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盖晓彤 《商展经济》2022,(13):60-62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金融机会平等、实现经济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了消费活力,促进了经济稳健发展,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与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3.
向玉冰 《商业时代》2022,(6):172-176
居民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在金融科技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引发农村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付欣然 《商展经济》2022,(13):57-59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正向影响居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城乡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村区域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泰尔指数、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核心变量,实证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现状,并且在低收入地区的效应更加显著,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数字普惠金融对改善居民消费、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容忽视。使用2011-2020年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刺激消费增长、推进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也有显著带动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效果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明显。在机制分析中,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构建拓宽信贷途径、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效机制,拉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领域。数字普惠金融凭借互联网、大数据增强了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增长。尤其在农村薄弱的金融发展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细分维度探究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对区域间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和细分维度均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区域异质性表明:相较东部,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增长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提升居民消费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2)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信贷供给进而赋能居民消费增长。(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环境较好、经济增速较快、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消费提升效应更强。从金融供给端来看,信贷供给也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传导路径,但基于数字化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尚存“数字鸿沟”问题;从消费需求端来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信贷供给主要促进了农村生存型消费及城镇生存型、发展型消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且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正向促进效果也会越明显;从区域异质性估计结果可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本文认为通过依托乡村资源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乡村产业保障体系,可进一步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2011—2020年期间中国41家商业银行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阻碍银行绩效提升;影响机理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给银行非利息收入造成显著负面冲击,进而影响银行绩效;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绩效的作用存在结构效应,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的负面作用更显著,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型银行绩效影响要大于大中型银行,能力强、位于东部地区的银行能更好的应对来自数字普惠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李佳丽 《现代商业》2023,(4):102-105
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为居民创业带来新的驱动力。本文基于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FP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绩效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三个子维度指数均与创业绩效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是影响创业绩效最关键的因素。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在高收入、中西部地区的家庭中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抓紧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童素娟  赵俊威 《现代商业》2023,(18):131-134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规模和流通效率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均能对流通规模的扩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对流通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影响;第二,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发现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显著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推动了流通规模和效率的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的流通规模效率的提升,但对西部地区的流通规模和中、西部地区的流通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指标也均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3)提高互联网普及可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完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李智 《商展经济》2024,(7):38-42
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结论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异质性结果表明,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和“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12—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保险相关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次之、中部最弱。最终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于农业保险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海霞 《商展经济》2022,(12):98-100
创业可以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正向影响。本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1—2018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地区创业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水平的影响有促进作用;移动支付业务对创业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西北地区的促进效果比东南地区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因此,可通过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创业,有目的地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创业。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对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局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5—2020年我国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协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传统金融效率低,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为有效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县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间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平衡发展;着力提升传统金融效率、发展水平与便捷程度,更好地发挥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和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崔宇新 《中国市场》2022,(14):16-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推动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增加了居民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优化了消费结构。进一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的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优化支付环境以及缓解流动性约束方面具有正向影响,最终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已成为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本文构建了我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0年各省份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各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综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显示:(1)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且均呈现区域异质性。(2)分区域来看,各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东部地区存在明显优势,中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3)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演进处于稳定状态,未来需进一步推进两者互融互促。据此,本文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示范区等有利于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电子商务结合新模式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GMM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互联网+"指数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最大,政府干预、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都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稳健、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依据结论,提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