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水文地质特征本区为一冲积扇。表层为亚砂土或亚粘土。厚5—7米。其下为卵砾石层,砾径一般3—5厘米,最大可达10厘米左右,厚约8米。卵砾石之下亦为亚砂土或亚粘土。厚约4—5米。作为弱透水底板。抽水孔为完整井。并有观测孔。抽水孔东侧630米处有河。如图1所示。地下静止水位埋深2.40米  相似文献   

2.
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动态(流量、水位、水温或某一微量元素随时间的采样),是该地区气象、水文、地质、开采及补给等因素对地下水均衡影响的综合反映。将相关理论应用于地下水动态(本文以水位为例)的分析中,可以获得认识水文地质条件及对地下水动态建立数学模拟的十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南京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江苏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和北京大学、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岩溶孔隙—裂隙含水层中水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了电网络模拟方法,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地下水由孔隙向裂隙运动时的迁移系数的模拟实验和水源地含水层由承压转为无压时的模拟实验;并用电网络模拟方法为该水源地作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地表水和深部地下水,潜水含水层既是降水补给的直接承载体,又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给水能力,是典型的地下"海绵体"。为了充分阐明和论证潜水含水层的海绵效应,从矿物组成、补给条件、蒸发条件、给水条件、排泄条件和区域地质条件等因素着手,对潜水含水层的海绵效应、净化作用和制约条件等特性展开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潜水的海绵效应受含水层厚度、下渗率、排泄条件、地表植被覆盖率、人工开采、侧向补给、与深部地下水的连通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城市地面过度硬化使潜水的海绵效应无法有效发挥;此外,"海绵城市"建设应避开高污染地区和地下水脆弱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论述了马城矿区第四系的水文地质特征及主要的勘探方法,指出矿区主要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具有相互迭置和强弱相间的结构形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丰富,排泄条件良好,各层地下水既有由北向南的水平运动,又有由下而上的层间越流运动,为一天然的“地下水库”;滦河水与地下水联系颇为密切。文中列举了分层抽水和统一观测的大量数据,反映出各主要含水层的透水性能、层间联系程度及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获得相对隔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为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了基础数据。由此指出采用分层抽水和统一观测的手段,是研究该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勘探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1、绪论该文研究之目的,是求对应无压地下水水井周围非稳定辐射流的非稳定流公式。2、假定的前提条件①含水层水平,在不透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②含水层各向均质,其厚度一定,而且是无限延伸。③渗透系数和给水度同定不变,与时间和空间无关。④抽水之前地下水位在同一水平面上。⑤抽水井为最小限度口径,并穿透整个含水层。  相似文献   

7.
蓄水构造理论已在基岩山区找水中显示出它是科学的、先进的、实用的。如果把这一理论应用到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上,势必将更好地反映出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作为一种尝试,笔者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编制出《朝阳地区蓄水构造类型图》。该图表现三种内容:1)蓄水构造的类型,2)富水结构的种类及其分布规律,3)地下水露头及其他。该图具有两个特点:1)在基本蓄水构造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岩性、构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出亚类,并以这些亚类作为基本编图单位。这样,既全面地反映了控水因素,又方便了编图单位的画定;2)将基岩的蓄水构造进一步划分为具有成生联系、水力联系的三种水文地质结构,称之为富水结构、导水结构、阻水结构。图中仅反映富水结构的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其结果,更为确切地反映了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突出了富水部位,从而增进了这种水文地质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一、含盐系简述山西某成盐盆地位于涑水盆地的东南端。著名的某盐湖又位于成盐盆地的东南隅。这是个第四纪内陆盐湖,属硫酸盐——氯化物型。在盐湖盆地的地表及地下均赋存着相当数量的液相和固相盐类矿体。现将第四系含盐系简述如下: 1、第四系下更新统(Q_1) 埋藏300-600米间,为河湖相沉积。主要为兰灰色或暗褐色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等,局部夹粉砂及薄层泥灰岩。在这套岩层中见有2-3层含石膏的粘土层。 2、第四系中更新统(Q_2) (1)中更新统下组(Q_2~1):埋深200-300米间,为湖相沉积。岩性主要为兰灰色、灰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粉细砂质粘土等。局部见夹有薄层白云质泥灰岩。  相似文献   

9.
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条件下数值计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完整河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是傍河地区水资源评价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用数值法来模拟这一复杂的水量交换过程,目前尚无理想的办法,以往做法的局限在于计算中只把河流当边界对待。作者在分析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建立河流─含水层水力偶合模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建立含水层水流模型的同时,还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河流水量均衡模型。模型运转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模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过程,可自动计算开采条件下河流的诱发补给量以及河流径流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为傍河地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提供了理想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顶铅锌矿矿体赋存于云龙组地层灰岩、角砾岩带内,岩层节理裂隙、溶隙、脉状溶洞及断裂构造构成矿段内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及储存空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云龙组岩溶裂隙-脉状溶洞含水层与断裂构造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共同构成矿段内补径排相对独立、富水性中等的水文地质单元,与地表水及外围地下水无水力联系,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来源。本次以区域模型计算出的流量作为边界条件,建立了跑马坪矿段矿井涌水量模拟模型。利用水均衡法、比拟法及数值模拟法对1240、1200中段的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可靠、准确,结果表明:深部中段开拓过程中,正常涌水量为6 000 m~3/d,最大涌水量为8 000 m~3/d;下部中段开拓完毕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正常涌水量为1 100 m~3/d,最大涌水量为2 000 m~3/d。预测结果可为矿山采矿方案及防治水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使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煤矿开采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及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在扼要分析这两方面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开采条件下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防止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维护地下水环境平衡及矿井水综合利用。结论认为: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不可避免,但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大大减轻其受破坏的程度;在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时,应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对地下水环境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矿井水是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的理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剖面水动力场研究甘肃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迳流模式,并讨论了各向异性及水平与垂直比例尺不同对剖面水动力场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几点认识:(1)武威忿地中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含水层系统为地下水积极循环带,其下伏上新统一下更新统含水层系统构成相对滞流的地下水循环带。(2)民勤盆地南部天然补给带现已基本不存在,深部地下水仅在浅层地下水运动驱动下缓慢运动。(3)民勤盆地下游存在局部水流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有限单元法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应用始于六十年代末。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从事水文地质计算的工作者(如张宏仁以及国际著名学者S、P、Neuman等)对有限单元法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有限单元法由于储量矩阵的非对角性所构成的一系列缺点。因此对不规则网格的有限差分法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应用的讨论,逐渐地多起来了,但仅局限于供水水文地质计算,且含水层考虑为各向同性。至于这两种方法在矿区水文地质计算中用于矿坑涌水量预测方面尚未见到有文章公开发表。本文所提出的单元均衡法,是以不规则网格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藏是地面下储藏并能给出水的含水地质体、岩石裂隙带和洞穴空间——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单元场所。地下水藏有三类:其一为地质体水藏,包括:含水层、含水体(非层状)、含水岩组(薄而多透水层综合体);其二为裂隙带水藏,包括:含水带、含水脉(地下水脉);其三为地下洞穴水藏,包括:岩溶地下河、熔岩隧道地下河。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地下水为消耗型开采,在时间、空间和程度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有极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土层所处的释水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土层变形各具特点;地层组合关系的不同,地面沉降存在分区性。宁波地面沉降主要由粘土释水固结所致。根据土层应力——应变关系分析,提出了“预压固结线”,该曲线表示宁波土层预固结压力增加速率及土层显著压缩的孔隙水压力逐渐下降的趋势。目前,当含水层水位在-25米范围内升降,土层以弹性变形为主,地面不产生显著沉降。因此,-25-0.427n米(n为某年距1986年的年数)作为今后宁波控制地面沉降的地下水元许水位值。据水位——水量相关计算,每年6—9月为地下水高峰开采期,地下水月安全开采量为100+3.133n万米~3。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电网络模拟方法在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数字模型相比:(1)直观、易掌握、成本低、适于推广;(2)能够应用具有大量节点的网络模型;(3)易于研究含水层的多层结构及滞后疏干。电网络模拟方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电阻来模拟含水层的透水性,用电容储存、释放电量来模拟含水层中水储存和释放的R-C电网络模拟方法。另一种是用电阻代替电容的R-R电网络模拟方法。本文在论述各种类型含水层及各种水文地质条件模拟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模拟机组成部分、实验方法及应用实例,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促进该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基岩蓄水构造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近些年来,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对基岩地下水进行了大量勘探、开发和防治工作,对基岩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展了地质构造控水理论,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我国,构造控水理论用在找水方面,大致是按以下三个分支发展的。 1.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寻找地下水。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地下水网络构造理论。 2.用蓄水构造理论寻找地下水。 3.用新构造理论寻找地下水。本文只对蓄水构造的理论及它的实践意义作一概要阐述。二、地质构造的控水作用实践证明,在影响基岩地下水的诸因素中,地层岩性是地下水赋存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运移的主导因素,地貌、水文、气象等则是影响地下水补给、排泄及动态变化的重要条件。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表现在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玄武岩中存在大型内生洞穴及赋存内生洞穴水.早己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而玄武岩中存在次生洞穴及其地下水,所见资料还很少论述。本文概述了内蒙高原南部坝上地区的玄武岩的分布、时代、岩石类型及地貌特征;以张北煤田井筒和张北台路沟白龙洞汉诺坝玄武岩剖面为典型,叙述了汉诺坝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发现过程及分布层位;从玄武岩的岩石结构、化学成分、喷发期次和产状以及地下水的潜蚀-冲蚀、风化剥蚀、新构造运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着手,详细分析了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条件:并根据玄武岩次生洞穴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的赋存运动规律及其工农业供水意义。文中指出:熔岩流溢出地表后,高温高压的挥发分由于压力的突然减小和温度的急剧降低而向熔岩流表面汇集并占据大量空间,形成熔岩流的内生气孔带。各气孔间隔膜很薄,风化后容易被地下水潜蚀连通,为形成次生洞穴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该区玄武岩浆多期次喷发,决定了次生洞穴垂直方向上的多层性;玄武岩二氧化硅平均含量较低,粘滞性较小,具较大的流动性,致使熔岩大面积溢流而近于水平,决定了次生洞穴平面上的展布特点:剥蚀作用的最佳阶段是机械风化,使裸露地表的气孔玄武岩不断膨胀收缩,气孔隔膜随岩石强度的降低而逐渐破碎,机械风化的持续,形成玄武风化壳;加之地下水的长期潜蚀,将风化的气孔玄武岩易碎隔膜逐渐掏空形成小孔洞。随着径流通道的形成和扩大,岩冲蚀作用逐渐加强,其结果玄武岩小孔洞逐渐扩大形成大孔洞,大孔洞连通形成层状洞穴层;该区自上新世以来,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南部坝头抬起,北部相对下降,岩层向北倾斜,导致水力坡度增加,地下径流加强,加速了次生洞穴的发育过程。总之,玄武岩次生洞穴的形成发育是上述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该区玄武岩次生洞穴水含水层分布紧密受古剥蚀面控制;各层洞穴含水层均为独立含水段,并具集中径流,集中排泄等喀斯特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大冰期中,我国广大山区曾有多次冰川流行。大量材料证实,我国第四纪冰川活动,主要属山谷冰川类型,部分地区古冰川曾扩展到山麓平原。多次冰川的流行和消融深刻地影响第四纪时期古地理的演变,海面的升降、生物的发展与迁移以及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同时对第四纪构造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第四纪冰川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具有一定意义,关系到水文工程地质工作的各个领域。本文仅就冰碛物及冰川地貌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提出初步探讨。一、冰川堆积物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水碛泥砾和冰水砂砾沉积是冰川堆积物的二种主要形式,其水文工程地质特征明显不同。冰碛泥砾主要由砾(卵)、砂、粘土组成,其特征是粒级极限宽、分选差、不均匀系数大。但不同冰期之泥砾,三者的含量百分比是不同的(表1)。其中较老冰碛泥砾层中细  相似文献   

20.
五峰—龙马溪组属于浅海陆棚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深水陆棚亚相和浅水陆棚亚相,暗色富有机质、富硅质泥页岩。沉积时期研究区主体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大体呈北东向展布,向北西方向逐渐过渡为浅水陆棚亚相–滨岸相;利用涪陵页岩焦石坝地区重点评价井JYX-4井等测井资料、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及古生物特征,通过电性特征分析、古生物发育特征分析、矿物富集特征分析、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等,将JYX-4井目的层沉积微相自下而上划分为:粉砂质粘土页岩微相、粉砂质粘土质混合页岩微相、粘土质粉砂质页岩微相、粘土质硅质页岩微相、灰云质泥岩微相、硅质页岩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