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产业与企业的互动融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营销方式,电商造节营销就是其中之一。电商通过互联网技术与营销结合,催生了新的营销手段,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消费的发展并创造了全新的消费文化。本文以天猫"双十一"购物节为例,分析电商造节的营销特点及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供电商借鉴。  相似文献   

2.
《商》2015,(45)
自从2009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以"光棍节"名义举行五折促销活动以来,便把"双十一"从"光棍节"炒成了"购物狂欢节"。2015年"双十一"的交易量达到912.17亿,并且刷新9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速度较快并且使用互联网最普及的人群,自然成为网络购物者的主力军。本文基于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对大学生双十一网购行为差异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冲动消费的原因及弊端,最后从学校社会工作角度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毕晨磊  王露露  杨进  张莹 《商》2015,(3):95-96
根据阿里公布的数据,2014年"双十一"阿里以单日交易额571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其他参与促销的京东、亚马逊等电商的交易额也相当可观。本文从"双十一"为落脚点,对中国电商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它颠覆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打破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服装电商也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海澜之家的电商运营策略,并以其2015年双十一活动为案例,分析服装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5.
"双十一"这一电商制造的网络购物狂欢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对拥有空余时间、喜欢追赶时尚、爱好购物的女大学生来说更是乐此不疲。"双十一"等一系列网络购物节的快速崛起,说明了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其网络销售模式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对"双十一"时期商家的销售模式与消费者的购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未来新型网络消费模式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商业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网络购物和网上学习越来越趋于常态化。大学生市场是电子商务消费迫切需要发展的市场,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为此,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电商平台的搭建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大学生消费结构为基础,从电商平台和消费金融两角度出发提出专为大学生设计的消费金融电商平台设想,从而更好地引导并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促使"互联网+校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今年"双十一"期间更是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刷新各大记录。与其紧密相连的物流行业也因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成为电子商务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研究"双十一"背景下,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问题不仅对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出访中亚、东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是各国合作的重点内容。对于"一带一路"这种新的合作模式,可以结合当代互联网,航空,高铁等技术更便捷的实现互联互通。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并提出"互联网+"的构想。利用互联网与外贸相结合这一思路实现优进优出。"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形态发生改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利用丝绸之路扩大经贸合作成为我国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跨境电商当前发展形势,目前存在的困境作简要分析,提出未来继续发展跨境电商的意义以及加快跨境电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双十一"已经成为我国全年网购的日期,各大电子商家纷纷将"双十一"视为营销盛况,在当天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研究网络"双十一"的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双十一"的消费心理。又进一步指出了网络"双十一"营销成功的原因。并从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完善物流服务、优化系统品牌等方面,探究了适应"双十一"消费心理的营销策略。希望以此提升我国电子商务的营销能力,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现针对"互联网+"环境下中国传媒经济的未来发展对传媒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了"互联网+"环境下中国传媒经济的相关研究,包括"互联网+"与传媒产业的结合;"互联网+"与媒介的消费;"互联网+"与媒介转型相结合;"互联网+"与政府规定制度;"互联网+"与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双十一"从光棍节演变成购物狂欢节。2018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再创新高,包裹量猛增,快递公司爆仓,"双十一"物流问题愈发严重。笔者从"双十一"物流现状出发,结合曲棍球棒效应,通过分析"双十一"物流运作模式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对未来"双十一"物流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双十一"物流运作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十一"成为全民购物节,消费行为、营销策略、新技术手段等因素共同影响着消费文化的更新,这中间历经的消费升级值得品牌营销从业者关注。本文以天猫"双十一"品牌营销案例为分析蓝本,解析在当代的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品牌营销模式,为未来的品牌营销做出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钻石电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和转型,同时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困扰。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互联网+"各种业态的融合和创新,消费者消费模式发生改变,电子商务生存发展的宏观和外部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这种改善对于中国电子商务来说,是较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展"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政策频繁出台,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举措。农业大数据、农村电商平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等逐步完善,"互联网+农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趋势的基础上,探索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多个行业发展,也将社交与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有效结合。本文从黏性大、互动性强、用户细分精确、商业潜力巨大以及消费时间成本低几个方面入手,对"互联网+"浪潮下社交电商发展特点展开分析。同时,结合几个常见的社交电商发展模式,"互联网+"浪潮下社交电商市场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实现了中国经济机构的深度优化,同时也使市场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中国经济将走向产业服务化的新格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本文阐述了"互联网+"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分别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互联网+"对产业形态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天猫双11"农村淘宝总订单量接近2000万笔,成交额接近32亿元,相比2016年双十一的成交额实现了8倍的增幅。从天猫双十一的交易数据来看,农村电商经济热潮持续高涨。随着近几年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发布,基础物流设施逐步完善,已经初步形成农村电商产业框架,农村电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政策消化期、新的政策探索期"四期交叉"的阶段。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出口及投资洪荒之力不在时,我国政府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刺激国民消费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促使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的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思维、产品服务方式不断进步发展,为消费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消费金融相结合的一个新兴领域便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文章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基本概念和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运行结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物流的"曲棍球棒"效应是需求不平稳现象的突出代表,它打乱了物流企业的生产和运作计划,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营风险,这种需求的不稳定现象并不是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的真实状况反映,而是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双重作用下的需求扭曲现象。而这些年来火爆异常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更是将这种现象演绎到了极致。"双十一"物流的数据和表现已然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评价标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的快递量及物流企业的表现来对"曲棍球棒"效应作出解读,并提出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被巧妙地结合起来。日本在2001年就开始运营全球第一个3G网络,那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连手机都还没有普及。从2010年开始,日本最大的运营商NTT DOCOMO开始向电信以外的八大领域扩张服务业务,越来越不像是一家单纯的移动通信企业。这种业务扩张,很像中国近期提出的"去中心化"思路。本文通过对中日互联网发展的对比,举例分析中日移动社交平台,来展望中国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