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方法,实证分析验证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合理性,为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度不高。研究结论:对城市子系统和乡村子系统分别从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和谐指数两方面设置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城乡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界定了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的内涵和判断标准,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四个方面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的测度方法,利用统计数据对浙江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5—2009年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除社会稳定评价指数外,经济增长、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浙江省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从灰色关联度、静态和动态适度性评价指数看,除少数年份表现为轻度不适度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之间总体上处于弱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湖南省实际,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对湖南省2002年至2011年的经济综合实力增长值和环境综合能力变化值进行协调度分析:湖南省的经济环境协调度从2002年至2011年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了最高值,随后出现了波动性的下滑,并在2011开始首次出现负值,即协调度首次出现不协调,并指出经济环境协调度与环境问题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湖南省实际,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对湖南省2002年至2011年的经济综合实力增长值和环境综合能力变化值进行协调度分析:湖南省的经济环境协调度从2002年至2011年总体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了最高值,随后出现了波动性的下滑,并在2011开始首次出现负值,即协调度首次出现不协调,并指出经济环境协调度与环境问题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系统论观点,协调是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和谐共生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是指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一致程度。文章采用空间描述方法构建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并以重庆2000~2012年数据为样本,对其功能分异明显的五大功能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在2000~2006年较为理想,但从2007年起,城镇化发展指数的增幅明显高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增幅,协调度几乎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其中,五大功能区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特点各异。就2012年而言,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协调等级分别为5级、5级、8级、2级、2级,分别处于濒临失调、濒临失调、中级协调、高度失调、高度失调状态。该文认为,要积极建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将城镇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动力,依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区域特色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为例,将广元市的7个区县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在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GDP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对广元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率进行计算,建立适合当地局势发展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模型,以形成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2005—2010年间EEH的评价准则和方法。2005年至今ESV变化趋势显示: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GDP增长整体上呈现出中、东部高,西、南、北低的趋势;EEH空间特征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区在中、东部区域,生态经济冲突区在西、南、北部区域。虽然利州区、昭化区、旺苍县、苍溪县的生态经济关系存在潜在的危机,但大体还是处于协调状态,通过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就可以逐步向高协调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7.
应用协调度模型,对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算,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该市建成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由初级协调发展类逐步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且始终为环境滞后型.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定——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运用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大连市的土地利用系统基本有序,发展比较协调,但尚有潜力可挖;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欠佳,在未来土地利用过程中应作为改善的着力点.研究结论: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及潜力度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 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综合分析法GCA对重庆市城乡统筹度进行测度,并构建GARCH模型对其动态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0年重庆市城乡统筹度呈逐年下降态势,直辖后年均下降速度达1.78%。重庆市城乡统筹度不存在"集簇性",过去波动状态对未来反映会逐渐增强。重庆市城乡统筹度不存在"杠杆效应",政府若不施加"外力",城乡统筹度将逐年递减。但从长远来看,城乡统筹度将逐步收敛于稳定状态。基于此,应该从就业与社会保障、财政金融以及土地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强化制度创新,助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担承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点小城镇.本文针对当前青岛市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对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一套适宜于青岛市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计分模型,得到各个小城镇的发展潜力指数,并对青岛市的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建立三套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与差异系数结合法的综合测算考 察和分析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状况,尝试提供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结果发现,直辖以来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但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全国尤其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尚处于较低层次,且内部不同区县的发展并 不均衡,尚存在很大持续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自然、人文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贫困率高。这种状况既制约着西部地区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对全国城乡一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运用层次分析与头脑风暴、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构建出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城镇化内涵不再仅以城镇化率作为简单的衡量标准,而是由人口、经济、土地等分系统组成的复合体系。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土地三方面着眼,选取21个变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天津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进一步讨论天津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1990—2012年天津的城镇化综合协调程度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其中城镇化发展指数不断提高,尤以人口和土地的增幅最为迅猛;内部协调发展指数,1995年以前趋于不断提高,1996—2012年间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因不同时期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变换而有所波动。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耕地资源极其稀缺的福建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环境与经济以及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计算1978年以来福建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发现其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并大致呈"U"型变化趋势;提出实现区域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至关重要.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内涵,从石油城市转型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析其2000-2007年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整体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变化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经历了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4个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能基本满足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但是离最优状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只有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才能促使土地利用状况利于转型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保持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为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对土地利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两者者互为因果关系,且相互影响。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模型,利用新疆兵团2001~2011年统计数据对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在此期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以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为主,总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发展类土地利用滞后型到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随后的中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到最后的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的演化过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动态协调度整体呈现出上升的态势;最后针对土地利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对唐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实践研究,探索了五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