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人们交通出行的共享需求逐渐增大,并对应用工具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从大学生校园交通出行需求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校园拼车”微信小程序的市场需求,探讨了该小程序功能、安全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设计,并提出通过线下校园、商圈及线上的互联网社区、朋友圈等多渠道的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校园O2O逐渐成为近年来成长较快且发展前景较好的一种商业模式。本文基于校园平台O2O行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并分析校园O2O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的学生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学生来说,利用互联网购物、打车、买票、订外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各种手机APP覆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机内存永远不够,但是微信小程序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微信小程序无需下载APP,解放了手机内存,微信小程序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本文对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微代"校园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校园师生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生活服务工具,提高校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O2O该怎样玩?哈哈镜借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传统渠道反哺线上营销,构筑了O2O闭环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O2O营销已成为很多传统企业的必选项。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O2O的路径,一是基于社交媒体类的O2O,即针对粉丝和微信群的营销;二是基于支付功能的O2O。哈哈镜尝试了O2O的两种路径:让移动互联网渗透进传统渠道,线下反哺线上,构筑粉丝营销体系,进行精准营销,完成闭环支付。  相似文献   

5.
如今各大高校的校园跳蚤市场已经成为了在校师生进行校园交易的主要舞台。同时在现在移动端带来的互联网风潮影响下,传统的校园跳蚤市场的网络转型也成了一种趋势。文章阐述了移动网络时代下基于微信平台跳蚤市场的特点,着力于分析如何在微信环境利用AISAS理论来实现平台自身更好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大大提升,农产品电商也迅速崛起,但因推广渠道单一,众多优质农产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价值,而O2O模式的出现恰好解决了农产品电商发展中的一些瓶颈。作为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以移动化、数据化、互动化、体验化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各行业的青睐。本文主要以金鞭口蘑为研究对象,从线上推广、线下推广、微信推广、微博推广、网络直播等方面深入的研究金鞭口蘑O2O模式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甲金 《商》2014,(38):214-214
微信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发关注,随着微信支付的成功开通,微信电商又称为人们关注的另一大焦点。文章通过对微信的特征以及微信电商所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通过对微信电商O2O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最后以绫致与微信的合作为例具体阐述微信电商O2O模式。文章的分析认为,微信电商的“社交+O2O”模式将会为商家带来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创造了不同市场领域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模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校园O2O创业已成为新的阵地.90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和习惯为大学生从事校园O2O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芜湖高校园区90后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和一家020校园零售网站的运营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大学生校园O2O创业的发展路径,如把握90后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特征,抢占校园市场先机,借助高校优势资源,推进校园O2O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注重差异化经营,制定能够吸引大学生群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移动应用分析评价是指在获得移动应用用户使用等基本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深入挖掘用户使用的特点,找到产品设计的不足,发现运营推广的机遇,优化产品及运营策略,提升移动应用的质量。本文以第三方外卖送餐O2O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其用户体验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构建,得到的指标对于第三方外卖送餐O2O应用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O2O应用的运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优秀的社交软件,CRM和微信的结合让企业增加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微信CRM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前,微信CRM营销还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我国应通过微信CRM进行精准营销,建立成熟完善的微信CRM生态系统,利用微信CRM打造O2O营销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商》2016,(3):205-206
信息流广告是指一种以信息流形式出现在社交网络用户的视野之中,依据社交群体属性对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在我国,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是两家体量最大同时对信息流广告的商业模式探索较多的社交媒体代表。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朋友圈分别出发进行考察,认为在Web2.0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一新的广告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才刚开始不久,在我国这一商业模式应该有着长远的发展和竞争空间。  相似文献   

12.
微信O2O目前发展前景较好,有强大的潜力和市场。以基于SoLoMo的角度对微信O2O应用模式分析,发现其社会化体验、本地资源整合、移动商务便捷化的显著特征,并据此阐述其应用模式下微信CRM系统、微信内嵌式应用、微信第三方服务等具体应用,提出微信O2O应用模式发展得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电子商务作为市场的又一细分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情景电商、互联网金融、社交平台、信息中介和物流配送是目前校园电子商务发展的热门领域,未来是否依旧热门,取决于学生的需求。本文对大学生对校园电子商务的认知、使用情况及期望三个方面做了调查分析,认为社交、饮食购物、百科问答、获取兼职信息是校园社区生活圈的常存需求,这些应是企业研究的热点,向纵深发展或提供综合服务是校园O2O电商发展的两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人们的生活工作与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其中以O2O为代表的线上对线下交易形式使用广泛.大学校园作为相对独立的场所,在O2O模式的普及上程度还相对较低,但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消费能力空间大,因此O2O生活服务平台在大学校园推广尤为必要.本文从校园大学生线上外卖需求调研入手,探索与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及,手机技术的发展,微信倍受大众青睐,随之应运而生了微信营销,为众多企业所重视。本文在介绍微信营销概念、模式以及优势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微信营销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上下线脱节问题以及微信平台推广薄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建立微信用户安全保障机制以及对社交媒体制定相关法律等意见。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3):198-199
微信自开发之初即被定义为深度社交,强大的关系,媒体性较弱的移动平台,所以,微信并不能像微博一般做频繁大量的推广,很难成为深度媒体。微信的市场份额在日益扩大,通过O2O模式的整个,将广大用户及企业的联系织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市场前景大好。然而目前微信的具体盈利模式尚未确定,如何将其潜在的盈利能力开发出来和微信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微信O2O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产物,是电子商务衍生的一种新模式。微信公众号为商家和个人提供了便利的双向沟通的平台。O2O商业模式,把线上和线下互相结合,提高了营销的运行速度,形成精准、互动的新型社会化营销方式。其中"吃喝玩乐在顺德"微信公众号是较为成功的平台之一。本文通过对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微信公众号外卖平台的不足,包括:促成消费的转化率低、用户对外卖平台信心不足、用户的年龄段不均匀等问题。根据其不足,探讨出对微信O2O的建议和策略,并为我国发展微信O2O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校园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井喷式发展,各种校园O2O企业落地生根,并以不同的切入点开始侵占校园市场,本文对现有的校园O2O企业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同时对比分析了各类校园O2O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相同点及不同点,指出了校园O2O电子商务模式应该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覃凯 《电子商务》2012,(11):28-29
微信是一款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图片、文字消息的即时通讯工具,并具备强大的LBS定位和扫描二维码等功能,由其强大的功能和社交关系链衍生了巨大的商机,从而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微信。特别是随着精准营销概念的引入,微信的点对点精准营销优势更加明显,这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场营销革命。本文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微信营销的利与弊进行分析,为企业开展微信营销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线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为基于电子商务的移动端商务提供了发展机遇,而随着移动社交应用、微信用户群的不断扩大以及与腾讯电商的结合,使得微信电商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新的移动商务模式成为很多中小商家的首选。本文就以微信电商为例对移动商务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选取微信电商营销案例分析微信电商的发展趋势以及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