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已经是多年来销量上的第一,一汽-大众奥迪对未来仍有更加庞大的野心"到奥迪的第一个月,我没完成销售任务。我心里想,怎么到哪儿哪不好,到哪儿哪完不成任务。"在2013年1月17日的2012年一汽-大众奥迪业绩沟通会上,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如是说道。也许这只是他为了活跃气氛的玩笑话,但就  相似文献   

2.
刘芝鹭 《经营者》2013,(16):14-14
我是一汽的一名员工,也是《汽车商业评论》的忠实读者。贵刊7月号的封面故事,不乏对一汽成长的精炼概括与对一汽精神的褒扬鼓励,令人受益匪浅。作为职业生涯深处变革时代的我,在困难和绝望中也历练出一些对一汽的感悟,算是抛砖引玉吧。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13,(4):52-52
“到奥迪的第一个月,我没完成销售任务。我心里想,怎么到哪儿哪不好,到哪儿哪完不成任务。”在2013年1月17日的2012年一汽一大众奥迪业绩沟通会上,一汽一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如是说道。也许这只是他为了活跃气氛的玩笑话,但就是在他的履新时刻,奥迪的销量数字确实出现了“状况”。  相似文献   

4.
韩玉麟 《经营者》2013,(2):190-192
饶斌同志在一汽工作期间,由于我在基层,与高层的他具体接触极少,只能以一些感受和体会来回忆他1953年我来到第一汽车制造厂,先在俄文班学习,后到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1955年回国后在技术检查处工作。饶斌同志在一汽工作期间,由于我在基层,与高层的他具体接触极少,只能以一些感受和体会来回忆他。我第一次见到饶斌同志是1954年4月,一汽领导在长春宾馆为第二批赴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生饯行。那时我想,厂领导如此重视实习,连饶厂长都来送别,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好好学习,掌握汽车生产技术,回来后为一汽出汽车贡献力量。领导的送行大大鼓舞了我们的学习意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11,(1):26-27
“一汽加油!自主加油!”台上徐建一率领20多位高管振臂高呼,台下近千名员工异口同声。8个字的宣誓不仅是徐建一和一汽的心声,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振聋发聩的呐喊。  相似文献   

6.
于春燕 《企业研究》2004,(8S):19-20
IBM的总裁曾说:我们的公司并不是卖计算机.而是卖服务。现代社会.服务因素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已尽人皆知.服务已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有人说:第一件产品是靠广告推销出去的,第二件产品就是靠服务争取来的。从优质服务到满意服务.再到以超越满意为宗旨的感动服务,服务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今.感动服务都算不上怎么新鲜的话题了。随便哪一家企业.即使是一次最平常的促销活动都可以打出”感动服务”的大旗。而实际上.在日趋理性的社会,对于日益成熟的消费者而言.你打什么旗号人们常常是既不关心,也不较真:你吆喝你的,我冷静我的。这就有些可悲.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或者消费者太挑剔了,或者有些企业误把服务对象都当作琼瑶笔下动辄”我好感动”的痴男怨女了。所以.乍一听说一汽解放喊出“感动服务,感动中国”时,真觉得解放人的口气大得吓人。  相似文献   

7.
王颖  四海 《英才》2005,(12):56-57
金牌、银牌拿不了,铜牌也行。长期以来,一汽、上汽长期占据着国内汽车行业的一、二位,从汽车产销量来看,一汽在百万辆左右,上汽接近85万辆。而东风、长安和北汽产销量都在50— 60万辆之间,争夺第三名的竞争一直很激烈。而不足50万辆的广汽,也要把产量在2010年提高到110万辆。  相似文献   

8.
韩玉麟 《经营者》2013,(4):190-192
饶斌同志在一汽工作期间,由于我在基层,与高层的他具体接触极少,只能以一些感受和体会来回忆他  相似文献   

9.
「一汽」产品在这里闪光李延海一汽集团辽宁联合贸易公司是由辽宁省机电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一汽集团共同出资于1993年组建的联营公司,这种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联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作为“一汽”命运共同体,在艰难的市场条件下,与“一汽”风雨同舟,积...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13,(8):177-179
我们是不是应该对汽车工业发展道路重新思考:现在合资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合资?耿昭杰:1935年生,安徽巢县人。195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同年9月分配到一汽。历任技术员、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铸造厂党委副书记、书记,1982年1月任一汽副厂长兼汽车研究所所长,1983年1月任一汽党委副书记,1985年6月任一汽厂长,1992年10月任一汽集团董事长、集团公司总经理,1993年4月兼任一汽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已经并不让人们感到陌生了,新能源似乎成为拯救能源危机的"救世主"。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最节能减排的太阳能到目前已经可见的混合动力车,又或者纯电力汽车,都可以成为一个发展方向。但必须清楚的是:哪一个方向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哪一个方向才是有利于汽车业良好发展的,哪一个方向是对环  相似文献   

12.
《企业科协》2009,(12):17-17
以建设“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为目标,为打造企业高端智力平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新步伐,促进民族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一汽”)建立院士工作站。这是一汽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使一汽依靠国内顶级智力平台在未来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越险而攀,更能为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技术战略布局中争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谁是徐老大     
徐兴尧  葛帮宁 《经营者》2013,(10):225-239
徐兴尧是一汽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在一汽,在汽车行业,知道"徐兴尧"的人不多,但知道"徐老大"的人很多。不过,已经很难求证"徐老大"这个称谓源于何时何地。76岁的徐兴尧1937年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的一个农村。他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因为家境条件并不富裕,从初小到高小,从初中到高中,他艰难求学,最终于1958年考上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成为家乡第二个大学生。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座谈发生在1959年。作为班里的骨干成员,徐兴尧与其他同学获得参观一汽的机会。座谈会上,他第一次听时任一汽厂长的饶斌同志的报告,并受其设计的一汽远大前景的吸引。1963年8月,徐兴尧大学毕业,抉择之际,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汽。在一汽设计处,他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做起,历任科长助理、设计处副处长、长春汽车研究所副书记、第一副所长、所长。根据《中国一汽志》记载,在设计处工作期间,他参加CA140发动机设计,主要承担配气系统设计、试验工作。用激冷铸铁材料挺杆,解决了擦伤和疲劳损坏等难题,后为二汽EQ140发动机采用。在红旗保险车项目中,他参加300马力发动机的设计和试验,承担了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的设计和试制,以及全部台架试验和整车匹配验证工作。1982年徐兴尧被任命为汽研所第一副所长,此后10年,汽研所重点完成CA141、CA142、CA150等中重型及轻型系列换型产品开发;参与并决策奥迪轿车技术引进、克莱斯勒488发动机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及奥迪和488发动机的匹配工作;完成汽研所和一汽设计处的合并管理。回顾这段历史,他坦陈,最难的是"汽研所和一汽设计处的合并"。徐自1990年8月起调任一汽副厂长。调任前,他和时任一汽厂长的耿昭杰约法三章:第一,在其位谋其事;第二,不要让他坐冷板凳;第三,总厂只能管他,不能管他管的事。耿答应了他的要求,1999年他退居二线。2003年徐兴尧65岁正式退休,至此,他在一汽整整干了40年。2013年7月15日,一汽建厂60周年之际,在颇具历史底蕴的一汽74栋宾馆里,《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此对徐兴尧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访谈中,一汽总经理许宪平来看望他,并称他为"徐老师"。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11,(19):29-29
9月13日,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公司正式公布,来自一汽吉林的田青久正式出任公司副总经理,接替原副总经理于洪江的职务。后者在微博上透露,出于对一汽的感情,自己不会服务其他竞争对手,将南下广州创业。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及消费基地,在我国汽车产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天津市主要有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两个大型汽车制造商,天津夏利年生产能力为20万辆,天津丰田年生产能力为22万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天津市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40万辆,预计五年内将突破200万辆,天津市私家车数量在全国已经位居前4名。汽车保有量是衡量汽车维修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天津汽车维修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汽-大众在汽车销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销量达到15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3223亿元,今年销量目标170万辆,预计到今年年底,一汽-大众累计销量将达到1000万辆。销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汽-大众一直以来也面临着产能相对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刘书泽 《经营者》2013,(2):183-187
饶斌在一汽工作时的第一位秘书向《汽车商业评论》讲述老领导对其一生的关心和支持我在参军3年后的1952年,从华东三野转业到长春,参加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到1987饶斌同志与世长辞,一直在他的直接或间接领导下从事汽车工业。特别是在他身边工作的时日,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是我这辈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12日,我应邀参加一汽-大众全新宝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的上市活动,这次活动规模很大,有来自全国近300家媒体参加。第二天上午,厂家安排了试乘试驾活动,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各种品牌的车我开过很多,但我还是倾向于大众品牌,是大众品牌的忠实用户。说到驾龄,我已经是10几年的老司机了,驾驶经验也积累了不少。今年3月参加了一汽-大众在三亚海棠湾举办的全新速腾的上市活动,也体验了一下试  相似文献   

19.
森雅突破     
孟为 《经营者》2011,(19):136-138
从幼稚的大发森雅到成长的一汽森雅,这款一汽吉林的战略车型如何蜕变?它将如何在未来成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汽车发展史上,有很多值得铭记的节点,让一汽人自豪的是,这些关键的节点中很多的“第一”都是由一汽人创造的。比如中国的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都诞生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过中国生产出第一台汽车的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却是在前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造起来的。“要发展我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没有自己的汽车工厂设计队伍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在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之初,第一代汽车人就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从50年前的1958年,中国开启了自己绘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蓝图的辉煌历程,而担此大任者就是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九院)。从我国自行设计第一个大型汽车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到2003年一汽同时建设的四大新基地,再到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的一汽轿车扩建工程,50年披肝沥胆,50年锐意进取,九院人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竖起一座座丰碑,成为中国汽车工厂设计先进技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