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研究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是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影响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且当企业为非国企或工业企业、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对股价越敏感时,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越明显;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考察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抑制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治理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度高、管理层持股、控股股东财富集中度高,以及所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通过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显示,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持有;相比于自然人和短期投机型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外资及长期战略型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基于外生政策冲击的拓展性检验显示,上市公司减持管制政策削弱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而放松卖空管制政策则会强化这种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作用具有正向价值效应,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文章考察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且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性高、非“四大”和分析师关注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与经营风险在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非控股大股东性质的拓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非控股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除了通过"用手投票",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最终达到治理目的。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在除控股股东之外还存在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基于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透明度进行异质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高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的资本市场,控股股东普遍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有通过非效率投资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公司治理是制约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减少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是否能很好地抑制大股东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是否会受到大股东持股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会弱化利益冲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利益冲突也能抑制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基本支持上述结论,公司治理会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而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在大股东控制权较低和不存在两权分离时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7.
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决定了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未来可能收益。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我国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着非效率投资,即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通过借鉴Richardson(2006)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该比例越大,企业投资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的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的投资角色主要表现为"治理",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细分后发现,网络权力高的非控股股东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并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主要通过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机会的控制来缓解投资不足,从而提升投资效率;在企业股权融资风险较高、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时,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突出。以上结论不仅丰富了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认知,对投资者和监管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綦好东  乔琳  曹伟 《财贸经济》2019,40(5):66-82
本文以我国2012—2017年持有A股上市公司的公募基金为样本,研究基金网络关系强度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网络关系越强,越有可能导致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且该现象在短期持股基金样本组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股票错误定价在基金网络关系强度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即较强的基金网络关系加剧了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导致了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产生;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较强的基金网络关系对公司非效率投资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网络理论在基金信息效应领域的应用,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监管层引导基金投资行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田春晓  杨非  宋凡 《江苏商论》2013,(4):69-70,81
作为一项由来已久的会计惯例,会计稳健性自15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会计实务。本文通过梳理,对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评价,进一步对会计稳健性理论研究的未来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商业信用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融资抑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商业信用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主要是由代理冲突比较严重且公司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而引发,投资不足主要是由融资约束引发,并非由债权代理冲突引发;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能够抑制过度投资,发挥治理作用。同时,商业信用又能够缓解投资不足,发挥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9年~2012年度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统计研究对象,借助线性回归模型和非效率投资的识别模型,从产权性质的角度对公司治理和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验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制度能够有效抑制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且对国有公司而言更倾向于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对非国有公司而言,对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注意理论,借助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合作与竞争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监督型机构大股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持股所有权比例及竞争性程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倒“U”形关系,即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及竞争性程度均较低以及当企业中存在两个以下监督型机构大股东时,监督型机构大股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表现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积极治理效应,并且在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度较低和外部监督较弱的企业中,多个监督型机构大股东需要更高的竞争性程度才能使企业达到较高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监督型机构小股东的存在可以缓解大股东过度合作与竞争引发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内A股上市公司2009-2019年的样本,通过OLS回归分析实证探究CEO过度自信、非效率投资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CEO会负向影响企业绩效;非效率投资在过度自信的CEO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该结果不但拓宽了CEO过度自信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而且强调了CEO有限理性的认知偏差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2012年中国境内的61家银行为样本,基于投资于银行业的资金总量与资金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测度了投资于银行的资金是否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结果表明,整体上,投资于银行业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非效率投资”.其中,国有银行的“非效率投资”最为严重,股份制银行相对较轻;向银行投资的内部资金、债务资金及权益资金均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投资者“占有金融资源”的投资动机是导致银行业存在“非效率投资”的原因之一.但“占有金融资源”假说对于内部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投资者不成立,而权益投资者却显现出非常强的“占有金融资源”投资动机.内生性检验则更有力地证实了银行业“非效率投资”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
马春爱 《财贸研究》2011,22(2):144-148
从财务弹性的视角,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通过构建财务弹性指数来测算公司的财务弹性情况,并以Richardson的残差度量模型来测算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情况。研究发现:高财务弹性公司更容易出现投资过度问题;公司在财务弹性处于极高或极低水平时更经常表现为投资不足;财务弹性对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财务弹性较低的公司会更加审慎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7.
《商》2016,(9)
本文以我国2005-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重要的债务融资来源——银行贷款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结合产权性质、债务期限和金融危机后的变化三方面因素,检验公司银行贷款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贷款加剧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不同产权公司下差异不明显;长期银行贷款加剧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短期银行贷款对公司非效率投资无显著影响;金融危机后公司非效率投资显著上升,国有公司比非国有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两个视角剖析了应计质量对于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来检验盈余质量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计质量的提高能显著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