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崔平 《企业经济》2006,(5):124-126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改变贫困的现实,必须要有大规模的资本投入。目前制约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然是资本形成、制度创新、人力资源要素配置。它们从根本上决定西部经济的增长机制的形成。西部地区要真正地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遵循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过去30年的高增长率,基本上是在压低要素价格、牺牲资源环境、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资源税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国内外两种环境下对如何进行资源税改革进行了思考,最后对解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涛  李静 《中外企业家》2009,(18):92-93
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广州市工业各个要素投入贡献率并以此分析广州市工业经济增长情况。根据各个主要要素对绿色经济贡献情况来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增强广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4.
苗风环 《民营科技》2013,(12):245-245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持续推进,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均衡发展,我国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确立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林业生产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深入阐述了营林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解决现阶段林业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沈萍 《企业经济》2002,(4):24-25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的三要素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经济特征.当时间的脚步迈入了二十一世纪--这一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三要素理论显得越来越单薄.信息和企业家才能这两个新要素在生产中所呈现出来的巨大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企业家才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能量更是难以估计.本文就新经济时代,企业家应具有的素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能够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在当今全球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要素及作用关系看,森林环境资源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更重要的应成为支撑其它行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尝试用外部性经济理论来分析森林采伐屡禁不止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引起许多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在分析煤矿区主要环境问题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为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优惠的工业地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现实途径。对于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在解释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中,工业土地投入应作为重要考察要素。利用全国2007-2011年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资本存量、工业劳动力数量和工业用地存量等主要观察变量,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以全国城市尺度解释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全国层面的工业经济发展仍十分依赖土地要素的投入,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在运输消耗不断增加、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使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最少的要素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支撑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具体内涵包括两…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上的索洛余值法,利用广西14个地市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这些地市各年的要素投入弹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在测算的基础上对科技进步促进广西各地市经济增长的状况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广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唤  陈学中 《价值工程》2009,28(7):18-21
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六个方面构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该体系的特点,即开放性、核心性、层次性、演化性等。将隶属度函数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平均算子结合起来,建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世界范围的太平洋经济圈城市间的竞争,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球化的视角上,重新审视中国沿海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格局.首次提出了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的"嵌入性结构关系"格局的大沿海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新人文区位论"、"区域性结构空洞"等全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打破传统沿海城市的区位观,建立广义沿海城市区位概念,推广沿海城市的"新人文区位"再造体系,建立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制度型地域结构关系,扭转中国沿海与内地间存在的"区域性结构空洞"和"区域性产业结构空洞",寻找一种全新的中国沿海城市的发展创新道路,构建一个全新的国家安全型可持续的现代化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循环经济。本文在对旅游循环经济是复杂网络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从超循环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循环经济的超循环结构及其形成,指出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是其形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京津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论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环境治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霍江林  刘素荣 《价值工程》2010,29(14):28-29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应追求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平衡发展。文章简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新要求,从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设置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资产管理三重绩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从广义空间观看,区际产业转移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区域协调观和节约型社会的本质相一致。但产业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三维度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衰退性产业转移以及招商引资领域环境门槛过低普遍会对承接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经过综合利弊权衡,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株潭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其生态安全是指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量化研究的手段,对于研究全球或一个较大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可行性思路.但是,我们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而具体到生态安全时,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长株潭生态安全研究与评价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这能更真实地反映长株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德宏 《价值工程》2010,29(12):154-15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海钧 《价值工程》2006,25(10):1-3
和谐社会包括生产力方面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生产关系方面的人与人的和谐。生态环境的局部恶化,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构建和谐社会、走生态经济之路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黄线是城市的生命线,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通过系统研究,统筹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黄线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效益,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彰显城市风貌,维护公众利益,发挥管理效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索总结城市黄线控制规划工作思路,更好地引导、控制和规范城市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