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先要解决农户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涉农商业银行通过做强做优农户贷款业务,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率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对于服务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目前渭南市的农户贷款需求、当地涉农商业银行在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创新应用富有成效的农户贷款担保模式等,提出涉农商业银行破解农户"贷款难、融资贵"难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户贷款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金融支持农民共同富裕的直接有效手段。本文聚焦农户贷款领域,从供给、需求、政策、技术、环境等维度,分析了数字化给农户贷款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网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户贷款数字化经营方面的典型做法,比较了有关做法异同及模式选择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在数字化经营上面临的数据瓶颈、全流程经营、新型风险防控等问题,并从技术手段、数据支撑、业务逻辑、风险防控、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入推进农户贷款数字化经营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贷款难问题制约"三农"发展,化解农户贷款难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分析金融知识能力和家庭资产规模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内在机理,构建"金融知识能力—家庭资产—农户信贷可得性"的研究路径.基于河南邓州、陕西杨凌、宁夏同心三地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知识能力、资产实力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知识能力有助于缓解农户需求型信贷约束,家庭资产有利于改善供给型信贷约束,且金融知识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家庭资产来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据此,从开展农户金融知识教育、促进农户家庭财富增加等角度提出改善农民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拓展农户交叉联保贷款业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户交叉联保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同行业、同产业、同地域农户联保贷款形成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它对拓展农户联保贷款业务,提高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帮助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农户富裕是振兴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随着小额农贷的深入推广,农民贷款难问题有了明显缓解,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大户涌现。小额农户贷款已远不能满足这一群体对贷款的需求。如何解决农户发展经济多层次资金需求,进一步拓展大额农户贷款,扶持发展“公司+农户”型经济便成为农村信用社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民群众贷款找担保、找抵押难,急需的资金得不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由于不了解农户的信用程度,担心贷款放出去会出现风险,客观存在着借贷惧贷现象.为此,武陟县开展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有效解决了"两难"问题,实现了农户增收、农信社增效、农民信用观念提升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7.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三农"困境的重要成因,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问题。通过从国外违约风险研究的动态分析、生成机理与特征、违约实证分析、社会资本、生存分析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户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现状、动态发展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自本世纪初以来,借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经验的农户联保贷款在我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对于缓解农民贷款难、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户联保贷款蓬勃发展背后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论文在我国农户联保贷款通行模式框架下,对制约农户联保贷款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农户联保贷款的风险防范及绩效改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析农村信用社联保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贷款通则>相继出台后,对规范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降低金融资产风险,保障社会经济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商品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农村很多农户无物可押,很难得到贷款.农村信用社内部出现了"恐贷、惜贷"的现象,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苍梧县农信社从1999年11月份开始向社会推出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联保贷款新业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近期人民银行苍梧县支行农金部门组成调查组对苍梧县大坡、新地、夏郢、旺甫等四个镇的农村信用社、地方党委政府和农户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0.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履行农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服务“三农”,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行随州市分行通过推广惠农卡暨小额农贷业务、开展“公司+农户”贷款业务、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服务手段,从有效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很好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农户的欢迎、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信贷由于受农户分散涉及面广、贷款额度小、农业风险大等多种因素制约,放贷难同样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发展农信担保是处理好这两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突破农村信贷担保瓶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信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着农民贷款难、银行放款难、农户还款难、银行收款难的四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民担保物缺失,农村信用贷款担保机制不完善。如何成功突破担保瓶颈,完善担保机制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3月23日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省农业担保公司签订15亿元的“农担贷”产品合作协议。省农信社计划年内向种养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发放15亿元涉农贷款,重点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蔬菜、草食畜牧业、中药材等六大产业。省农业担保公司对相关贷款进行担保风险缓释,共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全省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省农信社计划年内向种养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经营主体发放15亿元涉农贷款,重点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蔬菜、草食畜牧业、中药材等六大产业。省农业担保公司对相关贷款进行担保风险缓释,共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全省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户贷款担保难一直是农村金融的核心议题,有效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中的担保问题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贵州六盘水市采取多种模式创新农户贷款担保机制取得了突出成效.本文在系统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六盘水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题的多种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从肇庆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践评估来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对于规范农村金融秩序、搞活农信社自身业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服务对象、服务区域等客观上决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约束。只有进一步构建信用风险、制度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体系,构建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分担体系以及财务风险补偿体系,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小额信贷中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降低农户信贷风险是提高金融机构放贷意愿、缓解农村信贷约束、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构建抵押、担保、信用贷款三种贷款监督机制与农户信贷风险缓释机制的理论模型,并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抵押贷款能够防范信贷风险;担保贷款防范信贷风险的效果通过担保人异质性发挥作用,优质担保人能有效约束农户道德风险,影响农户还贷意愿,但对农户还款能力没有积极影响。最后从优化信贷决策、提高客户风险筛选能力、提高农户信用意识、重塑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贇  谢元态 《海南金融》2004,(10):53-55
小额信贷业务是我国支农扶贫的主要的金融策略之一,虽然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要使小额信贷业务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其机制。本文从利率市场化、充足资金、完善抗风险机制与配套相关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农户小额信贷机制,推动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为农民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最大的难点在于大型银行延伸至农村的组织架构和从业人员状况,与农民生存状态存在固有矛盾,并因此引发了管理风险与成本控制的难题,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湖南农行)在运作农户小额贷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行了“五老”模式,比较好的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以农户"贷款证"为载体,大力推行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在贯彻落实支持"三农"政策中,应通过实施"农村信用工程",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证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和担保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切实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加大农业信贷投入,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