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从1997年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实现了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同时也保障了粮食的生产用地。但是,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通过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完善土地整理工作应做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况、内涵及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进展,研究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分类及内涵,总结了土地整理的理论依据和土地整理几种模式。我们选择了合肥市作为调研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对土地开发整理实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当地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同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活动,有必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研究。在分析探讨过程中,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具有相对性、地域性、多样性、复杂性、时限性等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土地整理及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的概念、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思路和经验,并对我国传统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负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环境友好型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娇 《中国经贸》2012,(24):233-23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历经环节多、时间跨度大、管理程序复杂。而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资金保证是关键。本文提出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保障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齐哈尔市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主要做法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无底价的方式,通过市国土资源局一楼的电子显示屏、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开招标了三块地:两块在梅里斯区、一块在铁锋区,均为集体所有的废弃地,面积共计340亩。对在规定时间内投标的单位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严格的分析论证最后决定由市土地开发公司中标,此工程现正在施工过程中。本文针对目前我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有效手段。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重要性,通过揭示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在土地整理中要从立法层面、规划设计、科学论证、评估、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整理的设想,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在协调人地关系,增加耕地面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较大的潜力。由于我国土地整理起步较晚,很多地区将耕地面积的增加作为整理的主要目标,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由此引发大量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现有土地整理对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大气资源等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在土地整理中应加强生态伦理道德建设,促进土地整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对土壤结构和关系的调节,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效率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始终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和思维贯穿在各项具体工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试图为我国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是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公众参与能保障农民利益,并且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有序性。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存在诸多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整理公众参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和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地票制度对陕西澄城县土地复垦整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增加土地效益的有效手段,对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票制度,成立了地票交易所,将土地置换市场化,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重庆地票制度基本情况,并从资源条件和实施地票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分析了重庆模式对陕西澄县土地整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晓娜  张宏敏 《科学决策》2008,(10):155-15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障。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沈佳 《老区建设》2013,(14):29-30
我国最早的土地整理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但作为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得以实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介绍建国以来土地整理工作的历史性变迁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土地整理政策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搞好土地整理是一项基础工程和基础性的工作。文章阐述了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整理的相互关系及重视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整理的制约性因素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整理应选择的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化是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其还处于萌芽状态,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与土地整理产业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与其发展相配套的市场机制不健全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土地整理产业化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 江苏省滨海县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增加建设用地,本是件好事。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扩大整治范围、强拆强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相似文献   

17.
马文红 《魅力中国》2011,(18):396-396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基础。要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土地利用问题,就必须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三分规划,七分治理”,要真正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关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当前土地整理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在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实现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率的最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内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目的、任务、内容和基本原则,总结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特征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状况,审视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意义及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投入、过程、产出、效率四个维度,项目资金运行、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建设业绩、项目实施综合效益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第三批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各团场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绩效水平处于中高以上的共计23个,占51.11%,而绩效水平处于中低以下的有12个,占26.67%。由此表明,此次兵团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水平还不够理想,在项目实施的各个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推进成都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指:在城乡的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的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的农业活动,包括坡改梯、田土归并、宅基地整理等。土地整理,既可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叉可以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所属关系,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土地整理在成都市的近、中、远郊都有具体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