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刚刚过去的“十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初见成效,电力市场逐步建立;发电装机快速增长,供应能力极大提高;电网输送能力稳步提高,西电东送规模增加;电力工业运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节能降耗取得一定进展;电力环保取得明显成效。“十五”电力发展和运行呈现出显著特点:一是电力供需呈现由松到紧后逐步缓和的总趋势,缺电程度也由供需基本平衡到全国性、持续性缺电转变为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电。二是多元化的电源投资力度加大,从而迅速缓解了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但电网建设滞…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业》2007,(5):30-31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电力企业活力得到增强,电价改革不断深入,区域电力市场开始建立,电力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力监管体制建设取得进展。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确保了安全生产和电力正常运行,保持了干部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电力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改革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一五”期间,要抓住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成功改革经验,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得到质优价廉的电力服务。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下一阶段的改革任务,现就“十一五”期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中国染料工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染料、有机颜料总产量达到8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5%。产品品种繁多,达1100多种,各大类别的染料、有机颜料都有生产,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十一五”是中国染料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业调整的重要时期,全行业已确定六项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中国工业的基本取向1、挖掘潜力推动经济增长综合考虑我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预计“十五”时期我国出口将增长7 %左右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由于我国2000年将加入WTO ,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扩大 ,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会继续增加。从国内需求看 ,“十五”时期仍处在积蓄阶段 ,以便形成购买力进行住、行和服务的消费。预计“十五”时期实际GDP增长7.6 %左右 ,低于潜在的生产能力。失业人数将有所增加。物价将处于相对稳定和相对较低的水平 ,以GDP缩减指数计算通货膨胀预计为3 %左右。我国…  相似文献   

5.
电力规划事关整个行业发展之大局、大计,对电力工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方向性的导引作用。为凝聚电力行业科学发展共识,反映行业意见与合理诉求,形成电力改革发展合力,2010年4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集全行业之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组织发起编制出《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这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首次由行业协会发起、组织编制的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能源及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为加快推进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贡献力量。从《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绩斐然,而"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将沿着"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路径行进,科学发展是不变的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正在成为主旋律。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本刊特推出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系列专题,回顾"十一五"电力发展成就,展望未来五年电力工业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6.
“十五”回顾 中国磷肥工业“十五”期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磷肥产量居世界第一,产品结构大为改善,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6,(8):15-16
2005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在“入世”效应的带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一直受到高度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营造了逐步、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国内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十五"计划实际执行情况,并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特点,针对"十一五"计划编制中的发展预测、装机容量构成、电网建设、煤电运综合平衡、节能与环保、科技创新及设备国产化,电力规划工作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气工业现状与“十一五”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50余年奋斗和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迈入了石化大国的行列。“十五”期间.我国油气生产保持着良性循环.“十一五”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原油年产量将达1.85亿~1.95亿吨,但此时原油缺口仍将高达1.5亿~1.6亿吨.资源紧缺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渝 《中国电业》2005,(1):16-17
因为“十五”即将告别和“十一五”身影的近距离显现,2005年无疑具有别样滋味。  相似文献   

11.
从中、印装备制造体系看我国的优势 最近,国际上对中国与印度发展优势的问题,有很多比较和讨论。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从软件的开发能力、语言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长远地看,印度要比中国更有发展优势;当然,他们也承认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达势头。但是我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最近,印度能源供应比较紧张,也和我们前几年一样出现了缺电现象,所以,他们做了很多政策调整,要加快电力建设,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由只允许印度国有电力公司办电调整为允许多家办电,允许外资、私人投资者办电。开放以后,投资电力的投资者,更多地要考虑投资的回报和风险,所以,谁的设备性价比好就买谁的。因此,我们在印度中了一大批标,有2台60万千瓦、18台13.5万千瓦机组。仅上海电气一家就拿到了4台,中国企业还中标了若干台30万千瓦机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以下简称“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取得喜人成就的基础上制订的。1952年初,根据周总理的提议,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薄一波、宋劭文)的五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该计划于1955年7月30日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并颁布,前后历时4年,五易其稿。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已经入局,电力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今后五年,我国社会经济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但基调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的科学发展,即由过去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降低能耗的增长方式。中央所确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对电力工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我国乙烯工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世界石化工业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后,乙烯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周边国家、地区及大型跨国石化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乙烯及其下游装置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对未来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乙烯发展应首先立足于现有装置的挖潜改造,消除瓶颈,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实施“三新”战略开局良好 今年上半年,国家电网公司农电系统坚决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暨2006年工作会议和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农电工作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PS版行业如何由“三足鼎立”演变为“四强争先”.本文作者用详实的材料和准确的数字对我国持续发展的PS版行业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现状及品种作了介绍,指出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通过对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核产业发展的态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证了核能是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的现实选择,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后世界主要国家核能政策的走向和我国核产业的实践现状和发展态势,指出了目前我国核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前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制定发挥央地两方积极性的战略模式和发展规划,形成有序竞争的区域格局;构建产学研同盟,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组建大型产业集团,形成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格局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做大做强核产业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腈纶行业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腈纶行业的现状,并对国内外腈纶行业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加入WTO以后,腈纶行业受到关税降低和引进外资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腈纶行业面对机遇和挑战的发展策略,进而改变我国腈纶产品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