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面对多种风险和多元目标,财政政策制定中的风险权衡意蕴更加明显。本文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对财政政策进行了审视,认为财政政策制定的基本原理在于权衡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宏观财政政策的制定主要是对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的权衡,赤字率是这种风险权衡的重要体现;财政收支政策主要是对国家治理中各类公共风险的综合权衡,政策重点一般是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公共风险。基于这种新认识,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实践进行了梳理与考察,认为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在从“需求管理”向“风险权衡”逻辑转变,特别是2020年以来,财政政策权衡风险的特征更加明显。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中的公共风险越来越具有系统性、综合化的特征,权衡风险的财政政策更加关注工具组合的优化以及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协同,以组合优化和政策协同推动公共风险水平持续收敛。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一直受到各国政策当局的更替使用,“谁主谁次”的争论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宏观政策主导下的经济波动大相径庭,尤其对于金融摩擦日益明显、金融制度逐步改革的我国而言,选择合适的宏观主导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化解金融市场风险堆积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包含金融因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DSGE模型,从宏观政策调控效果的“量”和“质”两方面,对金融加速器环境下的两种宏观政策效果进行比较,以甄选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研究显示,在“量”的层面上,整体上,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的结果表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平分秋色;在“质”的层面上,福利损失结果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质量更高。因此,综合宏观政策调控效果的“量”和“质”考虑,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欧元区成立之初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设计较为理想,也建立了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规则,但实践中却严重偏离最初的设定,形成“财政缺位、央行补位”“财政超借、央行超发”的局面。我国与欧盟财政体系有一定相似性,系统性回顾欧盟财政制度和实践,及其与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关系,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一是要理顺央地财政关系,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倒逼使用中央银行“钱袋子”化解财政风险;二是可借鉴欧洲稳定机制,由部分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危机救助基金,以便在风险暴露后及时自救;三是在优化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要首先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尽量避免使用中央银行“钱袋子”稳增长;四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调控应坚持底线思维,实施灵活有弹性的“区间管理”。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着转型和发展双重任务。对宏观调控而言,既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又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对经济金融运行的行政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毛磊 《银行家》2024,(3):78-83
<正>2023年,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社融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数据高开低走,波动剧烈。直接原因在于融资结构单一,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轮流支撑;根本问题在于金融资源供给强而需求弱,引致“M2—M1”“M2—社融”“人民币贷款金融机构口径—社融口径”三大“剪刀差”。综合经验测算与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当前实体经济内生需求低迷,社融的货币政策传导中介效应明显减弱,金融资源边际增长率有所下滑。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三次大型危机的处理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日本央行在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日本大地震中果断出手,成功发挥了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时“药效强劲”,业务连续性管理对维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尤为重要,而宏观审慎监管作为事前风险防范政策同样不可缺位。日本先于我国步入人口红利拐点,而货币政策无法扭转日元强势和经济长期颓势,应通过结构性改革政策发力,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则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缓冲垫。金融监管当局应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首要任务,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周逢民 《黑龙江金融》2012,(1):12-14,11
正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并将“稳中求进”指导思想科学融入于稳健货币政策的目标权衡、实施力度和工具选择等实施过程,是我国2012年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飚  李炎军 《新金融》2009,(11):57-59
当前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也可能孕育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中长期贷款占比偏高,加剧资产期限错配风险;票据业务高速增长,造成贷款体外循环风险;政府信用盲目放大,隐含财政兜底风险;银行放贷门槛降低,信贷风险加大;贷款“垒大户”,增加信贷集中度风险。对于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管理,严格坚守信贷风险底线,合理确定项目贷款比例,充分把握政府举债能力,切实把好新增贷款质量,严密防控贷款集中度风险,有效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2004~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在经典新凯恩斯主义DSGE框架下,通过马尔科夫体制转换模型分析中国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组合范式,并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效应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宏观政策规则属于货币被动和财政主动的PM/AF范式,在目前经济运行存在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该范式可能较难把控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因此,在货币规则方面,应实现货币政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货币政策目标框架的清晰规范,是未来货币政策规则改革的方向;在财政规则方面,建议由主动型向被动型转变,应进一步确立旨在强化财政纪律的债务目标制,以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0.
熊涛 《中国金融》2016,(5):55-56
2015年以来,浙江银监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困难企业分类帮扶工作,推动政府牵头主导、各部门协同联动,系统性、针对性地探索企业信用风险化解新方式,以强服务促控风险,以守好底线促稳健发展,打造区域性金融风险化解处置的新模式。通过有进有退、重点帮扶、精准发力,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对接供给侧改革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推动浙江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如果要说这一年宏观政策有什么变化的话,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经历去年“钱荒”之后,货币政策的“锚”可能悄然在变:金融稳定在多维的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正显著上升。近一年来,央行在资产业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贷币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金融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以后.宏观调控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基层央行作为人总行的派出机构,在宏观调控中的定位和着力点面临现实的选择。笔认为,基层央行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有限,效应弱化,但可以发挥基层央行接近基层、了解情况的优势.通过“窗口指导”等手段向微观主体传达货币政策.使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3.
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按一紧一松的状态来把握是比较合理的。财政政策应该在保持宽松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发力增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4.
蔡创 《财政科学》2023,(2):12-30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10月发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之后又于2022年10月首次提出“两个规范”,旨在落实分配制度与分配预期。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绕不开的难题。文章以问题或风险为导向,在构建的“问题—目标—工具”逻辑框架中透析共同富裕与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关系,作为“共同富裕”的“目标”与作为“工具”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之间具有内生的、历史的和风险的多重逻辑关系;具有理论上内生嵌入性、对象上指向同一性、实践上“两手”协同性、风险上角色互换性等四个特征的财政货币政策协同能有助于共同富裕实现。这或能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思考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国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如何贯彻实施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各级部门要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选好财政货币政策的最佳着力点,本文试从江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江门市2001年如何选择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促进江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明  王喆  陈胤默  张冲  路先锋 《新金融》2023,(12):14-20
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存在负向产出缺口。为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发现宏观政策支持地方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问题,笔者团队对具有代表性的沿海X省进行调研。调研发现,X省经济增长主要遇到总需求不足和微观主体扩大再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促进经济发展,X省出台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消费政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X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其财政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此,本文基于调研一手资料从供需、风险防控、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尼克松冲击”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都出现了大幅升值,但并非日元升值导致了日本的资产泡沫,而是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升值影响经济增长所采取的极度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其根源在于,日本政府屈服于其他国家的压力,选择了错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主基调、居民消费、房地产、民营经济、碳达峰碳中和,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五个关键点,也是金融助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主基调、居民消费、房地产、民营经济、碳达峰碳中和,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五个关键点,也是金融助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2022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精准,就是用到着力点上;有力,就是要在着力点上加大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9.
徐高 《证券导刊》2014,(24):16-1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道,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工具。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用扩张性财政来稳定经济,是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正常之举。不过在最近两年,尽管我国财政政策的基调名义上是“积极”,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廉政文化建设促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机关氛围 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是千万双手伸向财政,千万颗心联想财政,千万双眼盯着财政,千万双嘴评说财政。财政干部身处权力的重心,如何在理财实践中避开廉政风险的“旋涡”成为;o-I北财政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