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港通"政策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创新措施,利用这一自然事件,选取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陆港通"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实证方法上,构建了多期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表明,"陆港通"的实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其中对于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对于投资不足也起到了缓解效果。进一步的检验发现,"陆港通"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原本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和监督程度较弱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证实了"陆港通"政策通过链接两地资本市场从而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而且为后续"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这一外生冲击,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发挥了中介效应.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实施后,香港地区成熟投资者的引进优化了境内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发掘企业异质性信息,降低股价同步性.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形成了有效的股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口,基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20年数据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下降.其内在机制是,"沪港通"加剧了资本深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由于资本?劳动互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而挤占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主要降低了平均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研究表明,"沪港通"仅挤占了公司治理状况较差、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更强.文章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对于"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干预下的资本市场扭曲严重阻碍了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在详细分析资本市场扭曲影响高技术产业生产率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1-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我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实证分析资本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通过抑制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导致资源错配两种途径造成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而资本市场扭曲有助于具有研发能力的高技术企业提高生产率水平;资本市场扭曲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据此,本文提出了高技术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区行政垄断与我国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我们发现:我国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即外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这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恰好相反。而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则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预测。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对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对我国外资企业的诸多限制及政策引导,扭曲了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Baldwin和Okubo的异质性企业自由资本模型为基础,探讨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产业空间集聚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空间集聚程度与资本支出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迁移企业的生产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在引导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时应综合考察区域的资本支出规模、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与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合理引导企业进行迁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本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财务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它是联系财务管理与金融市场的基本纽带,是企业融资的基本前提,同时指导着企业融资的实践活动.由于企业对有效资本市场理解不深,不能发挥有效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的本能作用,造成企业一些徒劳的行为.通过分析有效资本市场对公司外部融资的影响,来进一步了解在资本市场有效的情况下,如何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提高公司整体效益,反过来又增强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研究了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获取生产率溢出的对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企业各年度的出口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不仅对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而且能够显著改变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变动轨迹。其中,企业第一年初始出口对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最大,之后呈逐年降低态势。在此基础上的分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初始出口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的出口均能显著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而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则会导致生产率下降;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均能通过出口显著地提高生产率,其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同大型企业相比,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政策因素,自身因素决定的.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本市场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作为企业参与贸易的"因"和"果"是新新贸易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引发了两个争议:(1)作为贸易的"因",是"出口自选择"还是"自选择悖论"。国外的实证检验多支持前者,而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实证检验方法,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2)作为贸易的"果",是"出口学习效应"还是"学习效应悖论"。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并不明确,新贸易理论认为存在"出口技术溢出(学习)效应"。文献梳理发现:是否得出两个悖论与所关注的企业异质性内容及出口学习效应的影响因素有直接关系,但两个悖论出现的根源具有内在一致性——加工贸易使然。在未来,继续延伸企业异质性内容、拓展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进一步细分行业或区分出口时长(阶段),以及服务企业出口行为的异质性将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风险资本IPO退出方式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以IPO为较理想模式.风险资本IPO退出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高质量风险企业退出风险资本市场、低质量风险企业充斥风险资本市场.通过信息传递模型的分析,得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高质量风险企业与低质量风险企业的市场分离均衡,从而实现风险资本的有效配置.要解决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的问题应从风险资本市场的完善、风险投资机构的建设以及政府服务职能和监管职能的健全三个方面入手,以实现风险资本市场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2005~2007年418家浙江省企业面板数据,分析浙江省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内在关系。比较分析FE方法、RE方法和L-P方法在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结果,然后分别运用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比较分析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支持"自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贸易开放对生产率水平的影响机制,发现要素禀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贸易开放的情况下,要素禀赋决定一个地区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而专业化生产通过干中学过程影响生产率水平。利用中国1996年—2005年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取决于劳均物质资本的多寡,即当劳均物质资本存量较低时,贸易开放会降低生产率水平;当劳均物质资本存量较高时,贸易开放会提高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而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又受其资本配置行为的影响。以“系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为分组条件,运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分析“系族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在“投资不足”组,“系族企业”总体上实现了有效的资本跨企业补贴;国有“系族企业”能够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实现其资本配置功能,但是民营“系族企业”却不能有效发挥其资本配置功能,内部资本市场更可能异化为掏空工具;在“过度投资”组,“系族企业”并没有通过跨部门的交叉补贴来扩大过度投资问题,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没有异化为掏空的工具;国有“系族企业”并没有进行无效的企业内部交叉补贴,民营“系族企业”却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转移来实现其资本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5.
将触及国际市场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依托于国内本土市场的经济空间集聚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进口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有效驱动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中国加入WTO所引致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会强化经济空间集聚所释放的生产率效应.经济空间集聚不仅能直接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还能增强企业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中汲取的生产率溢出效应.(2)完备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够直接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而且能通过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空间集聚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使企业获益.(3)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交互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非出口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4)将经济空间集聚具体解构为三种外部性来源后发现,经济空间集聚对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引致的生产率提升的强化效应,主要是通过"人""物""知识"这三条路径来实现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引导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以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从规模经济效应、"干中学"效应和竞争效应分析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对外开放和区际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外开放并未显著提高我国的TFP,区际开放提高了TFP,两者交互项对TFP的影响不明显,"出口-生产率悖论"在我国省级层面显著成立。(2)分区域回归表明,二重开放对我国不同区域TFP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外开放提高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TFP,区际开放有利于西部地区TFP的增长。(3)对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促进了长江经济带TFP的增长,区际开放则降低了TFP,分区域研究并不支持"出口-生产率悖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初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特殊的发展背景决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多层次市场同步发展的路径将更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解决了监管机构的多职能冲突和职能错位问题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信用缺失,信用重塑的立足点在于资本市场功能的重新定位。必须通过对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严格界定解决市场运行机制的行政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价构.通对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远比国家计划部门的投资计划来得有效.资本市场降低了产权交易的交易成本,有利于资本的优化重组.同时,资本市场是股权激励机制在实施中不可缺少的配套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那末股权激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闽港金融合作的现状,认为目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加强闽港金融机构、业务和人员交往全面合作;鼓励闽港两地银行业互设机构,开放金融业务市场;积极吸收港资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地方性保险公司;建立官方信息沟通渠道和非盈利性服务机构,鼓励福建企业到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允许福建驻港企业以自由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有效运作;成立"福建基金"吸收海外闽籍华侨和企业资金投资我省重点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