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子男 《山西农经》2024,(2):175-177+204
为促进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分析整理了2012—2021年山西省谷子生产相关数据,通过采用区位熵对山西省各地区谷子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量化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谷子播种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态势,种植面积波动较大;谷子产业空间聚集度较高,其中大同市、晋城市、吕梁市、忻州市和长治市谷子产业发展较为聚集,具有较好种植优势。同时,提出应优化谷子种植结构、提高谷子单产能力、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山西省2007年11个地市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和总收入,以及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额和公路客运量等截面数据,分别分析了旅游资源优度和区位可达性对山西省旅游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的客流量和总收入分别与资源优度、区位可达性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利用二维矩阵分析法分析了资源优度和区位可达性的空间差异,太原和吕梁的旅游主要依靠其区位可达性;晋中、临汾、阳泉和忻州的资源优度对旅游的影响略大于区位可达性;而其余城市的资源优度和区位可达性对旅游业的影响均等.  相似文献   

3.
必须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农民市场意识的培育侯必贵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历经几年,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发展。但贫困地区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步子也不大,尚处在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经济社会难于快速发展。这既有贫困地区区位条件差...  相似文献   

4.
正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意识形态、传统习俗等客观因素和既成现实,形成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利用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是推动贫困地区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农发行支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内生增长。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食用菌产业是扶贫富民的支柱产业入手,分析了河北省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先进的经营模式、区位优势、丰富原料优势,指出该产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是河北省燕山太行山等贫困地区大力开发剩余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文章认为,对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当前面临着诸多问题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科研开发能力后劲不足、产业链较短、从事深加工企业少、食用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等进行分析,提出应明确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促进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出台相关办法;加大财政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加快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基地和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把产业园区作为促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大菇农技术培训,培育职业农民;支持建立食用菌批发市场建设,延长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6.
王伟 《山西农经》2009,(6):12-15
分析山西省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即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和沙尘天气严重等,提出了将移民扶贫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生态移民扶贫的方式,来实现贫困户脱贫和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科技兴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志朝(山西省中阳县人民政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来,贫困地区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农业靠科技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尚未得到真正解决。问题集中表现为:(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运转机...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进展与成效;政策与措施;问题与难点;意见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宏观     
<正>习近平: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  相似文献   

10.
从实证研究视角,对山西省吕梁市深度贫困县村民的收入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深入思考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瓶颈",为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建言献策。从开源与节流角度,将扶贫资金和扶贫举措合理分配,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山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影响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巨大潜力,应该优先从耕地整理潜力大的几个盆地开展,优先实施拆旧平空的旧村改造。  相似文献   

13.
选取山西省109个气象站1988—2018年气象资料,结合层级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了山西省暴雨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ArcGIS对山西暴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年暴雨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都超过了10%,说明暴雨作为山西降水量的主要来源。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及中部吕梁、阳泉、太原地区处于高风险区,发生暴雨灾害的风险较大发生;北部大同、朔州地区处于低风险区,发生暴雨灾害的风险较小。实时开展暴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有助于完善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评估模型,为地方政府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全省1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方面对周围各市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本文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城区市辖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维亮 《水利经济》2005,23(4):1-3,60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从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禀赋现状特性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方面6类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山西省地市级行政区划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并对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水平相比,山西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为0.23,表明山西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资源支撑能力,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线,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原、大同和运城市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名列全省最后3位,表明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山西省是最低的,因而在这3个城市中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不足,水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产业规模、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方面的实际指标分析,构建城市旅游发展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相应的区域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数据;再结合2005年湖北17个省辖市、县各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和层次聚类,得出三个层级的旅游中心地.通过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提出经营三个旅游中心地、构建三大旅游区的资源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策略,以推动湖北省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造林绿化通过 5 0年建设 ,林地面积持续增长 ,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回顾山西省造林绿化 5 0年走过的历程 ,可以看到 ,强化领导、创新机制、增加投入、明晰产权、依托科技是推动一个地区造林绿化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山西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选取山西省213处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对其分布均衡程度和地理联系程度进行考量,通过核密度图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指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集聚分布的特点,且与经济规模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包括以太原和晋中为主的中部密集区和以临汾、运城、晋城为主的南部密集区,且都以各地级市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大多数示范点分布于城郊地区; (2)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资源禀赋、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山西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类、农事体验类和特色村镇类多分布于经济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王瑞芬 《水利经济》2011,29(5):43-44
根据山西省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等特点,将全省分为4个分区,选择13个典型县进行现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调查,了解和掌握了目前农村居民的用水现状和节水潜力,确定合理可行的居民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