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逃避纳税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逃避纳税的行为不仅普遍而且复杂、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手法隐蔽.给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绐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给财政埋下极大隐患.为此,本文拟对当前经济背景下,企业利用利润表中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及利润等构成项目,逃避缴纳税收之行为作初浅剖析,并简述了几点防范措施,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所得税法在原有税收体系基础上引入了“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来确定企业的纳税义务,同时加大了对逃避税行为的打击力度,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针对企业的不同身份进行纳税义务分析,同时对受改革影响较大的企业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黎仁华 《财经科学》2003,(5):121-12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目标,纳税筹划可以在税法的允许范围内通过筹划行为达到延缓或减轻税收支出。实现税后利润的增加。国家审计对企业纳税行为的审查监督具有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理应对企业纳税主体的纳税筹划行为进行有效的判断和辨析,准确评判企业的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偷税漏税行为,并合理界定纳税筹划行为中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税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不论法人、自然人,不论富人、穷人,只要发生有应税行为,就要依法纳税,不纳税就是违法行为。但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税款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企业的税后利润与税额互为增减,因而,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怎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企业来讲毕竟是既得收益的一种丧失。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偷漏税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如果采用偷、骗、欠等违法手段来减少应纳税款,纳税人不但要承担税法制裁的风险,而且还将影响企业的声誉,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税负竞争与正常企业逃税行为的角度探讨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实证结果发现,给定企业的核算利润,僵尸企业占比越高,正常企业报告利润越低,即僵尸企业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正常企业通过低报或瞒报利润的方式逃避所得税的行为。其作用机制为:无纳税能力且需要财政补贴的僵尸企业使地方财政收入更多依赖于向有纳税能力的正常企业征税,提高了正常企业的税率,高税率增加了正常企业逃税的边际收益。税率提高造成的正向逃税激励超过了征管加强造成的负向逃税激励。本文为理解企业逃税行为识别出新的动因和机制,丰富了对僵尸企业危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视同销售行为本身并不是销售,但纳税时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视同为一般正常销售一样计算纳税。确定视同销售行为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不致因发生上述行为而造成各相关环节税款抵扣链条的中断。二是避免因发生视同销售行为而造成货物销售税收负担不平衡的矛盾,防止逃避纳税的现象。三是体现增值税的配比原则。即购进货物已经在购进环节实施了进项税额抵扣,这些购进货物应该产生相应的销售额,同时就应该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否则就会产生不配比情况。但会计上视同销售没有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也没有专门章节的内容。视同销售行为中哪些应确认销售收入,哪些不能确认销售收入,这就需要认真甄别其业务的实质、公允价值的运用等,以判断是会计销售行为还是应税销售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可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内”是指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纳税人自愿说真话的意愿(诚信意识);“外”是指通过制度设计和调整,增强对纳税行为的控制,增加说假话并逃避纳税的成本。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控制和约束;堵塞纳税人的寻租途径。  相似文献   

8.
薛菁 《经济与管理》2011,25(2):24-28
在传统的A-S逃税模型中加入税收遵从成本因素分析以及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只适用于个人纳税。运用企业逃税模型分析税收遵从成本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不仅符合企业实际,而且在我国更有现实意义。当前,应完善税收征管,简化税制,优化税收环境,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  相似文献   

9.
赵振杰 《经济论坛》2005,(12):47-49
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管理是一个基本的核心管理内容。说到底,企业的目标最终都到落实体现在员工个人的具体行为过程中。一个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行为水平等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鲜明特点,而且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精神、文化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认知、规范、控制、激励、训练等,使所有员工的工作行为最大限度地符合岗位要求,不仅有利于个体需要的达成,而且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企业纳税筹划的新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税筹划作为现代理财的一部分,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纳税筹划往往能减轻企业税负,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本文首先使用博弈论分析纳税筹划的必要性,然后从成本效益原则和边际原理两方面分析了纳税筹划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纳税筹划的经济学分析,找到纳税筹划成本效益的最佳点。  相似文献   

11.
诸葛丽 《时代经贸》2011,(22):195-196
纳税筹划不仅是企业在不违法情况下的节税行为,也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之一,更是评价一个会计职业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那么如何合理灵活的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纳税筹划来实现企业减少税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高会计的专业素质呢,这就是我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从纳税筹划的应对环节出发,阐述如何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并分析在纳税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经营效率高低的体现,因而有必要采取系统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企业纳税筹划的基础,进而分别从提升企业税筹划工作的技术操作水平、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组织工作水平及降低纳税筹划工作的财务风险三个方面着手,给出了提升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科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基于现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控制或者调整会计报表的会计利润信息,以便于得到最大化的利益的行为。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具体的目的体现在增加企业资本、减少纳税和逃避债务合同的限制等方面。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误导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章制度、加强审计监控力度以及增加监管的力度来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负面影响,遏制企业盈余管理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9,(7):24-24
1、税收政策。新注册集中区的企业.年纳税增值税200万元以上,或年纳营业税、所得税50万元以上,按当年企业纳税总额区级留用收入80%的额度奖励给企业.其中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负责人或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5.
宁健 《经济师》2014,(1):144-146,148
由于涉税交易或行为的复杂性和税收征管的严肃性,使得企业纳税筹划的具体操作存在较大难度,而且与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常常难以区别,税务风险很大。企业财税人员非常渴求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因此,对纳税筹划及其风险规避进行理论分析,探讨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纳税筹划在企业生存发展中不可忽视,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全面推行,指出企业在新的政策下进行纳税筹划应该注意的要点和问题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一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营改增"后对其纳税的影响,就现在缴纳的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作为往来账户,历来是税务检查人员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往来账户涉及内部、外部不同的来源,难以控制;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对往来账户的规范也有漏洞。因此,企业往往会利用往来账户实现其粉饰财务报表达到非法逃避纳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连锁经营商业企业越来越多,而且连锁经营企业分店的分布也越来越广,由于企业分店横跨南北方。企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也产生了较多的纳税问题,这也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不同地方税率以及税收政策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企业的纳税工作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从连锁经营方式、会计核算方式以及纳税处理方式三个方面对连锁经营商业企业纳税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目标,纳税筹划可以在税法的允许范围内通过筹划行为达到延缓或减轻税收支出,实现税后利润的增加.国家审计对企业纳税行为的审查监督具有义不容辞的法定责任,理应对企业纳税主体的纳税筹划行为进行有效的判断和辨析,准确评判企业的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偷税漏税行为,并合理界定纳税筹划行为中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税务筹划指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不仅有利于正确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而且对于在市场经济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我国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尤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