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非线性联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SHIBOR划分为三种区制,即“弱波动”、“中波动”和“强波动”;这三种区制的自身持续性均较好,区制与区制之间的转移具有非对称性;在“弱波动”和“强波动”区制中,LIBOR正向影响SHIBOR,而在“中波动”区制中则为负向影响;LIBOR在“强波动”区制中的影响最强,而在“中波动”区制中的影响最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阶段性的合理判断,加强金融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笔者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房地产波动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波动的通胀效应具有区制依赖性特点:通货膨胀率预期成分在低速增长区制和中速增长区制阶段,均显著影响房地产收益率,并且方向相反;在三个区制中通货膨胀率的周期成分均显著影响房地产波动,在高速发展阶段房地产波动的通胀效应表现为"代理假说",其余阶段均表现为"费雪假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平滑转移自回归(STAR)系列模型定量分析了1998-2010年间我国经济波动区制转移(Regime Transition)过程及房价波动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在受到外生刺激时会产生跳跃冲动,但能否出现区制转移现象取决于外生刺激的持续性,单纯依靠以往经济的表现不能充分地解释这种现象;房价作为外生变量有效地解释了经济波动中存在的动态转移过程,这表明房价波动中存在着先行信息并可用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向。此外,经济波动转移过程并非不可逆转,足够的反向推动力能够扭转经济势头,这使得政策干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笔者基于1997年~2012年季度经济总量数据,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协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国家经济周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表现出不同的协动性,具有从区制1到区制3逐渐增强的区制依赖特点;金砖国家各区制内发展速度位次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对金砖国家经济协动在"共同低速增长"和"共同高速增长"区制内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共同中速增长"区制内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上游产品价格明显上涨会对未来通货膨胀形成较大的压力,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代财经》2015,(12):88-98
本文构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区制转移特征的DSGE模型,考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联合动态效应,回答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否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并对我国在不同区制下静态和动态财政政策乘数进行测算,同时对我国2008—2010年的四万亿财政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区制转移模型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结果说明我国在经济高涨期和经济衰退期采用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是产出,对通货膨胀容忍较高,我国财政政策对政府发行债券收入反应非常不敏感,税收与政府支出及产出间关系密切;(2)模型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在不同体制下我国政府支出影响均衡的传导是相同的,我国财政政策实施能够使主要经济变量受到冲击后回到均衡状态;(3)对我国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小于以往学者测算结果,我国四万亿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模拟显示政策拉动了产出,四万亿投资较好地熨平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意外冲击,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负面效应则是同时挤出了私人消费,通货膨胀加剧。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秀辉  李伟 《经济论坛》2009,(15):28-29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货币政策框架.本文研究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两个典型.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目标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0年新西兰率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其实践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目前大约有20个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些国家中既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捷克、匈牙利等转轨经济国家。由于各国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时的国情不同,其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执行也有所区别。本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是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要的输入指标,对信用评级转移矩阵的有效预测已成为该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Markov过程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模型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转移矩阵估计方法,在介绍了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建立的基本思想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信用评级转移矩阵的运用,并指出了当前信用评级转移矩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刘超  李培培 《经济问题》2012,(9):97-102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理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提出通货膨胀系统是由经济发展子系统、存贷款子系统、财政收支子系统、国际收支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多重反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立了通货膨胀系统的因果反馈模型,揭示了通货膨胀系统形成机制的主导因素,进而建立通货膨胀系统的结构流图和方程,对通货膨胀系统动态定量分析,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份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了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也随之明显加大,这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而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主要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并总结了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优缺点。同时本轮通货膨胀与前两次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对引发通货膨胀的众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之后,根据之前的经验,可以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凯恩斯粘性价格理论为基础,采用DSGE模型,为我国核心通货膨胀指数的核算构建了微观基础,并因此获得了各部门价格指数的最优权重。分析认为:最优的权重受部门价格粘性、随机冲击以及部门产出缺口的价格弹性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随着部门的价格粘性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随机冲击方差的减少而增加,又随着部门产出缺口的价格弹性的增加而增加。与CPI指数相比,由最优权重所核算出来的核心通货膨胀指数更加的平滑稳定,没有剧烈的波动,基本上反映了CPI指数的核心趋势。并且文章的研究结论与侯成琪等(2011)的研究也相一致。因此,文章建议其可以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具有福利标准的参考锚的。  相似文献   

15.
Neoclassical treatments of inflation understate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inflation, even at very low levels. 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s perspective that recognizes the epistemological properties of prices and the institutional process by which inflation takes place, reveals the costs of inflation to be both larger and more widespread than standard treatments suggest.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insights from Austrian economics, public choice theory,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argue that inflation imposes costs by undermining the coordinative properties of the price system. Not only are there the direct costs of increased economic error, but actors also divert resources away from direct want-satisfaction into attempts to either prevent or cope with the increased degree of uncertainty inflation imposes. These resource costs are best understood from 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s perspective, as traditional measures of economic well-being, such as GDP, cannot distinguish between exchanges that directly satisfy wants, and exchanges that are attempts to correct or prevent utility-diminishing activities. The analogy between these coping costs and rent-seeking behavior is explored. In addition, inflation imposes costs by undermining the coordinative properties of markets and inducing actors to, on the margin, prefer to seek wealth or allocate resources through the politic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供给推动所致,且以经济"滞胀"为显著特点。因此,决策者应通过扩大产出来抑制供给型通货膨胀,避免使经济由"滞胀"转向"衰退"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非典型滞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碧波 《财经科学》2007,(11):55-62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并存,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失衡的新局面.这种现象无法用传统的典型滞胀理论来解释说明,因此,构建一种针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视角和方法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基于纯货币经济的分析方法,本文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归纳为一种含有非典型滞胀特征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不良资产一般形成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及泡沫时期,而显露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以Granger因果关系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表明历史货币有助于预测未来GDP,据此,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在增加名义GDP的情况下,可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并用模型实证这一结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Inflation Targeting: Some Extension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revious analy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lation targeting are extended to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s to different shocks, consequences of model uncertainty, and effects of interest rate smoothing and stabilization. Model uncertainty, output stabilization, and interest rate stabilization or smoothing all call for a more gradual adjustment of the conditional inflation forecast toward the inflation target. The conditional inflation forecast is the natural intermediate target during inflation targeting. The optimal way of reacting to shocks is hence to check how they affect the inflation forecast and then take the appropriate action.
JEL classification : E 42; E 52; E 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