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宝华 《经营者》2013,(18):130-135
毫无疑问,在自主汽车产品品牌力较弱的今天,徐和谊决意倾全集团资源和力量打造北汽集团的企业品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牌创新 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后,“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成为中国汽车业新的历史使命。 衡量汽车强国的标准中,最无争议的一个是:是否拥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最缺乏的。 相比民企,国企在品牌塑造上欠账更多。中国汽车开启合资合作30年来,舆论对大型周企的最大质疑是满足于合资企业的收益,甘当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加丁厂对自主品牌毫无雄心。  相似文献   

2.
胡茂元 《经营者》2014,(22):208-210
现在,他希望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都对自主品牌的联合行“举国之力”、尽“匹夫之责” 目前业界已经对自主品牌应该搞联合形成了一些共识。中国加心WTO后,中国汽车业经受了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车年产销第一的大国,却还不是强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这里既有老同志打下的基础,也有后来人做出的贡献,最关键还是有中国国家政策的指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是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跻身经济强国的重要法宝。由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中,美国企业的品牌占据半壁江山,其他品牌则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欧洲,而中国品牌无一人选。  相似文献   

4.
与快速崛起的中国经济相匹配的中国品牌的成长似乎仍有很大的改变空间。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到2020年前,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人民币也很可能继美元和欧元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但中国的品牌会有怎样的全球影响力却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从当前发展情形来看,无非就是这两种情况:第一、中国企业效仿日韩企业,通过开...  相似文献   

5.
丈量150年     
《经营者》2013,(15):142-147
中国最早的工业企业、中国最成功的军转民企业,长安汽车会是中国最成功的汽车自主品牌企业吗?  相似文献   

6.
在2009年8月8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企业家汇聚一堂,围绕“树信心、立恒心、长雄心”的会议宗旨,就创建企业品牌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记者从他们的发言中,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品牌强国!”以下是部分企业家的发言辑录。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后,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是,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企业规模比较小,大多数企业尚未显现出规模效益,只有自主品牌汽车发达了中国才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拥有话语权,才能走向汽车强国的道路,才能更好的实现本土企业持续的自主创新。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品牌的局限与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透析中国品牌 中国最具权威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在1995、1996连续两年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中,先后对100多个中国品牌进行了近乎国际评价标准的品牌价值研究和评估,从中得出结论:(1)中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2)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3)品牌竞争提高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4)世纪之交,中国将出现名牌之间的竞争,一批具有向世界名牌挑战能力的中国名牌将脱颖而出。 2000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参照国际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价标准,对中国最有价值的品…  相似文献   

9.
洪明 《企业活力》2008,(4):48-4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速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攻国际市场的一大利器。中国如何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中国企业如何树立国际形象?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要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重视对品牌国际化营销的研究,重视国际广告策略与品牌翻译策略的研究。本文从国际品牌的跨文化视角、从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及营销心理学角度入手,以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强国。中国产业界必须抓住难得的机遇,借助奥运东风,通过对软资源开发,实现集体突围,向品牌强国挺进。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产品层面的竞争,而是更高层面的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已成为帮助汽车企业抵御市场风浪的最有价值的企业资产之一。要想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和顾客愿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塑造良好的汽车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什么样的品牌生命力最长久?答案是大学和寺庙。 成为百年品牌是每个中国企业的梦想,但千年寺庙易见,百年品牌难寻。寺庙这一品牌能够历经战乱,屡毁屡建而千年不倒,各种经验值得企业家学习和悟道。  相似文献   

13.
福州第五届家博会于8月23日举行,共近300个品牌亮相,品牌企业多、大企业多成为本届家博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通过记者两天的走访,发现家博会在成功的同时却鲜有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面孔,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的民族品牌就难以抢占市场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孙健 《中国企业家》2005,(23):100-102
中国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全球化来克服弱点以发展自主品牌和扩大生产规模,而走向全球化最核心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全球化作为未来世界第二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市场最重要的一部分,几乎所有成规模的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公司都已进入了中国。然而,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地位目前与其所处的市场是很不相称的。中国汽车企业的整车产品刚刚开始有规模地进入市场,中国的企业和品牌还远未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作为未来的汽车大国,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全球化汽车企业,而中国汽车企业也需要利用全球化来实现规模增长和品牌/技  相似文献   

15.
开场白:8月7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年份,中国社会迫切呼唤一种“归位”精神来引领企业,向全社会释放出冷静和理性的信号。跨越是回归后的质变与爆发。本届中国品牌节的目的是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归位”与“跨越”的精神坐标和时代见证。此次品牌节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从低碳经营、品牌回归、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多个热点问题着手,结合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剖析、寻找中国企业品牌在新形势、新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品牌的发展谋划未来。下面我们请在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演讲的几位嘉宾谈谈他们对品牌发展战略及品牌回归与跨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优秀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一、品牌命名与时俱进汽车品牌名称是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品牌名称既要反映生产商的价值追求和市场把握,也要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这家中国汽车明星企业为何在它如日中天的时候饱受诟病?它真的出问题了吗?它的出路在哪里? 99株不同品种的枣树,在长城汽车(2333.HK601633.SH)办公大楼周边和它对面的精益湖区中。这家民营汽车公司的董事长魏建军酷爱“9”这个数字——“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至高无上”、“最大”之意,也音同“久”。 作为长城汽车的老板,魏建军希望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不仅能够成为中国最成功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一,而且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最长久一一有传言说,他希望长城汽车能够成为自主品牌中最后一个死去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杨佳 《上海质量》2013,(12):38-39
每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说都有一段令人钦佩的奋斗历程,并积淀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涵。今年,由工信部指导、中国质协主办,上海市等省市经信委支持、上海市等地方、行业质协承办的主题为"塑造高品质品牌,我们在行动"的首届中国品牌故事演讲比赛,为我们再现了成功的品牌企业在塑造品牌、追求卓越质量过程中的孜孜不倦、百折不饶的精神和为顾客创造价值"言必行,行必果"踏实做事的真诚言行。为了弘扬这种精神和言行,引导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夯实建设质量强国的基础,我们选取部分品牌故事演讲比赛获奖作品进行连续刊登,供读者鉴赏、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称得上是世界级品牌,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而品牌建设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面临的最急迫任务。但是,如何低成本并有效的建立、管理品牌,使众多中国企业极为困惑。带着这一困惑,《东方企业文化》记者特别采访了智远同道(北京)国际品牌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