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姜岚昕 《企业文化》2012,(12):62-62
一般来说,在开放性的市场中,以品牌提升为目标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品牌,就是企业的话语权,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从品质差异到企业形象,从产品定位到整合营销,从审美演绎到理念共鸣,打造一个成功品牌始终是企业经营的指挥棒。在品牌成长过程中,企业要跨过“创业的坎”、“成功的坎”、“再生的坎”等三道坎,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新品登场     
《北京房地产》2007,(12):17-17
双子座大厦地铁永安里站开通挪威石油入驻;戴德梁行设立奖助学金造就内地和香港人才; 《绿色厨卫系列化产品研究开发》及“绿色厨卫科技示范工程”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首届中国房地产商标战略高峰论坛呼吁创立房地产商标品牌  相似文献   

3.
一、多品牌策略的概念 多品牌策略就是给每一种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或是给每一类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多品牌策略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对同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二是在同一市场上,对某种产品同时或连续使用不同的品牌,突出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了四个品牌的洗发水: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希望自己“免去头屑烦恼”的人会选择海飞丝;希望自己头发“营养、乌黑亮泽”的人会选择潘婷;希望自己头发“舒爽、柔顺、飘逸潇洒”的人会选择飘柔;希望自己头发“保湿、富有弹性”的人会选择沙宣。  相似文献   

4.
有的企业本来的品牌定位在中高档市场,虽然产品的利润并不小,但由于中高档市场的局限性,制约了其产品的销量,可能由于产品设备的利用率太低,也可能是企业的市场份额太小,所以,不少企业同时又推出了另一种主打中低档市场的产品品牌,期望能够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如,嘉士伯啤酒公司在已有中高档的“嘉士伯”品牌后,又精心推出中低档的“利昂”品牌。  相似文献   

5.
张辰 《中外管理》2005,(5):62-63
1990年,优派显示器亮相美国市场。当时,美国显示器市场上品牌不下80种,NEC、索尼占据着市场第一、第二的位置。凭借一个从零开始的品牌,优派只用8年就“抗日胜利”打败了NEC,实现美国市场销量第一。如今,优派已在显示器领域做到了全球最大。  相似文献   

6.
祁芸 《现代企业》2003,(1):23-25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产品市场日渐丰富 ,我国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创建。建立如耐克、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迪斯尼一样的品牌可能是许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品牌在中国已成为影响购买力行为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面对逐渐成熟、理性的消费者 ,如何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突出品牌个性已成为每个厂商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品牌与企业竞争力“品牌”是比“商品”、“名字”更高级的产品称谓。只有当一个产品拥有相当好的价值定位并将这一价值定位一致性地交付给消费者时 ,“名字”才能转化为…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市场是品牌争雄的市场,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品牌作为众多成功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力量,同普通产品相比更具市场冲击力,消费者已开始由过去的“商品消费”转变为“品牌消费”。这不仅是由于名牌产品具有高品质、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内涵,也由于名牌产品与普通产品在“文化势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有利于资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市场是品牌争雄的市场,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品牌作为众多成功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力量,同普通产品相比更具市场冲击力,消费者已开始由过去的“商品消费”转变为“品牌消费”。这不仅是由于名牌产品具有高品质、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内涵,也由于名牌产品与普通产品在“文化势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有利于资  相似文献   

9.
“2008年度上海市场畅销品牌榜”发布,雅戈尔男衬衫、西裤两个产品位列其中。这是雅戈尔服饰第6次荣登上海市场畅销产品品牌榜,成为上海服装市场品牌竞争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0.
张冰 《企业导报》2001,(8):46-47
<正> 市场没有最好的品牌,只有最适当的品牌。品牌在市场面对的是广大消费者,而真正决定产品命运的也必然是消费者。只有让消费者满意,产品才会变为品牌,最终变为强势品牌、知名品牌。反之,就算“××名牌”、“明星企业”证书有一大堆,消费者也不会认同,乌鸦终变不了凤凰。  相似文献   

11.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12.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13.
郁冰 《经营者》2003,(11):50-53
<正> 21世纪的全球化竞争,把中国市场卷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国际市场滚滚洪流之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红塔集团柳万东董事长谈到“产品质量是品牌之母,文化个性是品牌的闪光点”,姚庆艳总裁指出要充分认识“定位产品品牌文化,丰富其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在享受产品自身品质的同时,得到精神、文化上的享受,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其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内涵,强大的优势品牌塑造可以激活企业的生命力,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002年红梅品牌“醇香红梅”新品上市能够获得的成  相似文献   

14.
现在,几乎没有企业家会否认品牌所带给企业的好处,品牌可以为企业保持和吸引顾客,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阻击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等方面提供近平没有穷尽的力量。但是我们也看到,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产品消失之后,企业也跟着消亡,而且这种事例并不新鲜。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肯定是你没有成就你的企业品牌,紧盯着产品品牌,没有将强的产品力量转化为相应的企业力量。那么,如何去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来讨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之间的差异,以及企业如何来保证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同步成长,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基业常青”。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2008,(11):22-26
海尔集团公司在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战略阶段。海尔的目标是创全球化品牌,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就是让海尔品牌在全球的每一个市场都成为本土化品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创业初期就提出了“国门之内无品牌”的观念。后来根据中央“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走出去”——产品走出去,出国创牌;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向社会公布了30个奶粉产品质量合格名单,其中,湖南亚华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牌奶粉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在连续抽查中合格的奶粉品牌。当然亚华南山的成就不在于此。这个2000年12月才改制后独立运行的乳业新公司,现已进入全国十大畅销品牌行列,在奶粉市场上位列第四。这种副品牌奶粉价格低,符合农村的消费水平。“通过低价位产品打开农村市场,站稳脚跟后带动整个南山产品系列的销售。”万建明说,“同时,利用副品牌做乡镇市场,在做低价位产品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个南山品牌的形象。”细化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17.
覃怡敏 《政策与管理》2011,(9):94-94,96,98,99
原本在一线城市叱咤风云的跨国品牌早已开始把触角伸向二三四线市场:原本在二三线市场”觅食”的本土品牌也迅速布局三四线市场甚至更广袤的五六线农村市场:一些中小企业及一些新出品牌产品.更是首选在二三级市场“排兵布阵”。  相似文献   

18.
多品牌策略的成功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要在现代市场中站住脚,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产品,创建新的品牌。当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拥有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巨大市场容量时,他们面对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很可能会采取“一品多牌”战略,创建一些新的品牌满足不同个性化的消费倾向。这样,企业既能提高市场总体份额,控制更大的市场,又能锁定“品牌转换者”。 、碧  相似文献   

19.
著名营销学家莱特指出:“未来营销是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是先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品牌互争高低愈演愈烈。中国企业面临众多“洋品牌”挤压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树创品牌战略,叫响中国产品世界品牌已是当务之急。然而,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品牌命名策略不单单是给某一产品取个名称,实际上,“品牌命名”是一种高难度的思考过程,是品牌定位的深入过程的开始。我们之所以说“品牌命名”,而不用“产品命名”,就是因为“命名的过程”是一个将市场、定位、形象、情感、价值等转化为营销力量并启动市场定位与竞争的过程。品牌名称,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号,它能强化定位,参与竞争,而且还以其可能隐含的形象价值“使某一品牌获得持久的市场优势”。品牌命名的目的是让品牌名称尽可能直接地服务于营销,有以下这些基本的策略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策略、产品定位策略、描述性与随意性的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