证标准、对农户认证实行生态效益补贴、实施团体认证、进行认证前培训并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森林认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邯郸县抗旱服务协会向我们展示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邯郸县抗旱服务协会通过实行“组织会员制、产权股份制、服务合同制”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解决了长期困扰地方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加速了水利化设施的建设步伐,并且以“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和“合同制”的经营形式,保护了广大农户的基本利益,突出了服务协会以服务会员为目标的宗旨,同时也保证了抗旱服务协会经营业务的稳定和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一、突出了农地产权改革这一关键环节(一 )坚持以产权改革为动力 ,解放生产力的原则首先 ,传统的农场产权制度及所决定的生产组织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是低效的 ,土地经营效益、劳动效益、管理效益都不高。其次 ,农地产权单一化 ,农地所有权与生产者名义上是合一的 ,实际上是农业职工既没有所有权 ,也没有使用权。重“所有”不重“利用” ,重“占有”不重优化配置 ,重“归属”不重产权权能分离 ,致使职工缺少珍惜土地、积极投资、承担责任 ,提高农地产出效益的劳动热情。再次 ,团场集中统一经营管理不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和特点。划小经营…  相似文献   

13.
论南方农村林业税费负担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农村林区的林农负担问题由来已久,但真正成为林农与农村社会问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南方集体林区全面改革。进入20世纪90年代,林业与林农社会负担问题显得更加严重,制约林业发展的力量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南方农村林业“三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推动力,严重束缚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讲,农村林农负担问题已经不能从传统林业的产权理论中找到解决的答案,因为在我国林权制度已经趋于稳定,林权主体自由流转森林产权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也近完善。我国林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林业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作了许…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国农地产权市场化的制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鹏翼 《农业经济》2001,(12):39-4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最深刻的变化当属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而这一变革的核心为上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这一产权演变的路径由集体产权为中心过渡到有限制的土地承包权为中心。这种制度安排有效地解决了“搭便车”行为和监督问题,降低了制度运行成本,增强了制度的有效性,进一步明晰了土地产权关系,达到了责任、权利基本一致,在某种程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集体林区产权改革一些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体林产权改革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广大基本群众对土地和民生的基本诉求,切实维护他们对土地的基本权力,核心是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上的改革企图只能在局部成功。新一轮林业产权改革没有触及林业行政和政府服务体系的改革。建议:尽快彻底取消林业税费;加强林业产权制度、基层森林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的综合研究和试验;林业部门主动放弃“森林”和“环境”等主导名词,而代替为“林农”“、林业”和“林区“”三林问题”新的话语;用以购买农民的森林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寻求少数林区作为改革试点,探索林区社会福利事业生态路径和管理模式,探索集体林区森林国有化改革的道路;寻求多样化、有弹性的林业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林业部1986年10月制定的《国营林场、苗圃会计制度》,改变了营林生产支出核销制,将林木资产设账核算,并在表外披露;两部1990年10月制定的《国营林场、苗圃财务管理办法》,修订的《国营林场、苗圃会计制度》将林木资产列入表内核算;财政部1994年11月修订的《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和《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建立了林木资本金制度,理顺了林木资产的产权关系。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对我国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九五”期间我国林业经济沿着“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  相似文献   

17.
林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集体林区推行新一轮林权改革政策,以期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等措施提高林农的积极性、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本文以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林区农户的各项权利指标,运用OLS和SUR方法分析各项权利的确权状况对森林资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确权促进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增长,没有发现放宽采伐限额可能减少森林蓄积的证据,从而保证流转权能有效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研究目的、基本方法论、制度变迁主体理论、国家理论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解释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论,以生产力理论和阶级理论为基础,在社会分析上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把阶级作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担当者,坚持生产力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位因素的观点,并以研究基本制度的革命性演递规律为主要目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其市场产权理论和新古典国家理论为基石,以解释经济绩效为理论目的,并在此问题上从市场产权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上坚持了其”制度决定论“。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起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产品的“需求-供给”经典模式进行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变迁的研究。结论是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是一个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产权矛盾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传统框架内的集体经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其产生的充分条件,城市化进程对集体经济产权矛盾的爆发和股份合作制的变迁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法理上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介绍福建省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游补上游的创新,超前的分级保护,补偿类别的细分。对这些做法进行法律评价:下游补上游是市县政府履行一部分补偿基金筹集职责的好办法;比国家早四年多提出对公益林的保护分三个等级;分析存在的不足,如没有补偿标准的增长机制,补偿标准大幅落后于相邻省份;模仿中央财政管护补偿的模式,使得征用补偿落空;国有公益林得到了不应得的征用补偿(即产权损失补偿);没有专门的公益林补偿管理机构;公益林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位阶不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