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维焕  钟鼎 《商展经济》2023,(5):104-107
碳排放强度是以每万元GDP所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在2005—2019年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碳交易对试点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及市场理论分析方法对碳交易政策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计算发现,七个试点省市的碳强度在进行碳交易试点后均有所下降,并于2019年均降至1以下,部分试点省份甚至接近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存在,为我国后续开展全国碳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达成“双碳”目标的一大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目标战略指导下,提升碳排放效率成为各地区追求的发展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运行以来,其促进企业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逐步显现。为评价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鉴于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以2006-2021年7个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省、直辖市为实验组,剩余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控制组进行分析:首先,基于非期望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再利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对本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相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进一步释放碳排放权市场的碳减排效应,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主体参与范围,关注国际碳交易动态,助力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试点省市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绿色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区域绿色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倪鑫波 《中国物价》2023,(2):47-49+62
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碳交易价格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发现碳交易价格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影响,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能够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提升对于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研究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碳排放免费配额的标准设定应越来越严,以促进碳排放权交易。二是要协同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和技术创新的作用,以2021年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放为契机,促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董雨  袁雪  查勇 《商业研究》2024,(1):12-22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2010—2019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该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碳交易市场特征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在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碳交易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中更强,并且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流动性、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对碳交易政策效果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碳配额价格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碳交易市场方兴未艾,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我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下核证碳减排量(CERs)最大的国家,更应该在相关衍生品搭建交易平台以求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抢占先机.本文提出了通过期权机制完善CERs的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碳金融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于2011年10月在七个城市开展碳交易市场试点。本文首先对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其制度优势进行阐述,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碳信息披露能够部分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公布的碳信息也愈发受到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碳信息披露虽能缓解融资约束,但披露的碳信息是否均能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仍值得商榷。文章以2016—2020年度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是否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分为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进行研究,考查不同碳信息对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及碳排放权交易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碳排放权交易能有效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其中试点企业披露碳信息尤其是碳战略、碳行动及碳管理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增强,证明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正向调节效应;而非试点企业主要通过披露碳战略及碳成效的信息来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0.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是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京沪深A股重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碳交易政策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构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正向促进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2)碳排放权交易对高管激励政策有促进作用,且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高管激励变化方向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偏离度呈负相关关系;(3)碳排放权交易与市场化进程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碳金融定价机理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本文通过探讨碳金融的国际交易机制、研究国内外平台以及价格理论的模型预测法、数学计算法、市场博弈法等,总结分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一年来的价格走势图,提出了推进同一碳市场价格市场化、实现七个试点碳金融市场产品同质同价化、分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全面上线交易运行,碳交易政策及机制日臻完善。文章以中铝集团为例,通过分析电解铝目前行业碳排放的现状,低碳发展面临的有关政策,围绕当前有色企业碳会计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国际会计政策,建设相匹配的碳会计业务核算体系,加大人才培养,以期践行“双碳”目标,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化。同时,通过入选铝产品碳足迹第三方核查机构名单,积极主动参与行业规则或标准,让绿色成为中铝集团的鲜明底色。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2010—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行业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匹配分析,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同时这一政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面临着较大外部监管压力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此外,文章还通过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深入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在各个地方逐渐开始进行试点交易,中国碳市场交易量逐年递增。2021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标志着碳交易对未来金融业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2010—2021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碳交易背景下开展绿色碳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对其自身未来的盈利能力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这一发现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碳市场,实现碳中和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6.
《商》2016,(3):275-276
当前湖北省碳交易试行已经完成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权交易平稳运行,碳金融相关的基金、担保和衍生产品都有所发展。在基本完成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之后,对于碳市场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CCER,更值得深入研究。从去年CCER首次备案审核之后,全国各地的CCER项目数量和减排量也在逐渐增加。CCE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碳市场上碳排放权的流动性,对于构建成熟稳定有效的碳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鑫桢 《中国商论》2023,(9):118-122
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这就要求未来发展中必须不断提高碳生产率。绿色金融有力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而提升我国的碳生产率。本文采用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对绿色金融是否促进了我国碳生产率提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率的提高,且技术创新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推动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促进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碳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碳交易价格是碳交易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碳价的影响因素对碳交易体系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例,运用ARDL模型研究煤炭和石油价格与碳价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来看,煤炭和石油价格对碳价均有正向影响;但短期内,均有负向影响。运用NARDL模型研究煤炭和石油价格的上升和下降对碳价的短期和长期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石油价格对碳价存在非对称效应,只有石油价格下降对碳价的影响显著。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碳价互为格兰杰原因,石油价格是碳价的格兰杰原因。基于此,应维持能源市场稳定,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健全碳市场风险管控体系,加大碳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高碳市场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权交易自《京都议定书》作为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以来,逐渐成为各国作为解决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而广泛采用的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以欧盟碳排放权交易规则这一全球最为成功的碳交易法律制度为切入点,从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确认、总量控制的法律原则设定、阶段性法律调整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强制效力等方面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法律功能要素进行积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