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翠芳  王飞 《中国商论》2024,(2):155-159
文章基于DEA-SBM模型将能源足迹纳入非期望产出测算黄河流域各省的绿色能源效率,借助Tobit模型对绿色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特征;(2)空间上,绿色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较大:2020年,黄河流域平均效率值为0.86,下游效率值为1,中游效率值为0.92,接近黄河流域平均效率值,上游效率值为0.77;(3)科技创新对绿色能源效率在10%的水平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环境规制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绿色能源效率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SBM模型,从环境约束视角切入,对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从区域差异特征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呈现出"东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从分类特征来看,低效率类型的省份占全国比重最大。其次是中效率类型和高效率类型;(2)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受到技术水平影响比较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发展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泽坤  黄钒 《江苏商论》2022,(12):61-66
文章对我国不同区域12个省份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静态效率角度看,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表现最好,东部次之,西部地区表现最差。第二,从动态分解效率值来看,综合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化存在高度一致性,而与规模效率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从区域动态综合效率来看,各区域间因实际情况的复杂性而未表现出东部或中部最高、西部最差的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熵值法及DEA模型对2010-2021年中国省际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得出以下结论:(1)2010-2021年,我国经济仍然总体上依赖粗放式的增长,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效果已经显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进行,环境污染指数在2010-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后有所反弹。(2)2021年全国总体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者均未达到生产前沿面,且仅北京基本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落后地区如青海、宁夏两地的纯技术效率为1,达到了生产前沿面,但却缺少规模效益。除北京以外,其他地区的综合效率低于全国均值且规模效益递增。从指数分解的结果来看,全国绿色经济效率更加依赖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3)2010-2021年,全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除北京以外的地区规模经济年均变化指数都小于1,绝大多数地区面临生产规模调整的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农业绿色化转型与可持续性发展。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选择SBM-ML指数法,利用MaxDEA软件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贸易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其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化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越明显。因此,各省份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当依照地区贸易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制定有关农产品贸易政策,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00-2011年中国30个地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能源效率水平不高,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年份和地区,纯技术效率负增长减缓甚至阻碍了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节能政策,将中西部作为我国物流行业节能的重点地区;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显著提升作用,进一步加速技术进步;将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当作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00年-2013年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值仅提高了3.13%,东部地区的高效率优势逐渐减退,中部地区的效率值总体较低,西部地区配置效率的"后发赶超"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所属省份的配置效率及变化趋势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所属省份配置效率地区差异较小;西部地区高效率省份与低效率省份之间的效率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夏晶  程沛  曹子瑛 《商业观察》2023,(11):90-97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方向和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014—2018年31个省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并通过Tobit方程对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高,导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静态研发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且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整体态势。第二,动态来看,技术水平进步是全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贡献因素。第三,财政支持力度、企业债务规模、区域发展水平等对企业研发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研发技术效率,应提升科技与经济发展匹配度,加大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补齐企业研发要素短板,并合理控制企业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使用动态GMM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FDI及其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绿色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在较大程度上恶化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的引入既不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也未能有效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但与财政分权的良性互动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财政分权、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区域非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仝鑫  ;胡俊  ;李策划 《商》2014,(29):231-232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泛珠三角地区,通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该地区九个省份工业行业2003-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泛珠三角地区九个省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2):276-277
基于区域视角,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方法,结合我国30个省份在2008-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并将产业结构优化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科技进步、开放程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解释变量,经分析研究发现,从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现状要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大致相当;而从实证结果来看,科技进步、开放程度及能源利用效率均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评价工业生产效率与绿色化程度的主要测评指标,通过超效率DEA视窗模型考察了中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及南部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较高;中部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望提高;西部及北部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偏低,其生产效率与绿色化程度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玉立新  姜颖 《中国商论》2023,(15):159-163
加快绿色创新发展是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黑龙江省环境规制现状并进行环境规制效率的测度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调研2013—2020年黑龙江省环境规制的投入与产出现状。其次,基于2013—2020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DEAP软件的DEA模型进行环境规制效率的测度,从而对黑龙江省环境规制效率的现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黑龙江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综合技术效率均在0.787以上,纯技术效率在0.829以上,规模效率较高在0.94以上;(2)黑龙江省不同城市环境规制效率差异明显;(3)2013—2020年黑龙江省环境规制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缓下降。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省市环境规制效率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开放作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对外开放的关键领域,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并采用资本错配指数对资本要素配置水平进行衡量,实证检验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通过了系列稳健性检验。通过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发现,服务业开放能有效缓解资本要素错配,从而提升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制度质量有助于强化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我国应以现有开放政策为指引,合理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开放的内涵和质量;加快资本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资金的供给规模和供给效率;加强制度环境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和“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双向FDI对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考察中国FDI、OFDI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市场化水平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提升但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较为接近,与东部地区相差较大;中国FDI、OFDI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市场化水平双重门槛,随着市场化水平提升,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呈下降趋势并且由正转负,O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呈上升趋势并且由负转正,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已成为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本文构建了我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0年各省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且均呈现区域异质性。(2)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3)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演进处于稳定状态,未来需进一步推进两者互融互促。据此,本文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区等有利于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结合新模式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田田  彭耿 《北方经贸》2023,(6):107-112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2011-2020年选取的中国31个省级区域(不含港澳台)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不高,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且东部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区域差异方面,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差异趋于扩大,大多数年份的区域内部差异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点;东-中部和东-西部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较大,经历了波动下降以后趋于平稳,而中-西部区域间差异较小,差异的时变趋势呈现出倒“U”型特征;区域间差异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DEA作为评价模型,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7-2016年的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及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其进行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研究发现:从时间上看,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整体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从空间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水平不均衡,中下游地区水平较高但增速缓慢,上游地区相对滞后,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体看来,技术进步的变动是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此,要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整体水平;加快流通技术创新及应用,促进农产品渠道转型升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W型"特征,在2000—2010年的平均值为0.607,表明全国的能源效率水平较低,能源损耗较为严重,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从2004年以来,全国及地区能源效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从区域间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是最高的,平均值为0.78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第二的是中部地区,其平均值为0.5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效率值最低的是西部地区,平均值为0.416。从主要省市来看,全国高效率省市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市主要集中在宁夏、贵州、内蒙古、甘肃、山西等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20.
运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方向性距离函数(IFDDF)测度了2001-2014年中国各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并利用Tobit和2SLS法实证检验了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整体而言,进口贸易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绿色发展效率,但出口贸易对绿色发展效率改善存在阻碍作用;分地区看,东部和西部的进口贸易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正影响,中部的进口贸易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负影响,东部和中部的出口贸易对绿色发展效率是显著促进作用,而西部的出口贸易则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