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可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是合同的主体,可以依法签订合同。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比“公民”的范围要广,它不但包括本国人,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根据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一)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有所不同,并由本国的民…  相似文献   

2.
出生: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教育: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 交通: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已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首先,法人是一种组织,这是它和作为公民的自然人的根本区别。法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依照法律和法定程序成立,其经营内容和经营性质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二是要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这是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实行的典型制度是法人制度,企业法人的独立人格是依法定条件由法律赋予的。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凡是作为法人的企业必须具有财产权的民事权利能力和依法亨有财产所有权的民事权利。”据此可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依法独立亨有民事权利是构成法人资格作为权利主体的最本质的法定要素。因此,一个没有自己财产所有权的法等于是一个没有民事权利和不亨有民事权利的法人,它不是真正意义的法人。因而,企业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首要条件是拥有独立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5.
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亡。《民法通则》规定了四类法人,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这些法人具有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民事活动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以及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民事活动,而实际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人资格的取得有两个途径,一是由法律直接赋予,如《民法通…  相似文献   

6.
法人     
在社会活动中,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既可以是某个人(法律上称为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法律上称为法人),在经济活动中,也经常遇到法人或法人代表等法律名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5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一句话,它是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一种民事主体,与有血有肉的、以生命存在为特征的单独的人有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企业法人关于法人的概念,法学界主要存在四种观点:一种观点如民法通则中表述的:“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第二种观点认为,法人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另一种民事权利主体,具体是指拥有自主经营的财产,并能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体。①第三种观点认为,法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用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权利主体。②第四种观点认为,法人是经国家法定程序核准,拥有必要的独立财产,设有一定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8.
李园辉  孙利 《中外企业家》2012,(17):111-112
以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存在提起诉讼主体"错位现象"为例,论证2012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55条规定我国民事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局限性,重点分析公民应当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将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之主体尽早纳入法律规定,推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娄晓东 《活力》2013,(12):48-48
一、民事执行权与民事审判权的共通性 (一)两者都服务于共同的司法目的 无论是民事审判权.还是民事执行权,其共同目的都是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秩序。民事请求权权能包含了保护请求权,即民事义务主体不履行其义务时.民事权利主体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强制民事义务主体履行义务。从权利实现的公力手段看,民事请求权之保护请求权权能应当包含诉请履行(请求力)和强制执行(执行力)两项子权能.具体范围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的审判和强制执行两个彼此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10.
刘弘宇 《民营科技》2011,(10):116-116
每个公民都具有自己的法律地位,人的生命权应受法律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对那些但尚在生命的边际、尚在母体内的胎儿是否也也应受到法律保护,赋予胎儿准民事权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法人之特征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本质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但不是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法人,只有被法律赋予法人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才能成为法人。法人是独立的社会组织,作为法人的组织必须是无需依赖其他组织而独立存在的。具有独立的财产是法人参与民事活动、完成法人任务或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对相对的概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民事行为能力是民法上三大基本民事能力之一,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并重.民法上"权利能力是着眼于静态面,行为能力则是着眼于动态面."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行为能力则是由自然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等不同的条件所决定的.其中,年龄是判断民事行为能力不同层级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标准.民法中通过对不同的年龄设计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保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随着社会和科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未成年人已经不同往日,以前的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规定也已经有些不合时宜.最近正在修改的民法典也对这一内容做出了修改,但是学界对这一举措存在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商标权,作为一种在法定期限内受到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不像版权一样自动产生权利。商标权的取得,需经商标权人依法向国家行政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交纳必要的费用,由国家行政主管机关依法予以确认。商标确权是一个由相关民事主体启动及参加,多个具有法定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审  相似文献   

14.
一、分公司是房屋登记的主体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享有民事权利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分公司既不是法人,也不是自然人,对分公司能否作为房屋的登记主体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国《担保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就民事主体除了法人和自然人外,还包括"其他组织"。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意见》第40条对"其他组织"的范围作了清楚界定,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中包括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及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12年修订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增设了"民事公益诉讼"条款,至此我国民事公益诉讼首次在法律中确定了下来是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突破,但是对公益诉讼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详细规定,比如公益诉讼的概念界定,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本文主要论述了公益诉讼概念,就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三个方面做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公司的法人人格独立与母子公 司的形骸化 公司作为具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具有法律所虚拟。创制和认可的独立的人格,即公司被  相似文献   

17.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民事保护的法律机制,对非遗的权利性质的梳理,权利主体、权利内容的界定以及权利救济的规范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一、权利性质分析目前对非遗上产生的权利还没有统一的定性,国内外学者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文化权利说""传统资源说""知识产权说"和"新型民事权利说"四种学术观点。从非遗保护的目的及要求来看,笔者以为,应当使非遗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因为,首先,建立非遗的民事保护  相似文献   

19.
怎样立遗嘱     
遗嘱是公民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法定方式处分自己个人财产或其他事务,并于自已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我国继承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据此,遗嘱自由作为公民处分自己财产所有权的一项民事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  相似文献   

20.
郭延辉 《活力》2013,(24):24-24
《民法通则》第2条明文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将民事主体的平等性作为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有人提出相反观点,否定民事主体的平等性。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