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分权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讨论了政府职能如何在不同级次政府间进行配置,进而各项财政工具分配的内容。本文在财政分权理论的框架下,从公共物品提供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得出对于没有外溢性的公共物品,地方政府的提供效率要优于中央政府的结论。结合这一论断,本文重点研究了我国上级政府影响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主要工具,即政策性支出的效益性和效果性。文章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的政策性支出进行了总体评价。一是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政策性支出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包括政策性支出的描述性定义、我国政策性支出的分类,并大致介绍了全国性政策性支出的内容和主要特点。二是结合财政分权理论的要点,从影响地方预算自主性和公共物品提供效率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政策性支出中存在的弊端,主要包括:各级财政的投入责任和实际需求不够匹配;运行机制难以有效应对实际情况变化;绩效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和执行细则不明确等。最后,结合现行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提出了清理规范支出政策、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从Tiebout模型开始,经济学家就认为财政竞争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然而,近几年国内主流经济学文献认为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扭曲了公共支出结构,进而导致公共支出效率的低下。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短期内受制于辖区财力不均等和劳动力流动性不足,财政竞争与公共服务支出呈负相关从而扭曲公共支出结构,但是在长期中财政竞争对于改善公共支出结构的积极效应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公共选择和委托代理两个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问题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是建立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前提。本文通过对政府间核心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相关理论的梳理和OECD国家具体实践的考察,归纳出两点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一是权衡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优势,在强调中央政府负有主要支出责任,以保障基本社会公平的同时,逐渐增加地方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发挥其信息优势。二是在"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基本财政体制下,通过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使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与财力相匹配,发挥转移支付的控制机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交互项系数符号的估计来研究财政竞争下地方政府税负、公共投入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三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三种政策工具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交互项的作用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最后我们计算并比较了税负、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入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上述研究结果为我们理解当前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特征和今后构建合理的财政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税负、公共投入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三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策略互动,从而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交互项系数的符号,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三种政策工具是相辅相成的;交互项的作用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税负、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入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因"重基建、轻民生"而饱受诟病,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经济性特征,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分权的支出效应,却未曾问津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中国省以下不同类型权力下放的多样化选择,结合分权时序理论,探讨不同分权时序模式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差异.研究证实,无论是行政分权先行还是财政分权先行,都会导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前者会带来民生性支出的显著缩减,而后者则会带来生产性支出的显著扩张.通过梳理不同类型分权改革的具体内容发现,对于实行行政分权改革的地区而言,在改革中对民生项目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能够有效改善对民生支出的挤占,而设立县域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则会加剧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生产性;就实行财政分权的地区来看,明晰各级政府支出责任有助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而针对县级财政设立增收节支的激励措施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理解地方财政支出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也为下一步推进和完善分权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质量反映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内涵,而财政纵向失衡加重了地方财政压力,深刻影响着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本文基于中国286个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在厘清财政纵向失衡对公共服务质量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纵向失衡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地方政府收支行为是其重要传导机制与作用路径;财政纵向失衡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与财政支出偏向的间接效应放大了其负向影响效果;财政纵向失衡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透明度的分化而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本研究为合理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规范地方政府收支行为,从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供经验论证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评估过度支出和收入不足两种地方财政表现的基础上,利用地级市面板数据,检验财政透明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助于降低地方财政过度支出的规模,从而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其内在的机制是,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强化了社会对财政和预算信息的关注,促进地方政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降低过度财政支出。强度DID模型的结果也证实,新《预算法》对预算信息公开的法定要求通过增强地方财政透明度,能够显著降低地方财政过度支出。本文的政策涵义是,应通过细化和完善年度及中长期预算信息的公开内容,构建兼具信息公开和预警监督的透明财政运行体系,推动地方财政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樊越  蓝莎 《现代金融》2024,(3):33-42
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能力,筑牢风险防范制度机制。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国家审计信息理论,利用201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可以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功能可以显著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国家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国家审计主要是通过发挥揭示功能、处理处罚功能和协作功能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1.
国内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受制于特殊的财政分权架构,并会受到上级引导、同级竞争、本级财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现有研究较少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的多维效用函数及由此引致的环保支出偏好特征展开讨论。为此,结合理论模型推导及涵盖2012—2019年24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多元驱动机制作出诊断,结果发现:上级政策引导会激励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意愿,同级经济竞争和自身财力约束则会对其环保支出力度形成制约;多维约束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同级经济竞争与上级政策引导对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存在显著反向对冲效应,而本级财力约束则会影响地方政府在上级引导与同级竞争压力间的权衡;本级财力约束会透过向上的财政依赖和内部财政支出腾挪两种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因此,应构建兼容地方政府多维目标的综合方案,打造“考核-竞争”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适应地方财力约束的差异化路径,以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环保支出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杨波 《福建金融》2014,(7):23-26
本文分析经济转轨背景下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演变,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财政资源配置进行阐释,揭示地方政府融资缺乏规范性的深层次原因及经济转轨背景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影响,并提出地方政府融资"变堵为疏""阳光化"融资的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划分社会救助支出责任是社会救助制度健康可持续运行的体制保障。社会救助属央地共同事权,应由公共财政兜底保障。在多级财政体制下,财政分权是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划分的财力依据,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处理好央地社会救助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存在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划分依据的法律层次较低,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社会救助支出责任过度下放,社会救助支出层级较多等问题。本文认为,社会救助支出责任划分应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与事权相适应,与财力相匹配,并达到政府间激励相容。由此,提出坚持社会救助法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巩固中央支出责任的主导地位,合理划分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支出责任,不断优化地方政府的财力配置,适当减少支出层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使得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激励与西方国家不同。使用2002~2009年数据,对中国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式分权所引致的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等行为扭曲是导致财政分权与资本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收体系、调整财权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政府对教育供给的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到一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致影响一国未来经济水平。在财政分权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教育供给、财政分权、公共投资指标,研究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实证证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过度公共投资和县级政府的财政困境对分权效应有抑制作用,导致财政分权间接地降低了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地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各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体制运行十余年来,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景下,暴露出以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等为典型的现实问题。从地方视角而言,应以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均衡地方公共服务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步建立收入划分与支出划分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安排。  相似文献   

18.
朱珍 《财政科学》2021,(2):39-48
现代财政制度包括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这三者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可以喻为“做大蛋糕”“分好蛋糕”“避免抢蛋糕”的关系.然而,在现行的财政制度下,中央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仍然不够明晰,地方财政自给度相对较低,转移支付与预算制度欠规范,影响了地方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应对照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总结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分配经验并适时上升至立法高度,加快消费税下划地方步伐,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的力度,适当缩减专项转移支付品类与金额并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此外,加强对省级以下政府在财事权分配制度上的检查,督促省级以下政府出台与完善政府间财事权分配具体方案,为发挥地方积极性与创造力奠定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出视角下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并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支点。在财政制度逐步转向公共价值导向之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衡量着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及其实现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央财政有2500多亿元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公共财政对涉及民生的支出,数量之多,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行政管理支出作为一项“纯公共支出”,它体现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在本质上就是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效率。行政管理支出的实现就是公共商品的产出和消费,而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效率问题,可以说,行政管理支出最优规模是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府机构提供公共商品与劳务过程中的X-效率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