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玉莹 《商业时代》2011,(36):35-37
本文突破以往对区域物流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空间统计模型从空间维度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经历了由随机分布模式到存在空间关联模式演变的历程,且以上海为核心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但南京的物流发展水平近年来有所下降,与周围城市之间也存在替代性竞争,物流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2.
《商》2016,(8):280-281
城市群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对城市群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实证分析区域,依据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结合分形维数,分析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研究证实,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整体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以上海市为中心,南京、杭州为两翼,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并且发现制造业的空间分异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城市群产业分异呈现出与结构演变相对应的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城市群作为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空间,人力资本集聚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则更为突出。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的流入,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力度,以积累人力资本;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解决人力资本流动性问题;政府为人力资本集聚提供政策便利等,为人力资本集聚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累积因果理论与区域经济合作—兼谈浙江区域经济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冈纳&;#183;缪尔达尔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累积因果理论的分析基础上,首先阐述浙江企业向上海流动的极化现象,然后说明入世以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极化效应的具体发生条件及其变化,最后提出浙江省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旅游联合发展对区域城市旅游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联合体的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中,旅游交通网络、旅游线路网络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是其重要的联合发展内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促进城市旅游产业集聚区、城市旅游带、城市旅游圈等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并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集聚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构成长三角城市群的1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经济结构,分析该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特征有利于选择适合该区域经济整合的机制、模式与路径,为未来该区域经济整合、经济重构提供政策依据。得出结论认为目前该区域仍是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结构,但具备了网络发展的趋势,除此之外,该区域形成了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苏锡常都市带,成为该区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依据旅游极化理论和相关统计数据,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旅游产业规模、旅游区位商四个方面提出区域旅游极化效应的评价因子,并对张家界旅游极化效应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结构特征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物流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城市群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物资产品在空间、时间、作业量等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为静态物流需求和动态物流需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由此在城市群区域内形成了由节点和线路构成的网络化物流需求空间分布形态,即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化结构.物流需求网络化是城市群物流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征.文章从点、线、网三个不同的层次出发,分析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节点城市关联量、节点城市吸引度、网络结构熵等网络结构测度指标,揭示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对城市群物流需求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协作一体化区域之一。文章基于重力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在2010年及2016年的对外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并从城市和区域两个层面作简要分析,为了解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商》2015,(29):72-73
城市群是一种特殊的空间经济单元,也是城市运作、组织、管理甚至竞争的空间载体。本项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拟采用"空间特征分析-空间效应的动力结构-空间效应测度模型-结论与讨论"的分析框架,首先从城市区位势能、城市—中心地引力、作用通道三个方面阐述城市群空间效应动力结构和形成要素。其次,以城市群空间效应的动力结构为理论依据,建立城市群空间效应的测度模型。最后根据测度模型对不同城市特点和差异进行比较,从宏观尺度识别不同城市及其中心城市经济空间效应,揭示城市的区位本质,比较不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性,以期刻画城市—中心地城市地域系统的空间联系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巨型城市区域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单元。目前,我国经济格局的区域化态势日趋明显,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城市群为典型代表的巨型城市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最新统计指标,对这三大巨型城市区域的发展现状和特色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探讨了区域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问题,认为扬子江城市群对于优化江苏区域经济结构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扬子江城市群城市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需要通过创新区域发展政策进一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能力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发展可提升1.235个单位,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又显示出一定的固定效应差异.因此,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软件投入,以便提升区域物流能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长三角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始,设立“长三角城市商业发展”专栏,研讨长三角商业一体化发展、发布相关信息、登载商业案例等,旨在沟通、学习、借鉴,赢得读者关注,共同促进、见证长三角商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以来,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但经济的贡献度不大,群内行业同构问题突出,产业链不完整。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即以一个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更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在中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大城市群,都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造就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灿烂硕果。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各市竞争力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在区域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群地区空间布局结构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空间分异的表现形式。随着经济化浪潮的寸寸推移,城市已不是原有意义的人口集合,城市组群、区域一体化,在国家和地区单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以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为研究蓝本,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辐射力分析,建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数字与汉字的异同中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荣  伯娜 《财贸研究》2023,(4):69-82+110
基于2010—202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均能提高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行政管理支出作用不显著;(2)各项财政支出对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异质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非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强,节能环保支出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非中心城市作用不显著;(3)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节能环保支出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则会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市群已然成为一股新生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力量,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位列全球第六的世界级城市群,其有条件通过一体化发展带动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增强。但由于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一体化的进程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应通过提升区域合作、完善多级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等途径,加快完善府际合作机制,实现自身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域内产业转移的实现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界定了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动因以及产业空间转移的理论基础。指出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区域极化效应减弱;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土地供应紧张;代工型制造业危机初现;产业升级过分依赖外资。本文还针对上述困境得出长三角域内产业转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以长三角域内纺织业空间转移为例说明长三角域内产业转移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