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线     
《浙商》2011,(1):44-45
福卡注意到,“十二五”规划的方向比较明确,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首提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新定位”,即将扩大内需战略以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单列,“对改革要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八五”计划起,即确立市场多元化战略为我国的出口市场战略。制定并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旨在改变我国过于集中的市场格局,减少对某些市场过分依赖而可能产生的风险。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对少数国家的依赖,以降低出口风险。近几年来,在市场多元化战略指导下,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本文将先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定义及内涵谈起,随后讨论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方面可能形成一些新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纺织品质量。能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纺织品出口企业面对国内国际双重压力,履行社会责任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需要。政府应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完善立法标准,纺织企业应重视和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应对措施来使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2011,(9):16-16
商务部等十一部委此前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要务实推进科技兴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出口基地建设,规范出口秩序,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促进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论坛》2004,(1):59-6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本国的农业实施保护性措施,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一些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实施“封关’的做法,特设计了“农产品出口特别保险”,旨在帮助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目前,这项保险已进入了试点阶段。  相似文献   

6.
区局改分局:迈向“权威”的重要一步本刊记者李富明编前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系统工程的巨幅座标图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被定位为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为此,我们必须为尽快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体制而努力。贯彻国务院67号文件,调整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问题,国际经验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问题、国际经验及战略选择于立新张骥国际经验表明,一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经过10年努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996年已达482....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并不局限于“三农”本身,而是关系到国家整个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我国“三农”问题面临两大主要矛盾:一是人多地少;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前者是国情矛盾,后者是体制矛盾。下面,我介绍一下宣威市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吕萍  成学洋 《大经贸》2006,(5):52-54
机电依然是本届交易会的重头大戏。目前我国已有37种机电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机电行业存在的“三个过分依赖”和“五大问题”,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三个过分依赖”是指贸易方式过分依赖加工贸易,贸易主体过分依赖外商投资企业,贸易市场过分依赖传统国家和地区。“五大问题”是指企业以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为主旨的低价竞销严重,企业出口数量增长未带来利润的同步增长;出口品种过于单一,出口产品结构失衡;贸易摩擦加剧,一些产品被迫退出传统市场;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渠道受控于人;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纠纷不断。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出口额还很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从长远看,对外贸易究竟走什么样的路子,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才能在提高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取得比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需要研究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出并推行了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战略。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拟就我国沿海地区发展“以进养出”的出口加工工业方针的依据,“以进养出”的经济意义,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以进养出”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将面向两方面严峻的挑战:一种是某些国家实行以“管理贸易”为主要特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种是借WTO的有关规则,推行以服务贸易为主要特点的贸易自由化。“管理均衡”就是兼顾这两方面挑战所作的积极对策。该对策是在研究“纳针均衡”和“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国际经贸态势和中国经贸发展现状可以具体演化为“取中”策略,运用这种均衡策略,可使我国在国际经贸“大三角”中避开激烈对抗的矛盾体系,将国内外一些对抗因素整合为“力偶”,推动我国经贸发展呈“螺旋”型上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临沂电力勘察设计院为例,首先分析了“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定位,然后确定了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促进“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胡健生 《江苏商论》2003,(9):161-163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以国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调整自己的出口生产结构,是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出口的基础。本文以笔者在美国和英国亲身经历、了解和感受到的美英两国市场的特点,以及我国一些企业和产品在其中的状况为例,对我国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市场多元化战略”,其目标是降低市场集中度,分散市场风险,从而在全球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市场格局,使我国出口贸易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经过十余年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是目前我国外贸整体上对美、日、欧的依赖仍然较为严重,仍存在出口市场相对集中问题。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动荡,出口竞争加剧和贸易纠纷上升,鼓励企业不失时机地开辟新市场,以分散风险,缓解矛盾,增强应变能力,保持我国出口持续增长,这种战略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企业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换代升级,国内以轻工业为主的如纺织、家电等消费类产业逐步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战略,国内许多生产企业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政策支持,开展境外投资,这解决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内部矛盾,培育了企业新的出口增长点,也提升了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生产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财务工作领域安排不当而导致境外投资进展不顺利。因此,笔者就生产企业境外投资中的主要财会工作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兴贸”战略,是为实现我国外经贸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战略。这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积极响应中央“科技兴贸”战略的号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对提高我市出口商品竞争力,保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提升无锡的综合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严峻的挑战:一种是某些国家实行以“管理贸易”为主要特点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种是借WTO的有关规则,推行以服务贸易为主要特点的贸易自由化。“管理均衡”京是兼顾这两方面挑战所作的积极对策。该对策是在研究“纳什均衡”和“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据国际经贸态势和中国经贸发展现状可以具体演化为“取中”策略,运用这种均衡策略,可使我国在国际经贸“大三角”中避开激烈对抗的矛盾体系,将国内外一些对抗因素整合为“力偶”,推动我国经贸发展呈“螺旋”型上升。  相似文献   

18.
明确的市场定位除了让产品更加匹配消费者需球外,还能达到与竞争者差异化的功效,从这个角度讲,定位是市场营销的核心。但是,单纯的市场定位仅仅是一个战术策略,没有战略定位的支撑,市场定位是走不远的,它无法防止竞争对手的跟进。战略定位与市场定位必须保持一致,销售力、竞争力必须同企业的能力与发展力相匹配,以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讲,定位是一种战略选择,是战略的核心。定位营销在本土实践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定位混淆和不清晰、定位与产品优势脱节、定位与营销策略组合相脱节、定位过宽或过窄、定位不被顾客感知、定位与竞争者没有区隔、定位与企业资源不匹配、产品定位与品牌定位相矛盾、定位没有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好的定位轻易被改变等等。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错位”,是因为企业没有认识到定位的本质:无论营销是从消费者还是从产品开始的,定位必须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以定位为核心做出一系列的关联决策。  相似文献   

19.
斯欣宇 《新商务》2004,(9):32-33
Quality Control Circle,中国和日本称为QC小组,香港和台湾地区称为“质量圈”,新加坡称为“品管圈”。QC小组作为1962年日本创建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引入我国出口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成为我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出口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在岗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融入到“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战略中,指导和帮助出口木制品企业有效突破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稳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促进出口企业平稳较快发展,青岛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出口木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认真查找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助推企业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