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金属工业污染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基于《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纳入健康风险、投资收益及社会可接受程度来构建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以东莞市麻涌镇某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进行了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作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的适应度分别为56.26、69.14、58.00,该区适宜作为商服用地,不适宜做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土地利用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软件)和层次分析法为技术支撑,在建立璧山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璧山县域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研究表明,璧山县最适宜、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很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面积分别为72.30 km2、95.30km2、375.08 km2、287.35 km2、84.53 km2,分别约占县域面积的7.91%、10.42%、41.01%、31.42%、9.24%.经验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能够对璧山县今后的建设用地布局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砖窑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与利用优先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砖窑土地再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一种基于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与优先级策略相结合的粘土砖窑土地再利用模式。研究方法:GIS空间数据分析和土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法、优先级评价法。研究结果:研究区砖窑土地适宜耕地再利用的比例最高,为67.39%;适宜生态用地再利用比例为19.21%;适宜建设用地再利用比例为13.40%;根据优先级策略的原则,首先对建设用地适宜性砖窑土地再利用,其次是耕地和生态用地适宜的砖窑土地。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边缘带的废弃工矿用地的再利用方式和策略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 的浮梁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浮梁县为例,在GIS 的支持下,充分考虑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要求和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条件,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对浮梁县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浮梁县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优质的建设用地面积为78384.55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7...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城乡建设用地拆旧区和建新区两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拆旧和建新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以都匀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分别对拆旧区和建新区进行综合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不适宜"四个等级,按照优先联动拆旧、建新"适宜"区域的原则,得出都匀市增减挂钩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黄陂区为研究区域,从地形适宜度、生产适宜度、生活适宜度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借助GIS进行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适宜性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对现状农村居民点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黄陂区整体较为适宜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而适宜性较高的区域多集中于黄陂区南部。此外,黄陂区居民点的整理应采取内部改造为主导,迁村并点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等规模中等水平省份的代表,辽宁面临人口收缩和发展方式转型双重压力。在国家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学甄别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适宜性,是高效开展国土整治、提升乡村空间治理能力的前提。运用DPSI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将省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适宜程度划分为高适宜性(I级)、中适宜性(Ⅱ级)、较低适宜性(Ⅲ级)、低适宜性(Ⅳ级)四个等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借鉴了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使之成为辽宁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哈尔滨市8区10县(市)林木种苗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林木种苗供求的形势的分析,提出实施种苗科学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对水文效应影响分析及水文环境改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问题,如城市水资源紧缺、水体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频发。本文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环境的影响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化水文效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分析城市化过程对水文要素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治理城市水文环境的建议和策略,为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新沂市进行典型调研,深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低碳城市"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本文介绍循环经济理论,并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宜宾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分析宜宾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确定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采用分级赋与指数法;在GIS支持下,利用各期现状图叠加分析和DEM模型分析确定空间变化;得出研究区域人类活动强烈,土地用途变化大的结论;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建立舍理的土地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WSR方法论的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考察了国内外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论述了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系统观,并以WSR方法论为理论框架,分析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要素,提出了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等7个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现状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基本判断,指出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聊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文章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想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安康市国土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不利因素,提出该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衡阳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衡阳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规模和占地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区片面扩展和城区土地低效利用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试图通过对衡阳市1996~2004年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分析,揭示衡阳市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