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对外贸易的特点出发,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结果表明,1978~2006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00万公顷,特别是2004~2006年,年均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维持在1400万公顷左右。这些虚拟耕地净进口量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计算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指数发现,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的压力普遍偏大,同时粮食主产区伴随着粮食进出口的虚拟耕地资源贸易量很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相关因素分析,得出虚拟耕地贸易量与耕地压力指数呈反向变化,即粮食进口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安全和虚拟耕地进口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人口增长和粮食人均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耕地资源却在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减少。耕地资源短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虚拟耕地是指生产粮食过程中所耗费的耕地资源数量。一国或地区的粮食进口,一国或地区在他国租赁、购买、承包或共同开发的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耕地资源。本文从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的前提出发,结合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的现状,分析了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的比较优势和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海外租赁、购买、承包或共同开发的土地等形式来增加虚拟耕地进口,进而保证中国粮食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粮食缺口0.2×108t,如果按人均粮食消费400kg来计算的话,全国有将近5000万人口的粮食需求得不到保障.虚拟耕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虚拟耕地研究是把生产粮食所要的耕地资源作为一种虚拟的形式存在于粮食中,通过研究区域之间虚拟耕地的流动来实现区域的粮食安全,并据此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5.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合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992~2014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三者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增强趋势,但人均GDP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人口和人均GDP将继续保持双增长,但对促进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大,且贡献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耕地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虚拟土地进口不断攀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保障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耕地资源空间配置、合理进口非粮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力支持农业"走出去"等虚拟土地战略措施需要积极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对推动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显著正向作用,加入WTO、退耕还林政策对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都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粮食播种面积、市场化程度、谷物单产、粮食出口量制约着中国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粮食虚拟土地资源进口有负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主要依靠进口。以中美贸易战为背景,对进口大豆的虚拟耕地、虚拟水及潜在出口国出口潜力进行测算,并提出依靠国内外"两种资源"来弥补中国大豆供给缺口的方案,以期为保障大豆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或促进作用,进而为国家正确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模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为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尝试探索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虚拟耕地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浙江、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约束程度变化不一;虚拟耕地资源增长率、虚拟耕地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是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整体差异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2000年和2010年农业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动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格局。结果显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和华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粮食安全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压力,经济发展也蒙受较大损失。提出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思路和政策建议,并建议从发展生态农业、盘活农业生态资本这两个"拉力"方面与农业生态补偿这个"推力"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发展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厘清可持续集约化概念内涵和研究态势,梳理国际经验并研判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和例证法。研究结果:(1)可持续集约化是协调粮食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因地制宜优化耕地利用、提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途径;(2)可持续集约化符合SDGs,与中国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耕地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3)国际可持续集约化研究丰富,实践广泛,可为中国耕地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可持续集约化理念内涵及其国际经验为中国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提供了重要启示,在保证数量充足和质量优良的基础上,构建"用养结合"的动态平衡体系,创新耕地利用与农业经营模式,加强耕地养护和生态养育,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雪 《水利经济》2012,30(6):1-6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南和东南为主要的净流入区。我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的原因,除受水资源影响外,还受到耕地资源、生态需要、经济因素、人口、政策因素的限制。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流动格局主要受大豆影响,大米、小麦、玉米虚拟水含量仍以出口为主。基于虚拟水流动格局构建的区际间农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型,为解决农业生态补偿中补偿主客体不明确及补偿标准模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水资源承载力不会影响虚拟水流动格局,但却是虚拟水流动格局合理与否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估算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以期为我国实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战略缓解农业用水短缺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利用标准彭曼公式估算2001—2017年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进而计算出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进出口量,进一步计算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结果](1)我国粮油单位质量虚拟水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棉籽、大豆、油菜籽、花生、大米、小麦和玉米;(2)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并且净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净进口量累计达2.216万亿m3,相当于节约了同等数量粮油生产用水量;(3)我国油料虚拟水净进口量远远高于粮食虚拟水净进口量,大豆和油菜籽是虚拟水净进口最多的油料,并且其进口市场集中度很高;(4) 2001—2017年我国粮油虚拟水贸易对农业用水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由8%增至40%。[结论]虚拟水贸易大大节约了我国农业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为我国节约水资源和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框架探讨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在国内有效供给的维度上,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动态仿真系统研究高强度耕地利用模式下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演进路径。结果表明,高强度的耕地利用模式在短期会促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但在长期将导致耕地资源的供给质量严重恶化;在国外有效供给的维度上,本文采用虚拟贸易的方法衡量中国耕地资源的潜在供给缺口。结果表明,尽管大规模的粮食进口战略在短期会带来耕地资源的数量节约效应,但在长期将形成巨大的耕地资源潜在供给缺口,不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建昌县的耕地资源及农业发展现状,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对建昌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昌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分析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地理分布,可为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并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的地形、经济等因素有关,各个地区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对耕地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是确定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方法,也是耕地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基础。在阐述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后,建立起湖北省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并提出了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探讨--以湖北咸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耕地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是确定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方法,也是耕地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基础。在阐述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后,建立起湖北省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并提出了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警惕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也出现粮食进口"七连增",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大规模"进口土地"成为常态。当前,诸多不利因素都在动摇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特别是水资源约束、耕地数量与质量下降将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必须调整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战略以保证粮食资源,大幅度减少耕地占用指标,实行部分农田的"零"占用制度,建立粮食进口多元支撑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1992—2008年中国巨型城市区域粮食总产和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珠三角区域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总产的首要正向影响因素,耕地非农化比较效益对粮食总产及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总动力、灌溉、粮价不再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决定因素,2004年后耕地保护制度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明显下滑;能否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积极性是影响珠三角粮食生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必须执行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对象由"耕地"转向"可耕地",耕地管理目标由单纯的"粮食生产"转向"耕地多功能协调管理",耕地管理精细化,耕地利用规模化,可耕地农转非补偿标准应嵌入非农价值补偿。  相似文献   

20.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北咸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对耕地资源进行可持续性利用评价研究有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规划;分析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湖北省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可持续性利用评价;提出了咸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