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振之 《旅游学刊》2005,20(6):30-34
本文认为,现行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只适用于观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对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则不适宜。文章对度假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评价,认为度假旅游资源由观赏游憩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餐饮及其环境、娱乐项目五大要素构成,生态环境粪旅游资源是度假旅游资源的基础要素,生态环境在度假旅游地可直接转化为度假旅游产品,与游客进行着能量交换。度假游客对度假旅游地的需求,对度假旅游吸引物的评价决定了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奉文对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标准作了尝试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雨 《当代旅游》2022,(14):45-47
我国不同地区具备不同的地理、文化与资源特征,资源特色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方向。本文对乡村地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开发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构建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刘旺  张文忠 《旅游学刊》2002,17(4):27-29
现有的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已束缚旅游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和妨碍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变革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试图运用有关产权理论在对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文化视角下本土旅游小企业的代际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彤  张庆芳 《旅游学刊》2017,(8):93-103
文章基于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平安寨家庭旅馆的访谈数据,揭示了中国传统家文化对本土旅游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其中,家庭利益至上的家本位内涵确定了企业传承目标为"家业永续",使家庭成员以企业传承发展为载体通过集体主义利他思想实现了家庭与企业内在利益的一致;家庭伦理所规范的家庭和谐框架中"父慈"与"子孝"的双重互动产生了代际间的信任,借助家庭内部长久稳定的情感财富保障了代际传承过程的顺利与流畅;而家庭扩大化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不仅是家庭成员情感和物质上相互依存的基础,更成为家庭企业联合经营并不断壮大家族共有财产的重要动因与保障力量.文章由此认为,通过家庭内的代际传承来应对外来竞争压力是本土旅游小企业现实而可行的选择,强调旅游发展过程中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和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认可,但目的地形象研究开展40余年,国内关于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依然较少.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巨变催生的具有独特性的XX后,文章选择国内典型旅游目的地杭州为案例,以一手调查数据对不同代际的目的地形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目的地形象因子评价方面,当代中国社会中的50后、60后和70后之间差异较小,他们对杭州的目的地形象评价显著高于80后和90后,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即出生年代越靠前,对目的地形象的评价越高;在目的地形象维度结构方面,80前(含50后、60后、70后)与80后、90后具有3个相同的维度,也各有两个独特的维度,其中,80前与其他二者差异较大,而80后和90后之间也有差异.因此,无论是目的地形象因子,还是目的地形象维度结构,不同代际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不应忽视不同代际目的地形象之间的相同之处,准确来说,不同代际的目的地形象存在的差异是局部的,代际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针对代沟理论的3种学说(普遍存在说、虚幻存在说和局部存在说),文章研究结果更支持局部存在说.  相似文献   

6.
论旅游的被吸引性与旅游资源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子千 《旅游学刊》2006,21(6):69-72
本文主要从旅游的被吸引性特征出发讨论旅游资源概念的实质.本文的结论是,目前已形成共识的旅游资源概念局限于狭义旅游概念,其实指的是旅游吸引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8.
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本文通过对江西安义古村旅游开发和浙江奉化腾头村现代农村旅游开发的比较分析,认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主要是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务要素的综合构成。  相似文献   

9.
产权边界、层次差异与旅游用地资源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任何权利的界定都是不充分的,部分权利因而被置于公共领域。残缺的权利如果未能赋予另一有行动能力和意愿的主体,其租金将在竞争中趋于消散,产生资源配置无效率。我国旅游用地制度造成了旅游相关主体的产权残缺,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也影响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0.
11.
风景名胜资源产权辨析及使用权分割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胡敏 《旅游学刊》2003,18(4):38-42
所有权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法律框架下的风景名胜资源的所有权并不能达到产权意义上对资源使用的约束和激励。在所有权归属不变的前提下,从资源的物质角度可以确定出比较重要的三项权利——占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它们在不同的经济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分割的分析表明:资源管理也可以拒绝经营权;当所有者代理人选择经营权后,选择经营者、决定转让价格、制定约束合同是产权变更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旅游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孙建超 《旅游学刊》2001,16(2):64-67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旅游权益受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护旅游者权益,应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对旅游者的信息支持制度,信息支持制度包括规范旅游企业的信息提供行为,建立旅游者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旅游产品质量信息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我国风景资源产权不明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和风景资源的产权管理存在着法律上的真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不分,导致了风景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出现种种弊端。文章论述了如何建立我国风景资源管理模式和风景资源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鹏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14,29(10):42-50
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是中国最典型的旅游资源之一。运用制度科层理论作为工具,通过对从化温泉水权变迁的个案研究,探讨了国有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变迁。研究发现,从化温泉依次经历了"国家代理制""国家-私企双轨制"和"地方政府专营制"3种温泉水权制度。温泉水的管理实体从模糊的国家代理人向明晰的地方代理机构转变。在国有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从"国家代理制"向"国家-私企双轨制"或"地方政府专营制"的转变过程中,科层体制下各级政府部门的政治协商是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交易成本,正是对政治成本的考量直接决定了国有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走向。创建新的领地并通过"空间"换"制度"的方式规避政治交易成本,是国有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制度增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之土地权利变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左冰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12,27(2):23-3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状态及其决定的旅游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性,提出了"吸引物权"这一新型的产权权利,并指出我国农村社区参与权利失败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受限制支配、所有权主体"虚位"和吸引物权"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土地权利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是现代旅游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对比了学术界有关真实性的4种理论,认为兼顾旅游客体和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符合文学资源亦真亦幻的特点,适宜作为文学资源旅游开发的基础,并以高邮界首镇汪曾祺水乡风俗因项目策划为例,说明基于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的文学资源旅游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17.
汤静 《旅游学刊》2014,29(12):111-117
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国家)背景下,立法在规制国家与公民关系时,以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关系为指针,立法者将侧重点放在国家权力规范设计上,突出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今天,随着以人为本法治理念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正取代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公民权利保障制度设计上必然走出传统的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关系理念,采取替代性公民基本权利-国家义务关系理念。2013年4月通过的《旅游法》作为综合性法律,适应新形势要求,全面规范了国家尊重、保护、促进公民旅游权之义务,呈现了规制公民-国家关系之国家义务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4  
钟勉 《旅游学刊》2002,17(4):23-26
本文在对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理论上作出界定,并指出“不可分离”的理论已磊大落后于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分离”的必要性、可行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分离”是保护和开发并重并实现二者良性循环的有机结合点的观点,对实现“分离”必须同时建立起的监管运行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