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都市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全球趋势,重点研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态势,提出都市创意空间是都市旅游“中心地”,都市创意园区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都市创意产业与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整合发展,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市场营销要充分利用创意产业手段,创意产业链很多环节可以为大旅游业所用。还提出促进都市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推行都市创意产业、旅游行业跨部门联动协调制度,在创意项目中配套开发旅游功能,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业延伸,提升旅游项目中的创意含量,创新商业模式,最终促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南宋偏安江南,却造极中华文化。其都市旅游也是中国古代旅游的典范。通过分析宋人笔记,认为:都市旅游的兴盛是以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为前提,帝王贵胄“与民同乐”的思想为都市旅游提供了保证,而宋人本身的娱乐精神则是都市旅游繁盛的根本。对其繁盛原因进行探讨,有利于认识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和传统,为当今的旅游研究提供一点现实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城市文脉的理解,我们应该顺应国际潮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尤其应该注意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保护、将社会、文化、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融合、整合,打造都市旅游的精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文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的都市旅游文化研究中有2个基本的范式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人文主义范式,一个是科学主义范式。当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时,都市旅游文化的科学主义范式并未与之同步展开,对之作出积极回应的是来自人文学术领域里的人文主义范式。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带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日渐成形,都市旅游文化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刺激了都市旅游文化研究科学主义范式的兴起。但是,这两大范式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都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既是都市旅游开发的前提,又是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特色城市文化既是都市旅游的精华,又是都市旅游的形象.都市旅游开发应该与城市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协调一致,着力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凝聚城市文化个性,打造城市文化精品,拓展城市文化空间,以优秀的城市文化打造都市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向来紧密,两者全面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内涵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鲜明、风情浓郁、旅游优势突出,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独特性和优势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和推广,所以,开发蒙古族传统文化旅游业非常迫切。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蒙古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旅游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使其成为当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一个涵盖领域和行业面较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通过系统论的思维与方法集中研究了都市农业旅游的嬗变过程:单极核结构、圈层结构、组团结构、复合圈层结构,探究促进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农、旅、文三位一体化,三大产业融合,高新技术开源节流。  相似文献   

8.
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活动也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吸引要素,值得旅游研究者重视。拥有巨大消费群体的流行音乐被认为是文化旅游的一个因子。本文以演唱会为例,从勒温的心理场理论角度对其与都市旅游的结合现象进行探讨,认为主体离开常住地,参加流行音乐活动,如演唱会并观光旅游等行为选择都是受心理场的动力作用。此外,以上海为例.提出利用流行音乐发展都市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都市文化型河流旅游开发研究——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都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多数城市内河的旅游文化功能已逐步突显,并形成了一些具体的开发理念和模式。通过国际都市文化型河流的旅游开发以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对上海苏州河的水上旅游进行探讨,并提出苏州河作为上海都市文化型河流的旅游开发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及生态价值。房山区青龙湖镇具有其天然优势和良好机遇,正在积极铸造融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新产业体系。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并寻找其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与文明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文化保护中存在的资金不足、民众利益和文物价值差异3个问题提出质疑,论述了以科学发展观和文明进步作为旅游开发中文化保护的指导思想,并进而阐明:文明的本质是人类的创造,中国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遗产,打造旅游文化应该采用“历史魂,现代情”的手法予以融合。强调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必须推进文明进步,以现代元素展示人本精神,实现中华文明的全球共享。  相似文献   

12.
依附于农业文明、传统社会、中国文化……种种之下的中国武术,新时期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其精神文明价值,是摆在广大武术及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热门问题。笔者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大众化发展的困境出发,提出武术大众化传播中的原则,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挥其精髓,进一步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悲剧意识是一种关注人生、关注生命的人类哲学思考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将传统的、以社会伦理为核心的忧患意识升华为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忧患意识的优秀作家。钱钟书和鲁迅一道 ,从不同的方面实现了传统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并在精神实质上实现了与现代世界文明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化与传播,传播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延展的表达方式,文化则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文明的表征方式。传媒的变革、发展、进步,都在不同程度地促进民主与文明的不断推进,乃至推动社会的革新。从原始社会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电子网络传播,从远古受束缚的自然人到当代解放的自由人,无不存在传媒革新催生的印迹,传媒的革新促进民主与文明向更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使社会形态向更高形式迈进,这是历史进步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在“国学热”现象背后,我们确实应该思考何谓国学,分析中国人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心路历程,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进而找到一条既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不盲目排斥外来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政治现代化系指政治结构在科技革命和市民革命的推动下所经历的由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向适应现代工业文明或信息文明发展要求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政治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多方面的生态限度,为此,要实现对生态限度的超越以促进政治现代化,必须重塑政治—自然生态、政治—经济生态、政治—伦理生态以及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7.
从粤闽山区往海外迁移的客家人,坚持传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因而涌现了一批崇文重教的海外客商,进而对其原乡传统村落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梅州市大埔县蓝氏、丰顺县张氏和兴宁市刘氏宗祠的田野调研,借助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海外客商在原乡村落宗族文化复兴的导向上,大抵遵循从经济回馈过渡到文化反哺的模式.海外客商与原乡宗亲的互动,主观上促成了华人华侨与原乡更为密切的情感交往,客观上恢复了原乡客家村落的宗族文化和儒家礼制.海外客商在原乡寻找祖荫所唤醒的集体记忆,不仅推动客家村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且促成儒家文明在海内外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国内外学界和舆论界对"中国模式"的关注持续升温。然而,大多数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时,往往会回避中国的政治模式,但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无疑也是存在的,"中国模式"的成功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有着某种联系,中国政治也必然带有传统的特色,中国文明的一些基本因素,决定了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也就不可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而去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建立在文明传统基础上的政治模式也是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近代西方物质文明,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促进了近代西方精神文明。从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文明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总结出许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论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藏着的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和运用,分析和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契合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