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5年的股市可谓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经历了上半年主升浪级别的大牛市,也经历了6月的数次千股跌停,国家队的救市,千股涨停,8月的断崖式下跌,后来的千股停牌,10月以后的小阳春,本以为已经柳暗花明,但是随着熔断机制的出台,实施仅4天便经历了4次熔断,证监会连夜叫停熔断机制,行情走势堪称“刺激”.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6年1月的讲话中给2015年的股市表现定性为“股市的异常波动”,股灾也好,异常波动也罢,用什么词语表述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在这场大喜大悲的股市闹剧中实实在在蒸发掉的市值,普通投资者在懵懵懂懂中被掏空的钱袋,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此次股灾充分暴露了证监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等问题.本文旨在从这次股灾中找出问题所在,以供监管当局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雪琴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3,(10)
由于持续干旱和机械化农业的过度开发,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席卷全国的沙尘暴,在大平原上形成了干旱尘暴区。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有效治理,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国性的公民普遍参与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4.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中的中国经济进行历史回顾和经济理论分析,并与西方主要金本位国家进行比较,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因素在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银本位,一个是竞争性的银行体系。银本位使中国经济萧条的进程迥然不同于西方金本位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度过大萧条,中国由于特殊的银行体系,货币供给始终没有减少,银行危机也没有普遍发生,这是中国经济在整个大萧条中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村社会存在的人地持续性冲突不仅反映的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而且是一部分富农与贫农的关系。因而,在农村制定阶级划分标准并准确进行阶级划分是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社会结构背景。在各阶级中,富农因其经济地位及土地经营模式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颇受关注。准确解读20世纪30年代中共围绕富农的文本政策,既可以理解中共的政策实施及失误,同时也可以解读出乡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线条。此间,张闻天的文本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踏入经济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十年,也是王亚南经济思想较少获得关注的阶段。本文将以30年代王亚南与同时代中国思想界的互动为线索,分析其经济思想的形成。其中包含四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中国的社会性质,二是如何建构适合中国现实的经济学体系,三是如何看待以中国经济学社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界及其理论观点,四是如何评价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建设能力。上述问题虽然在30年代并未得王亚南的彻底解答,却为其40年代的代表作《中国经济原论》锚定了理论进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了放松金融管制的改革,结果却引发了持续时间较长的金融危机,其中,储贷社遭遇了自1929-1933年的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储贷社危机的最终成本估计超过了1600亿美元,其中由美国纳税人负担的为1250亿美元。本文先简要介绍了美国储贷社的监管体系,然后着重分析危机初期的监管纵容和危机演变中的监管乏力,并对监管失灵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最后总结出了几点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具有启示意义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化是当代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我们的既定国策,然而,高技术产业是一项投入资金比较多,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各种因素,多个环节的高度复杂的创新性技术经济活动。因此,高技术产业化具有很大的风险。从融资和投资角度看,保证高技术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投资方式是风险投资。而风险资本投资的根本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没有高额投资回报的吸引和诱惑,风险资本市场就无从发展。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成立的风险资本,其在持有风险企业股权到一定时候后,就要考虑退出风险企业,收回… 相似文献
9.
《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兴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2):104-10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促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但这一因社会革命运动而起的研究取向,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政争,而较少学术的内涵。其严重流弊是滥用理论、轻视史料以及缺乏学术合作的精神。针对这一情况,陶希圣创办《食货》,摒弃政论,倡导史料收集,培植学界新人,加强交流合作,在3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史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反映了《食货》在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学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学发展的状况、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是我国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这10年间,我国经济由于受世界经济环境和自身一些客观因素等的影响,经济曾出现过“过热”或“过疲”的现象,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曲曲折折,但政府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使得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率,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国内生产 1985年前后,我国经济出现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社会购买力增强,有效供给不足,通货膨胀严重。从1988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央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强力紧缩政策。到1990年,政府的治理整顿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总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繁荣与泡沫破裂的反思,认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技术冲击引起经济波动,以及熊彼特创新性破坏理论揭示了此轮经济波动的根源,而由信息技术引发的股市泡沫加大了经济波动幅度。政策制定者应了解技术冲击规律,及时遏止股市泡沫的膨胀,将经济波幅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2.
<正>临近岁尾,回首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不只看到行将完成“股改”的“破冰之旅”,而“发现之旅”也已悄然升帆启航。在股权分置改革临近全面胜利的利好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回顾这一年多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更应该看到,近两年多来特别是启动股改进程以来,以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美国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以2000年经济波动期为分水岭,其20世纪90年代呈现以下特点: (一)养老基金仍为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美国利率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 2 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 ,在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条件下 ,作为中央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了恰当的利率政策。美国 2 0世纪利率政策的实施过程及成效 ,对我国实施恰当的利率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7.
美、加资本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TO协议的要求,中国迎接资本市场开放的新形势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和吸取美国和加拿大资本市场建设的有益经验,优化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挥资本市场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对加速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章重点比较分析美国和加拿大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谈谈对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广告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方列强的商品打入中国市场,其庞大的销售攻势.使其广告宣传一直冲杀在最前沿的阵地.广告成为外国商品长驱直入中国市场的最有利武器之一.中国民族企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努力,他们在西方列强军事,经济压迫的夹缝中,在同外国资本家的长期竞争中发展起来,广告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了.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国企业不干落后,积极面对,采取各种营销方式与外国企业竞争,其中广告也成为它们与外国企业竞争的一个手段.这期间,中外广告在创意方面出现了一个对峙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