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贸区试验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对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高度战略地位.本文运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拉动了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剔除国家级新区政策、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样本与离群值等一系列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空间带动效应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除了能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对其周围城市经济增长亦能产生影响.(3)动力机制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可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批次异质性表现出随着批次往后,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递减的特征.内陆与沿海异质性表现为沿海自贸试验区显著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而内陆自贸试验区不显著.本文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全力提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贸区试验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对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高度战略地位.本文运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拉动了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剔除国家级新区政策、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样本与离群值等一系列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空间带动效应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除了能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对其周围城市经济增长亦能产生影响.(3)动力机制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可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批次异质性表现出随着批次往后,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递减的特征.内陆与沿海异质性表现为沿海自贸试验区显著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而内陆自贸试验区不显著.本文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全力提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使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研究方法,收集了2011-2019年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比较明显地促进了区域人均实际GDP增长,而且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展现。最后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外资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0-2018年黑龙江地区的三个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哈尔滨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两系统间综合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018年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型;绥芬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出先上升后稳定在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两系统表现出由载体城市经济带动口岸增长的协调发展态势;黑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系统间综合发展速度失衡使得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因此,为促进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建立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南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和相关政策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并与同处于西南地区的四川以及重庆自由贸易区进行比较,认为云南自贸试验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然而,云南自贸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政策,以实现云南自贸试验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目标,云南自贸区应积极响应,助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商务财会》2020,(1):24-25,28
随着我国新一批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制度建设和未来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为了及时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的成果,分析尚未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中国自贸试验区财经制度创新发展研讨会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新时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做法,不能以政策叠加代替制度创新;利用港区优势,发展离岸经济和在岸经济,打造新兴产业高地;搭建人才平台,服务特殊经济功能区;金融创新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等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要素流动与投资决策的两国模型理论分析框架,将设立自贸试验区政策设定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且该政策效应在进行多种方法检验后依然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行政等级、地理区位以及市场潜力的城市中,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则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周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虹吸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更高效地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载体功能,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贸试验区设立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利用安徽省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合肥、芜湖、蚌埠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区域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城市进出口总额和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反事实检验后,这一结论仍是稳健的;但对GDP、FDI的增长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安徽自贸区建设应以长期经济增长为目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建设联动创新区为契机,共享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  相似文献   

9.
彭磊 《国际贸易》2023,(9):13-20
2023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及层次性构建基本成型,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完善,关键制度创新设立,中国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制度系统集成创新空间遭遇瓶颈,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自贸试验区区间以及区内外联动特别是企业联动效应不明显,与国家战略契合度仍有待提高。为此,要进一步扩大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拓展自贸试验区制度系统创新空间;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承载国家战略的平台和试验田功能;抓紧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区间以及区内外企业产业联动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制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尽快推动自贸试验区版本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交互固定效应模型的广义合成控制法,以上海、广东、天津自贸试验区和对应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经济圈为例,采用2009—2017年的季度数据就自贸试验区运行对区域经济总量和质量提升的辐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广义合成控制法结果的稳健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指标上而非总量扩张指标上,这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上遵循了制度创新的路径,通过制度创新传导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周边辐射区域的发展不存在投资挤出效应,这表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避免了开发区模式下"政策洼地"所引致的引资竞争效应,更多体现为投资增量,而非存量转移;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其扩区前后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辐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制度创新措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试点空间和载体,进而产生更强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国家中心城市群的发展建设,还能够为其注入新的经济发展基础。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贸试验区的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深度分析。从自贸试验区类型来看,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的案例数量是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两倍,沿边型自贸试验区的案例数量最少。本文进一步梳理不同案例的主题和创新领域,从扩大开放水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四个方面探讨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创新特点。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揭示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内涵,为内陆型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促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20年9月24日,北京服务贸易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自此,京津冀三地都有了自贸试验区,且三地自贸试验区均有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提出至今已实施六年,在获得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异、未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合作,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不足等。基于此,应紧抓北京自贸试验区成立的契机,利用自贸试验区联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此提出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政策谋划一体化、共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探索产业合作模式推动京津冀三地产业链协同、北京引领津冀走向数字产业化发展以及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京津冀统一开放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最新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多个领域进行了重要的创新,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提供了新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自贸试验区的主要成效以及RCEP背景下推动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新机遇、主要挑战及前景展望。研究发现我国自贸试验区未来应在深化“放管服”的基础上,在服务业开放、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从而加快与RCEP开放规则衔接,对我国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对促进我国“双循环”新格局的形成和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指标设定与数据来源。其次,构建实证模型对我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的制度创新效果进行评估。最后,文章提出正确认识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真实价值、立足国际化环境,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自贸试验区的内在动力,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开放的健康市场生态,破解不良“光环效应”、推动贸易开放的转型升级等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承担着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的战略任务,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自北京设立自贸试验区以来,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推动三地自贸试验区的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归纳了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实践,指出三地自贸试验区的联动按照增长极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进行互动。其次,进一步探讨了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的合作、分享和激励机制与产业、要素、设施、制度的联动模式。提出三地自贸试验区要基于自身优势推动协同联动,完善三地的联动机制,共建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加快三地自贸试验区产业的协同联动。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国际商务财会》2022,(23):21-25+29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开放的示范区、现代新兴产业的集聚区是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自贸试验区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自贸试验区主要通过创新制度供给、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路径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进而助力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16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河南等七个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作为辽宁自贸试验区重要成员的大连将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大连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外贸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大连全力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西面向东盟的地域特色,对广西自贸试验区促进对东盟投资与贸易发展的效应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自贸区经贸发展、加深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前后广西面向东盟的贸易与投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之前,广西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发展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引致的对东盟贸易与投资效应机理进行探究,发现在静态层面,广西自贸试验区产生了贸易和投资扩大效应;在动态层面则将通过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直接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创新资源促进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与转型的技术创新与协作等进而产生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刘禹  王茜 《北方经贸》2022,(2):55-58
北京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深度开放的市场,而商事纠纷数量也会随之快速增长。作为使用率最高的商事争端解决方式,仲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仲裁的服务质量将影响北京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和法治化程度。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仲裁行业的发展状况还会直接反映自贸试验区市场的开放度。因此,构建北京自贸试验区商事仲裁机制,应对《仲裁法》滞后性引发的临时仲裁效力、仲裁裁决籍属等实践问题,是北京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开放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张希颖  张蕊  刘璐璐 《北方经贸》2023,(1):107-109+117
自河北自贸试验区建立以来,河北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期利用自贸区的发展进一步带动河北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是带动自贸区发展的中坚力量,营商环境则是市场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现有文献较少从营商环境视角对河北自贸试验区展开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聚焦河北自贸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对标国内外先进自贸区的做法与经验,最终给出优化河北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