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山东半岛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理论,并从国际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在条件和优势,之后,根据山东半岛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山东半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缔造了年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态势,使得综合国力、居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地位由弱到强,以"高成本、低收益、高污染、低产出"粗放型增长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急需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策略指导思想,在国家创新体系这一层面来推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路,具有其历史的、时代的重要性和不可磨灭性。区域创新体系这一新生的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的构建,以三明区域为例总结出其当下和未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路,采用区域分类发展策略中的产业带动型、自然资源导向型相结合的战略思路,逐步扩大建设建成科研与高等教育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反哺三明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体系对区域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建设创新体系的意义,福建省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及提出福建省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强调通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竞争优势.那么,新疆如何凭借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呢?本文针对新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新疆区情,提出构建新疆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增强其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陶晶 《全国商情》2008,(5):25-26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强调通过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竞争优势.那么,新疆如何凭借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呢?本文针对新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新疆区情,提出构建新疆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增强其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基本特征、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福建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现状。总体而言,福建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仍存在区域创新能力较低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区域创新要素互动不够充分、没有形成支持区域创新的城市群等问题。应加强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之间的互动,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化安排,以城市群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创新体系,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构筑区域创新体系能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而管理创新体现在各种创新要素、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应该作为构筑长沙区域创新体系应该始终贯穿的主线。在探讨了创新与长沙发展的关系后,文章分析了构筑区域创新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以管理创新促进长沙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和要求及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来确定区域创新体系的具体框架和建设重点,围绕着创新、经济、科技三要素拓展开来.本文以三明区域为例,采用SPSS软件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借此在三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动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四大战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11—2020年数据为观察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算法以及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比分析四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并指出其成因。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四大战略区域动态耦合协调差异显著,耦合协调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从动态分布来看,四大战略区域初、中级协调稳定概率较高,向上突破存在壁垒,而初级协调状态回落概率低,脆弱性相对明显;就差异来源而言,区际间差异是四大战略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差异的主因,但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为进一步缩小四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差异,区际间应加强相互渗透、相互辐射,加大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创新配置效率水平,为实现我国数字科技强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区域创新系统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基本理论和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勾画出当前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所具备先天优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制度创新的理论,提出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需要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的主体应该是对三地都具有权威性的政府组织,同时要有关于区域合作的法律文件作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格局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为中心,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和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旅游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三大旅游主体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改善京津冀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并最终推进京津冀总体的区域旅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特点是二元经济在同一区域并存,其区域创新存在需求水平低、生产要素质量差、产业落后、硬环境条件差、组织机体不活、制度陈旧、文化保守等七个方面的功能性障碍。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发达地区不同的特殊性是:初级、中级要素主导阶段的创新对它具有普遍意义;城市是区域创新的主导,农村是区域创新的主战场;制度、体制、文化创新重于需求、要素、产业、硬环境等因素创新;优先实现特色产业的创新和现代化比建立全面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重要;实施以学习型、模仿型二次一刨新为主体的创新方略;选择城乡互动的合作创新模式;基层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家庭对区域创新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京津冀R&D资源—创新活动—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京津冀R&D资源与创新活动的关系、创新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分别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天津市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北京市各变量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消除区域间的壁垒和封锁,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是中国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步骤。在这一推进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应采取在经济、教育和税收方面的政策统一等措施来加速京津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安排看我国东西部发展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从区域政策与制度创新两方面来体现.造成我国东西部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很多,制度安排上存在的差异是其重要原因.因而通过制度创新缩小东西部制安排上的差异是弥合东西部发展差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区域创新要素投入能力、成果产出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三方面因素,构建贵州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贵州九个市(州、地)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要素投入是当前贵州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源的作用相对有限;创新成果产出主要集中于专利方面,新产品增加值比例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低;尚未形成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配置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社会观念、制度以及人文环境条件;区域间创新综合能力差距大,贵阳市居于绝对领先地位。当前,地方政府应从增加投入、提升效率、优化环境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贵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一体化是首都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地调研发现,首都经济圈生态经济合作中尚存在若干突出问题,包括:长期待解的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水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京津生态投入的巨大落差、环境经济激励政策不到位、环境指标分配中的区域壁垒。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生态经济一体化,譬如探索水权交易、培育生态型产业支撑体系、统筹资源环境利用和生产力布局、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一体化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
选取我国城际交通及经济发展最好的长三角3省市、广东省及京津冀3省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了城际交通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率大小和单位交通投入的经济产出。提出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实现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城际铁路客运网络系统,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