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必然会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结合中国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对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以及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倡绿色消费等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科学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酒店行业属于资源消耗型行业,酒店行业由于其功能和服务的性质,消耗大量的能源、水和一次性用品,导致环境愈加恶化。为迎合大众需求、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绿色酒店逐渐成为不少酒店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环境意识对绿色酒店消费意愿影响的假设模型,探究环境意识是如何影响绿色酒店消费意愿的。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环境意识通过行为态度、主观范式和行为控制正向间接地影响绿色酒店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下,电商生态平台已成为刺激我国消费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居民受教育程度对消费偏好和消费观念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0-2021年我国31省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电商交易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对电商交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受教育程度与电子商务交易对居民消费的协同效应不会改变居民受教育程度对消费支出的正向效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通过促进电商交易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同时,通过替换因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与基准结论一致。据此,提出加强人口素质教育、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以及营造健康电商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杭州居民家电产品绿色消费意识的调查问卷所统计的数据和对杭州部分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的走访,以及对近几年相关权威资料的查阅,本文总结和揭示了杭州居民家电绿色消费意识的现状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切合实际提出几点可行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杭州市居民的家电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但依然存在不足。家电的更新速率越来越快,数量庞大的废弃家电正在不断的侵占人类的生存空间。此外废弃家电中含有多种重金属,一旦处理不当,对环境、对人类自身都将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提高居民家电绿色消费意识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善聪 《消费导刊》2014,(3):4-5,11
居民的消费行为与所处的消费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消费环境能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提高消费质量。本文以1990-2011年消费环境和中国居民消费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就消费环境对我国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进行剖析。实证结果表明:市场环境、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水平、居民文化水平与我国居民消费质量具有相关关系,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是显著且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是当前消费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推动绿色消费还存在诸多困难,其中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环境等都对绿色消费产生着不利的影响,为此,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林  万晨阳 《消费经济》2012,(2):92-94,57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由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三部分构成。本文以364名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了解程度一般,不过大多数市民还是支持绿色消费的,在绿色消费行为上,一般来说在涉及到健康、经济利益的时候,城市居民更加倾向做出绿色消费行为。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在家庭中的身份、婚姻状况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三者互相影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消费安全与扩大内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需不足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内需不足的产生有经济环境、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消费市场的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欺骗性消费、强制性消费、伤害性消费等现象的存在,使居民产生了消费恐惧症或消费厌恶症,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心理。因此,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就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消费市场,确保消费安全,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广义噪音信息模型,构建居民通胀预期反应机制方程,并采用Gradient Boosting算法进行模型选择和系数估计,识别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及其在预期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度。结果表明:在形成通胀预期的过程中,居民对物价信息的学习内容存在选择差异。面对消费和非消费领域通胀率的结构性分化,居民只关注消费领域的物价信息;而在消费领域内部,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均显著影响居民通胀预期,并且居民对非食品通胀率更敏感。货币供应量、房价和经济产出等信息也显著影响居民通胀预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促进绿色消费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绿色消费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相关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绿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当前“碳中和”背景下,受新冠疫情影响,价格权衡、消费态度直接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情境因素、主观规范、感知有用、参照群体通过绿色消费态度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基于以上结论,从绿色产品生产、低碳方式宣传、政策机制制定、绿色文化营销方面提出促进绿色消费的建议,以满足消费者期望,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风险态度、金融教育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风险厌恶程度越高,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越低。风险态度对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影响,风险厌恶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家庭在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市场的参与概率,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一单位,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会降低10.5%。风险厌恶程度对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的金融教育投入对风险资产持有比重条件分布的影响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间分位的要大于两端。文章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需要普及金融教育知识,提高居民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从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改善居民金融福利。  相似文献   

12.
肥胖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对中国公共卫生和长期经济增长均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形成机理尚缺乏深入探究。文章基于收入不平等视角,利用CHNS数据分析了中国1989-2009年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与居民体重指数(BMI)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肥胖之间呈倒U型关系,社区层面的收入不平等与肥胖呈正U型关系,不平等对各阶层均有不利影响,低收入阶层受到的影响更严重。城镇化水平和肥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社区城镇化指数增加一单位,BMI增加1%;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BMI增速已经趋于平稳,农村BMI增速仍处于快速上升期;收入及其不平等对男性和农村人口的BMI影响更大,对女性和城市人口的影响相对不显著。此外文章还发现,BMI与名义收入关系很小,但是与实际购买力和消费支出结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3.
房产税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其施行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效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5年全国35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利用DID模型检验了上海和重庆房产税试点对居民消费、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居民发展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站在居民消费视角来看,我国房产税试点中不存在明显的政策预期效应;房产税试点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居民消费倾向和居民发展型消费支出,且对居民发展型消费的影响力度更大;对居民生存型消费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却并不显著。因此,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同时,需要对房产税的税制设计进行优化,着力弱化其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从家庭特征、家庭资产、社会资本三方面探讨其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发现户主教育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金融资产、商业保险和社会资本均对家庭人均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规模、现金及存款对人均消费影响方向为负。应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鼓励居民购买商业保险,重视社会资本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Logit(罗吉特)模型,运用新消费文化观念构建的调查数据,从中国居民的个体特征研究其购买意愿的结果表明:居民的年龄、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信息渠道及保险与否等因素呈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影响则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21年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CEO绿色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基于环境不确定性视角,探究CEO绿色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CEO绿色经历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数量,环境不确定性对CEO绿色经历与绿色创新质量的正向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环境不确定性对CEO绿色经历与绿色创新数量之间的正向关系也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非重污染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更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合理聘用CEO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一、居民消费预期的产生预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行为主体在决定某种活动行为或作出某项决策之前对未来状况进行的判断和估计。居民的消费预期是指城乡居民在采取某种消费行为或作出某项消费决策之前,对未来与消费有关的诸因素判断和估计。居民目前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未来状况的估计,它对消费行为是有决定性的影响。居民的合理消费预期有利于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有利于居民按既定的消费目标实现自己的消费,从而有利于消费文明的实现。相反,居民不合理的消费预期,是消费行为畸形的重要心理因素,它会促使各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产生,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和秩序的混乱,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分析东部地区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现状特征,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东部地区主要城镇家庭能源消费是天然气,其次是成品油和电力,太阳能消费比重较低;(2)居民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规模以及家电拥有量与东部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受教育水平与东部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应针对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以及政策引导,提高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居民合理消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生活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不仅是财政理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公共预算的合理性以及公众福利的改善。基于代表性消费者均衡模型,利用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表明:中国的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产生长期替代效应,替代系数为1.04~1.44;进一步分析省际的替代系数也验证了中国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由此给出的政策意义是,节制政府消费支出,国民收入分配应更多地向居民倾斜,同时通过减税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从惯常环境到非惯常环境的过程,在非惯常环境下,旅游者具有匿名化,道德约束松弛等特有特征,其绿色消费行为较传统情境下产生了较大差别。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在非惯常环境下,主观规范变量和态度变量对目标绿色消费意愿产生直接影响,但感知行为控制却对其影响甚微;同时环境的异质化也带来了意愿与行为间的鸿沟。在吸收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建立非惯常环境下旅游者绿色消费意愿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