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揭示近年中国城市人口与建成区土地面积规模的发展特征。研究方法:在面板数据中运用分形理论的城市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中国设市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城区人口规模和建成区土地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其规模分布均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且模型拟合判定系数均在0.93—0.96之间,证明拟合优度较好;(2)在剔除人口为10万的临界值以下城市后发现人口—建成区土地面积异速生长标度指数b均在0.85以上,表明中国城市处于正异速生长阶段;(3)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过大,人口数量基本饱和,应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研究结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整体角度和区域角度来研究,构建出异速增长模型与协调度模型,分析江苏省2006~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异速增长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发展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6年,基于江苏省整体情况来研究,江苏省的城市建设用地与人口关系呈现正异速增长特征,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基于江苏省三大区域来研究,苏南区域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异速增长系数处于波动徘徊阶段,苏中、苏北两大区域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异速增长系数呈现先快速增长,然后波动发展,最后稳步发展阶段;苏南区域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度总体转变为偏向较低协调发展,苏中区域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度稳中略有波动,苏北区域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协调度由较高协调转向低协调。结果证明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规模建设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疆1978年-200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新疆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发展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带动当地城市化水平提高2.4882%;最终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说明在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化水平的短期变化不构成第三产业发展的Cranger原因,说明新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促进其第三产业发展的进程当中作用不太明显,具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的发展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构建新疆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新疆近20年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提升新疆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策,以促进新疆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在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等多源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较体系,利用格网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徐州市区的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呈现空间差异较大,高度城市化区过于集中的特点,其次城市化水平整体存在明显的圈层结构,并在部分轴线上呈现轻微的波动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全国1978至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间的影响关系,根据脉冲响应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结果: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由正向转为负向,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正向影响关系。最后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要素市场、制度优化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对整个湖北省以及中部地区都有非常强的辐射作用。它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十分迅速,目前已经全部实现了城区化。但"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可能没有使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机整体。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来对2009-2013年武汉市城区-郊区之间的空间作用力进行动态分析。主要对引力模型中的"质量"进行了扩展,选定若干因子以熵值法定权并评价"综合质量";结合当前的地图应用计算"时间距离";为了使结果在时间上具备可比性,对指标原始值做了时间序列上的无量纲化。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武汉市城区与各郊区在空间上相互联系的程度以及动态变化,为促进城郊一体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化与建设用地增长动态关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化和建设用地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处于均衡状态,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城市化步伐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诱导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的直接因素;(2)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不是城市化步伐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相反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3)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4)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在近期对建设用地数量增加的解释力偏低,而在远期基本能对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予以解释。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促进作用,在近期适当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远期则需选择用地节约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目的: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低效利用以及过度集约问题,探讨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及适度集约利用状态。研究方法:采用匹配度模型、曲线估计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山西省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区优化。研究结果:(1)1999—2012年山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匹配趋势逐渐由失调、磨合向协调转变,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匹配水平差距却在逐渐扩大;(2)2018年山西省城市化水平处于低于30%、30%~70%和高于70%时,以单位城镇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表征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值分别为249.93万元/km~2、367.57万元/km~2和692.72万元/km~2,两项指标叠加全省可划分为平稳发展区、重点挖潜区和优化拓展区,并提出了不同地区差别化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研究结论: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适度集约利用研究能为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提供参考,以促进该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达到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11.
咸阳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型城市化内涵出发,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首先构建了评价咸阳市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及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接着以咸阳市13 个县级行政区2009 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运用线性加权求和法,算出了13 个县级行政区城市化水平的量化分值.最后,根据各自的分值特征,将咸阳市城市化水平分为4 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熵值法对河南省2001-2009年问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各地市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河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对外开放水平和工业化是影响河南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子;各地市综合城市化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且城市化系统演化主要特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的经济也发展很快,致使该地域内土地利用问题层出不穷.通过详细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有助于缓解该地域内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并在考虑了这一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全国和城市层面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系统地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比较法。研究结果:从全国层面而言,作为房价与地价一般性代表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之间互为长期和短期Granger因,但房价的变动对地价变动的影响力更大些。而对23个大中城市的计量研究表明,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而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地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研究结论:地价与房价的关系是复杂且因地而异的,以一个案例的分析结果来断定两者的关系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5.
综合国内外40多年专家学者对城市演变格局中转换规则、控制因子、模拟精度的研究实例,得出结论:(1)CA模型在城市扩展预测中,仍需要加深对地理现象演变过程的机理研究和模拟;(2)城市模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3)众多实例中有少部分精度在90%以上的情况,证明精度模拟水平仍可通过此类系统分析提升。城市扩展的时空演变研究应从实际解决快速城市化问题的视角,发掘CA模型对城市时空变化格局的正面影响,探索CA模型应对城市扩展的主动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及两者与协调度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针对区域内各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阶段和状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MCR和CA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体系,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夜间灯光与遥感指数融合法、MCR模型、CA-Markov模型。研究结果:(1)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徐州市建成区规模分别为213.15 km2、322.18 km2和443.25 km2,并呈现向东部和东南方向扩张的特征。(2)基于MCR模型从现实供给视角划定的徐州市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城市开发边界规模分别为544.54 km2、635.35 km2和716.63 km2;基于CA-Markov模型从理想需求视角划定的徐州市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城市开发边界规模分别为555.26 km2、655.94 km2和736.23 km2。(3)本文权衡推荐两种方法的融合结果,即规模为529.69 km2、589.36 km2和698.98 km2的空间范围作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徐州市城市开发边界。研究结论:根据供需平衡原理,从现实供给和理想需求不同视角构建MCR模型与CA模型融合划定的城市开发边界,符合以徐州市为代表的成长发育型城市空间扩张的规律,能够科学优化城市开发格局,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与农地保护矛盾,为规划实践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后,世界各国纷纷投身于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城市均提出了智慧城市战略规划。青岛市作为智慧城市的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为研究青岛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基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从科技、经济、社会、环境4个方面,利用2012年—2016年数据,评价近五年青岛智慧城市发展力水平,揭示青岛发展特点,提出针对青岛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延续且深入国内分级尺度土地类型研究,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为新时期土地类型划分研究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主控因素、相对稳定因素及动态因素的研究思路,采用三级分类层次,构建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运用模糊SOFM模型和GIS技术,以河南省为实证案例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研究结果:(1)可将河南省划分为39个土地类,3 333个土地型,4 015个土地组,类型结果能反映河南省地域分异规律;(2)分类结果与传统图层叠置法划分结果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研究结论:基于GIS和模糊SOFM模型对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