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佳  王青 《中国市场》2011,(2):59-62
县域经济是西部经济的核心。本文以陕西省渭南地区为例,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其境内的十县市三次产业分别进行分析,并使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其县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池周锋 《现代商业》2011,(2):142-143
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各种因素,联系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考察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认为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传统优势正逐步丧失,产业内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陈斌 《现代商业》2011,(26):175+17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与其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东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镇,其对外贸易额约为全国总额的1/3。改革开放以来,它一直走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前列。与此同时,广东省也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文章利用广东省的相关数据,试图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就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给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合理产业结构构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帮胜 《财贸研究》2000,11(4):18-20
<正> 一、趋同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最大障碍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是指产业结构在我国不同区域间的双重雷同。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从加工工业到原材料工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机械工业到电子工业,从家电到纺织业,几乎普遍存在着生产集中度低、专业分工差,低技术、小批量,“大而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及时抓住国际分工模式调整的机遇,通过加工贸易这一产品内贸易形式切入国际生产链,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产品内贸易基地,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研究较为欠缺。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对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效用进行了研究,这对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在产品内贸易中的地位,理解产品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产品内贸易实现产业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崛起,日益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钱钠里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由中山市国际服务贸易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构成的需求因素与全市经济总人口构成的供给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最后为中山市服务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形势下,产品内国际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趋势。我国发展产品内贸易应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上的跃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任笑影 《消费导刊》2021,(31):95-96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带来资本或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流动,进出口贸易成为地区产业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自宿迁市建市以来,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程度不断加大,进出口贸易额逐年递增,本文根据江苏省及宿迁市的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就进出口贸易对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1996-2015年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西部地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不仅存在互动关系,更存在着省际差异性,有利于不同省份依据其自身经济结构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0.
11.
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由此决定了其进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的一个“悖论”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净进口粮食这一土地密集型产品。但本文在实证分析后却发现,1997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粮食产品的净出口国。粮食产品较低的“可贸易度”制约了市场机制及比较优势作用的发挥。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产品的“可贸易度”会呈上升态势,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江小涓 《财贸经济》2005,(4):3-9,71,9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结构优化升级的成本上升,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的矛盾加大,开放带来的升级空间缩小;当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增强重要战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组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表现的尤为显著。本文选取对外贸易视角,考察和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本质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加工制造业的产业倾斜导致产业结构畸变,直接造成贸易结构不合理,引发经常项目顺差。同时,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兴旺发达是FDI进入我国的关键动因,FDI的持续涌入不仅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主要成因,而且进一步加大了加工贸易顺差,导致贸易结构更加不合理,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出口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出口产业结构演变的3种模式:累积渐变模式、多样化模式和突变(颠覆)模式,并建立了一个分析出口产业结构变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入世前后(1996-2006年)出口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1年,我国出口产业结构演变以累积渐变模式为主,多样化模式为辅;2001-2006年,我国出口产业结构演变以突变(颠覆)模式进行,结构突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引进资源和技术。自主创新和本国要素积累在结构演进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凯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53-57
1980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以高于货物贸易的速度发展,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际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把握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和服务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促进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逐步加快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1985年到2004年增长了近26倍;但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仍比较小。本文首先介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然后通过对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和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引发对贸易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对外贸易实践中一直采取以比较优势为指导思想的贸易发展战略。我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因此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相关产业在我国拥有比较优势。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优势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只是相对的静止的比较优势,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较低所造成的。随着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原有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并且影响到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