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伟沛 《新财经》2005,(7):26-27
今年以来,全球IPO市场表现黯淡,整个亚洲市场交易量已经枯竭;而在香港,6月份就有四家大型中国企业完成上市的筹备工作,总集资金额高达500亿港元,就连参与其中某新股发行的一位券商人士此前也承认,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美国股市的监管制度过分严苛,这次上市的四家公司都没有在纽约挂牌,在目前全球IPO市场疲弱的情况之下,单靠香港能否容纳这“四大天王”,的确耐人寻味。再者,今年底和明年初,“巨无霸”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要进行IPO,本月的集资效果如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8,(8):54-55
今年前3个月,香港已有8家公司取消或推迟了IPO计划。而此前5年中,这个数字也只有14家。 源计划3月28日香港上市的恒大地产集团,其IPO申购期延长一天,仍然难免最后一刻“流产”的噩运。而就在半年前,另一家房地产公司中国SOHO向散户公开发售的股票则获得了169倍超额认购。 半年时间,曾经被称之为“摇钱树”的IPO,境况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3.
唐军帅 《魅力中国》2014,(23):61-61
创业板市场存在饱受诟病的“三高”问题--高估值、高市盈率、高超募比例。尽管这更像是在新股发行时因制度设计缺陷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与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关联不大。但事实上,在这些创业板公司短短几年的上市运作历程中,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三高”问题和超募资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对其后来的融资行为的解释都不得不提及IPO的“三高”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股市值配售制度需要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小丽 《开放导报》2004,(4):105-107
目前实行的新股市值配售制度存在着弊端,应作适当改进。可赋予主承销商股票分配权;放松对IPO融资收费的管制;建立法人投资考核标准继续贯彻“绿鞋”制度;实行集中配售、分步上市。  相似文献   

5.
周冠年  孙寅 《中国经贸》2010,(22):114-116
2009年6月IPO重启,随之出现一系列“IPO乱象”,其中“创投”业界的暴富神话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新股发行高PE的原因引人深思。本文以IPO重启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上市的193家(截止到2010年6月28日)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一定标准区分为创投企业和非创投企业,相对于非创投企业,创投入股企业的新股发行PE水平更高,即创投对于抬高新股PE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把“创投”因素纳入对新股发行高PE原因的思考,深刻分析了中国具有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这类愈演愈烈的IPO乱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部分上市企业赶一场造富盛宴时,创业板上市企业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358.SZ,下称“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开始了另一种疾行。1月21日,中国制药装备领域领军企业——楚天科技搭上了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开闸后的“首班车”,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受资金热捧,  相似文献   

7.
“爬得越高,跌得越惨”,Facebook(FB.NQ)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科技股IPO,上市仅三日,就创下了美国股市5年来大型IPO跌幅之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境外资金回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中国企业在全球IPO市场“风光无限”,但他们未必“快乐”。 清科集团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129家国内企业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IPO,融资额高达332.95亿美元——这笔滞留境外的IPO募集资金何时能全数返回境内,投向实体经济,却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9.
随着施罗德、基辛格、鲁宾等重量级后援团的相继出手,建行的IPO“选美大赛”愈发激烈,而两大行上市的温度亦是节节攀升。2004年,将势不可挡地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新股业绩出现“变脸”现象已成一种“常态”,上市前业绩高速增长,上市后露出“狐狸尾巴”的比比皆是。但对于IPO重启后挂牌的几十只新股而言,投资者对其业绩状况应该是抱有“信心”的。毕竟,这些新股都经历了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核查。然而,所谓的“信心”,经不起现实的轻轻一击。上市不久业绩即“变脸”,这类现象在今年1月份挂牌的部分新股中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11.
“整体上市”演绎国资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内证券市场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呈星火燎原之势。事实上,这把火是由TCL集团点燃的。TCL集团先吸收合并旗下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再与TCL通讯换股,成功实现了集团公司的IPO(首次发行新股)上市。目前,整体上市被认为是一种金融创新,TCL集团整体上市的“破冰之作”,更是给国内证券市场带来巨大震撼,许多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集团大股东,纷纷仿效TCL集团整体上市模式,欲借助上市公司这一媒介,通过“整体上市”对国有企业实施全新改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正值农行改制上市的关键时期,关于农行上市及未来发展的讨论也愈发热烈。讨论主要集中于农行IPO的定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上市后如何找到服务“三农”的有效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4,(38):13-13
阿里之外,在美上市的另6家中国电商 从顶着“国内电商第一股”头衔的麦考林到“史上最大IPO”的巨头阿里,先后已经有麦考林、当当、唯品会、兰亭集势、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共7家中国电商企业进入美国上市,颇有一种七剑下天山的磅礴气势。而这风光的背后却意味着电商江湖更为惨烈的厮杀。  相似文献   

14.
与其主要竞争对手优酷此前上市时的盛况相比,目前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正陷入财务造假等危机招致的“猎杀季”。一些熟悉美国市场IPO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恶劣的市场环境能否得到好转是土豆IPO能否IPO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2月21日安永发布:2011年前两季度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或“上市”)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投资者担心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和标准普尔把美国信贷评级降低,IP0活动从年中到年底却大幅减少。2011年前11个月全球IPO融资额为1558亿美元。根据《安永年底全球IPO最新情况》,预测至2011年年底,  相似文献   

16.
几个月前,网络圈最热门的话题是风险投资与上市。而今,情况大变,原来“慷慨解囊日掷斗金”的风险投资商开始谨小慎微;而“盼星星、盼月亮,盼上市”的网络公司即便好不容易经过几轮风险投资、百般争取终于修成IPO(首次公开发行)正果,可还得对着自己在NASDAQ上的股价胆战心惊。套用某网络公司花大钱用于推广的一句广告语,现在最流行的网络用语是“今天你有否(被)购并”。  相似文献   

17.
赵伟 《浙江经济》2014,(19):17-17
过去数周全球资本市场最引入瞩目的一件事儿,莫过于阿里巴巴在纽约的IPO。岂止引人瞩目,从阿里的上市“路演”到成功首发,对于业界及其关联的资本市场投资者乃至中美财经界而言,简直可谓刮了一场旋风。现在,阿里旋风已过,到了做点冷思考的时候了。略做点预期性梳理,一个词跃然而来--“倒逼”。在我看来,阿里IPO旋风在多个层面营造了一种“倒逼”情景,要么在促发决策者立断,要么在强化原有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资银行再次为国际资本市场奉献了一场空前的盛宴。10月27日,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下称“工行”)的股票在香港和上海同时挂牌交易。这次筹资总额达196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不仅刷新IPO全球融资纪录,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首创了“A+H”同步发行、同时上市的发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银行的千亿融资之旅刚刚结束,光大银行(中国第六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又“光速”上市了。超大银行接二连三的IPO和群体性的再融资,让投资者颇为紧张和恐惧,纷纷采取了“用脚投票”,从而A股市场中的银行板块成为全球估值最低的银行股。而银行股的“遭殃”导致整个A股市场极为狼狈,让所有的A股投资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0.
5月17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公开表示,人保集团在为上市做准备,“IPO承销商竞标仍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