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更新,法院调解的弊端逐步显现。完善法院调解应做好以下几点:建立审前调解制度;进一步规范法院调解程序;明确法院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强化程序法实体法约束。  相似文献   

2.
诉讼调解方式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对我们建立和谐司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中,诉讼调解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对诉讼调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法官调解能力的不足、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等原因,在实践中,诉讼调解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增强调节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更好地推动诉讼调解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曹赛萍 《魅力中国》2013,(20):382-383
摘要:近年来,在倡导“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司法背景下。及大量的矛盾纠纷进入法院的社套背景下,为了缓解日益增长的诉讼压力,诉讼调解制度受到空前的重视。但是随着调解率的不断升高,调解案件中请执行率也逐步攀升,加剧了法院的“执行难”,也对司法的公信力产生了不良影响。解决调执失衡,需设计科学的调解考评体系、完善调解的保障制度及建立调执结合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调执兼顾,让调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李燕凌 《黑河学刊》2013,(12):70-71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除行政赔偿案件外,人民法院不得用调解的方式审结行政案件。但在审判实践中,大量行政案件却是原被告在法院的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协调"解决的。事实上,调解作为现代司法理念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正在逐步强化。行政调解制度必将顺应司法为民的历史要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助推器"。现试从在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梁瑾 《魅力中国》2010,(33):63-63
法院调解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方式,在几十年的民事审判实践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及其制度设计本身不够完善等因素,使得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负面效应凸显。本文试图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7.
调解制度主要包括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法院调解。它属于一种行政救济途径,是指当公民的权益受到行政机关侵害时或可能受到侵害时的防卫手段和申诉途径,建立完善地行政调解制度对于监督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以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行政调解的角度阐述与相关救济途径的分工。  相似文献   

8.
先行调解自2013年实行以来,到目前已经有五年的时间,由于对其主体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的混乱。文章对先行调解的主体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先行调解制度的相关基本内容、先行调解主体的现状,对先行调解的主体进行梳理,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考察国外相关制度的现状,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出台的相关意见,分析了法院在先行调解主体中的角色分析,并提出由法院外的力量即特邀调解人员作为先行调解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正王立新同志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整整10年。他于2008年10月8日被红桥区司法局聘为首席人民调解员,进驻红桥区诉前联合调解工作室,开启了天津市人民调解与诉前司法调解双调联动化解纠纷矛盾机制的先河。几年来共受理各类民间(事)纠纷325件,接待当事人诉前调解、诉前指导、诉前咨询来访等4500人次件。近年来通过该同志所调解的民间纠纷签订规范的人民调解协议书128份,调解协议书履行率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一起反复或者反悔的事件发生。做到事事有着落,不留任何后遗症,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红桥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共收到  相似文献   

10.
文铭 《魅力中国》2009,(1):84-85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在我国的纠纷解决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关于法院调解的具体操作过程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前提下,法院调解又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调解双方对审理结果的心理预期为切入点,希望从介入时机的把握方面对我国明确法院调解的具体操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曾少友  杨江  向鹏 《魅力中国》2011,(21):159-159
法院调解被称为“中国的衡平法”,在国内一直被称为“传家宝”,在国外亦有“东方经验”之美誉,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法院调解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显现了诸多弊端,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元素。本文从法院调解的内涵、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调审合一、律师参与有限、当事人不出庭等方面问题,影响了调解作用的发挥设立专门调解法官,加强律师功能,规定当事人亲自参与调解,并确定审前调解时限,裁判程序中不予调解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杨青 《特区经济》2007,(7):256-257
文章以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为切入点,通过对民间调解的特性分析,提出从原理、方向、尺度、目标等方面把握构建民间调解的向度。  相似文献   

14.
于秀玲 《黑河学刊》2005,5(2):83-86
调解是指具有中立性的第三者通过当事人之间的意见交换或者为其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当事人达成含意,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调解即中立的第三者为法院的调解。法院调解制度在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早有不谋而合之处。儒家的中庸、和为贵和息讼的思想精髓几千年来所孕育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为法院调解制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使之成为各个阶层、各种角色广泛接受的解纷方式。在关于解纷机制改革的探讨与尝试中,甚至出现了建议彻底废除法院调解制度的一派学说。因而时法院调解制度在中国解纷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考察与分析,明确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于解纷机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判人员枉法调解能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理论界和司法界均存在较大争议,一部分人持否定观点,主要理由是:1.法院的裁判不能包括调解书。法院调解不同于民事审判程序,调解书不同于判决书和裁定书。调解是在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诉讼调解”三调联动”的调解格局,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推动诉讼调解,北辰区人民法院以提高调解结案率,降低涉诉上访为目标,以整合调解资源,实现四种调解方式的衔接结合,最大限度化解纷争矛盾为工作机制,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审判中最富有特色的制度,从我国法院调解遵循的三原则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备受法官们宠爱的法院调解对当事人的权利损害是不容忽视的,是否能达到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司法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高人民法院整体司法能力是法院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人民法院的整体司法能力包括提高解释适用法律的能力,提高审判技能的能力,提高调解的能力,提高处理群体性案件的能力,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的能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等六个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司法调解,学者对现行制度需要改革的认识基本一致,对调解原则的设定略有争议,但对调解制度模式的选择却众说纷纭,主要的观点有全盘否定说、诉前调解说、审前调解说、全程调解说和诉讼和解说,但均未形成通说。也有些学者着眼于审判权与调解权的区别,形成调审分离说和调审分立说。我国的司法调解改革应首先过渡到调审分离,再向调审分立前进。  相似文献   

20.
司法调解作为人民法院的结案方式,因其顺应了我国“和为贵”的法文化传统,契合了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特别是相对低廉的司法成本备受实务部门推崇和重视。然而,对一种法律程序的评价和构建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设立一种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尤其是确保一种制度或程序具备最低限度的公正合理性,在笔者看来是对其评价或设计的首要价值标准。为此,以公正、而非和谐或效率为主题反思司法调解制度,从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对于纠纷解决和规则之治的和谐中重构司法调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