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博弈、公共政策偏向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基层财政困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博弈问题,从公共政策的利益博弈视角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在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与过程进行利益博弈,导致了公共政策偏向的结果,也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三种非均衡供给状况。正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公共政策逻辑,也就需要重塑公共政策的主体博弈结构,改变公共政策偏向,进而实现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了探讨。案例分析表明,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不必然带来供给效率的提高,也有可能会对供给的公平性造成损害。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既取决于具体公共服务的经济学属性,也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个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期性供给短缺,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实中政府投入不足密切相关。而政府投入的不足,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并非是单纯的政府财力问题,它在根本层面上受制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农民失声、无力和参与缺乏。要鼓励农民采取包括组织化在内的各种方式汇聚力量,全程参与相关政策过程,扩展农民的政策博弈分配份额。  相似文献   

4.
西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情况1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徐小青 (2 0 0 2 )、王小林 (2 0 0 2 )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从政府举办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与非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发生了变化 ,制度本身的变化是从原来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发展到现在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安排并存 ,其基本特征是供给主体不再局限于农村基层政府 ,在部分发达地区出现了农民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的非政府供给主体 ,非政府供给主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程度上受抑于传统官僚制、政府部门利益分割、城乡差序格局的影响,供给“碎片化”问题愈演愈烈,业已成为掣肘乡村振兴的重要梗阻,如何打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征、深层成因进行研究,提出整合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整合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系统性,整合供给标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等路径突破“碎片化”藩篱,以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益主体博弈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在实践中已经广泛地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日益成为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文章以文献回顾的视角,归纳了学术界对于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这一主题的核心观点,并针对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功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合作社供给公共服务不仅对外服务社会,也对内服务社员;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亦服务于农民生活。第二,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在理论上具有内在合理性,在现实中则受到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相关政策激励两种推拉力量的影响。第三,合作社供给公共服务,除了有助于实现社员的福利提升和合作社自身的经济收益之外,还溢出了许多社会效益。当然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目前也存在一些定位不准、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府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面临配置不均衡、利用率不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供给方式单一,供给主体对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认识不清晰。为更好地满足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需要,既要结合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背景,体现农村体育服务的特色,也要引入市场调解机制,实施多元化、多层次供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在政治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具体体现为行政权力划分不明晰、治理主体单一且主体间缺乏互补协同、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碎片化特征严重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导致其供给水平无法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面对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需张力,在整体性治理理念下,以社会影响力债券作为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该机制通过协调层级政府部门间的权责配置,整合多元治理主体的资源优势,拓宽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金渠道,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的全面振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落后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通过回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历程、考察发展现状,聚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供给质量、供给效率、供给主体、供给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从“质”“量”协同优化供给、“软”“硬”兼顾匹配需求、“内”“外”发力强化主体、“人”“财”共补夯实保障,四个路径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农村保障型公共服务供给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在保障资金的筹措与管理、参保者的满意度、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对河南省农村保障型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强化政府职责、完善筹资运行机制、加大管理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更好满足农民意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村庄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政府供给数量不足、效率低下以及外部人供给的"城市偏好倾向"等问题,导致村庄凋敝趋势日趋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浙江省龙头村的案例表明,将村庄看作是农民创业者、村民、村委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生存的地理空间,面对村庄公共品供给带来的成本、收益的变化,经过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衡和博弈,以农民创业者为核心主体形成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内生机制是可行的,这为中国其他农村地区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政策不应忽视政策对象的多层次和多样性,以及背后制度系统的复杂性。在诸多农村公共产品中,与农村居民民生状况和收入能力直接相关的是以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统筹考虑城乡两个区域,逐渐提高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是当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主导的外生的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出现后,产生了四大利益主体,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信用社社员、农村信用社"内部人"、以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过程就是四大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与均衡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政治博弈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新时期农村信甩社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结构的变革、不同主体利益的分化给农村社会带来诸多问题,给农村社会管理提供巨大挑战。作为现行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乡政村治"模式弊端凸显,致使农村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资源整合乏力、文化认同低下、群众参与不足等多种问题.为此,必须从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推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农户是推动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的主要力量,利益主体间相互博弈关系演化是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本文引入演化博弈动态分析框架,从微观主体的利益动态博弈视角出发,在不完全信息约束与外生制度供给条件下研究家庭农场主"试探、学习、适应、成长"的机制,通过引入地域文化因素并进一步分区模拟,探讨了社区记忆与社会分化的强弱对中国农户参与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并维持稳定生产关系决策机制的影响,诠释了地域文化对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策略传导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社区记忆特征的农村社区能够收敛于合作互惠的演化博弈均衡,弱社区记忆的农村社区难以实现稳定有效的制度演化。加强对家庭农场微观主体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因地制宜并进行分类指导是推动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税制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配置制度,体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并不是单纯的"费改税"或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问题,它的实质内容是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农村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变革和调整.在减轻农民负担和规范农业税收的同时必然会对现行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一个重要缺陷是"碎片化",具体表现为供给主体缺乏合作,供给政策不成体系,供给内容无法有效匹配和供给方式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从健全部门间协同管理机制,整合供给政策、完善供给内容和提升供给方式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性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