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重识GE经验     
杨婧 《中国企业家》2007,(17):62-63
GE神话改变了中国这一代企业家的思想,但学习GE却意味着一条艰难风险的旅程GE(美国通用电气)还是对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吗? 2000年,当中国的企业把模仿GE当成一种时尚的开始时,杰克·韦尔奇,这位制造GE神话的CEO离开了。在此后四年间,中国商界出现了无数大大小小的GE粉丝,然而同样在这四年间,不止一家试图成为"中国GE"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赵新先曾专  相似文献   

2.
目前,通用电气公司(GE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创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全球企业家中,GE的杰克·韦尔奇可谓是佼佼者,其许多的管理念和实际管理操作方法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将会有很多的启迪。本文作者从1997年开始跟踪研究GE的管理模式,1999年访问了GE美国总部;随后,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他又现场聆听了韦尔奇的一席发言。这一切促使他把自己对GE及韦尔奇的理解撰写成文,以期对正在走向世界、冲刺“财富500强”的中国企业家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组织变革理论对韦尔奇在GE内开展的针对人员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变革加以深入研究,供我国企业家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组织变革理论对韦尔奇在GE内开展的针对人员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变革加以深入研究,供我国企业家借鉴.  相似文献   

5.
杰克·韦尔奇的最大成绩,在我们看来,就是给通用电气(GE)赋予生命,把他的精神融入了GE。GE如同他的孩子,是一个具有资料神经网络、新陈代谢功能、遗传复制机制、创新成长环境、灵活应变组织、懂得回馈社会、造福全人类的有机生命体。这应该是韦尔奇和GE成功的关键。中国企业与GE这样的巨无霸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企业要在强强竞争中自生、自长、自强、自盛,就必须立足于本土优良传统文化,吸收全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提高竞争力;中国企业家要在新世纪全球角逐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傲视群伦、肩负起复兴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摈弃当…  相似文献   

6.
目前,通用电气公司(GE)是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创立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全球企业家中,GE的杰克·韦尔奇可谓是佼佼者,被誉为全美头号经理,其许多的管理理念和实际管理操作方法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将会有很多的启迪。  杰克·韦尔奇自1981年接任通用电气公司(GE)第8任总裁以来到1998年,GE各项主要指标皆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在此期间,GE的年收益从250亿美元增长到1005亿美元,净利润从15亿美元上升为93亿美元,而员工则从40万人削减至30万人。到1998年底,GE的市场价值超过了2800亿美元,已…  相似文献   

7.
"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 论坛"开幕在即,"全球最受尊敬的 CEO"、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前董事 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届时 将与中国企业家共同分享其享誉全球的 管理思想和最新企业经营理念。这是一次 穿越20年的对话,是一次全球商业标准 首次印证中国本土企业管理智慧的盛会。 今天,中国企业家经过20年的勇猛  相似文献   

8.
一、题解 见诸报端最多的字眼可能是“企业家素质”,或曰“企业家精神”。当学习韦尔奇成为一种风气,简单粗放的造神运动,让我们再次误读了在西方基础制度和管理系统背景下的企业家。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GE的成功是韦尔奇凭借个人权威传递管理思维的成功——如同我们的许多企业,它的企业寿命大概也会像我们的企业一样。只要我们还习惯于缺乏系统的业务流程而听命于上司的指令;习惯  相似文献   

9.
"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开幕在即."全国最受尊敬的CEO"、美国通用民气公司(GE)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届时将与中国企业家共同分离其享誉全球的管理思想和最新企业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比如奠基IBM的沃森父子,重振IBM雄风的郭士纳,不断开拓创新的GE总裁韦尔奇,以及我国著名的海尔总裁张瑞敏、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等。与此同时,优秀企业家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会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好坏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曹世中 《经营者》2001,(7):24-25
<正> 1981年,45岁的韦尔奇正式接替前任总裁琼斯、成为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第8任,也是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琼斯对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是这样评价的:我们需要一位深思熟虑且敢于冒险的企业家——不仅如此,他还必须了解如何在这个巨大的企业体系中协调地拓展工作。的确如此。韦尔奇在成为GE的掌门人后,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企业变革,在显示了其非凡的商业领导才能及独具风采的个人魅力的同时,将GE打造成为市值高达  相似文献   

12.
韦华伟 《中外管理》2004,(10):72-73
最近一个阶段.一些跨国公司和它们的经营大师不断受到来自媒体的强烈质疑。韦尔奇来华布道.张瑞敏、柳传志等不少著名企业领袖没到.自有其道理。但到会的企业家们也提出多元化、注重金融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而且认为这些根本不适合中国企业。甚至德隆老总唐万里痛心疾首地表示再也不愿意采用GE的发展模式。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普华永道怠工事件,更是让媒体掀起了一股对外国管理界名流的”质疑风”。一时间好像大家都找到了感觉:“跨国公司无文  相似文献   

13.
韦华伟 《企业文化》2004,(10):34-35
最近一个阶段,一些知名企业、跨国公司和那些经营大师 受到了来自媒体的强烈质疑。先是联想的大裁员引来一片嘘 声,让外界质疑其亲情文化的真实性;再是韦尔奇来华布道,不 但张瑞敏、柳传志未到,反而让国内的企业家们广泛质疑这位大 师,认为多元化、注重金融的发展模式根本不适合中国企业;后 又传来德隆老总唐万里痛心疾首地表示再也不愿意采用GE的  相似文献   

14.
《杰克·韦尔奇自传》揭示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长期兴盛、不断发展奥秘中的冰山一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GE公司之所以能够建成举世公认是比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同作为首席执行官(CEO)的杰克·韦尔奇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杰克·韦尔奇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传主是如何不遗余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这对于当今中国的企业家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有益教材。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与能力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家素质有着极大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家之间素质的竞争·················,而企业家的素质可以从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和能力结构两方面去考察。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由于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作为企业最高层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应该有其特…  相似文献   

16.
具有创新特性的企业家一般更为倾向于在本企业采用创新事物,集群企业电子商务产生的一种重要模式就是基于企业家创新而来的。企业家的这种创新特性表现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掌握的电子商务知识以及企业家对采用电子商务的态度。同时,基于企业家创新的集群企业电子商务产生过程还受到客户、政府部门、信息技术服务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颖 《中国质量》2001,(9):15-17
GE公司的杰克·韦尔奇是中国企业家熟悉的名字.2000年18位"国企老总"在GE管理学院与这位首席执行官坐在一起,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是管理.回顾GE的成功发展不得不提到"6西格玛".杰克·韦尔奇从不掩饰对6西格玛的赞誉,并期望6西格玛能在21世纪给GE带来更大的利益.毫不夸张地说,不理解6西格玛就不能真正了解杰克·韦尔奇,也就不能真正理解GE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迈向21世纪的今日,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台湾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演讲与著作中均不断提到,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必须善加经营管理。例如通用电气(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1994:23)即指出:  相似文献   

19.
<正> 读中外企业家传记时总觉得,中国一些企业家太重要也太辛劳了,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一人成败决定企业存亡,繁重的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甚至累死在岗位上。再看外国企业家,潇洒得很,掌管GE的韦尔奇居然还有时间搞了三次耗时费力的婚变。企业家劳累与潇洒的背后是企业人治与法治的差别。人治的企业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企业,或者说是由一个人的能力专制的企业。这种企业也会有制度,但制度体现了专制者的意志,是制约别人而不制约他的。这正是哈耶克所说的"专制之下无法治"。这种企业也许有董事会之类的机构,但形同虚设,决策由一个人作出,几乎大小事都由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甚至会成为企业的神,他的"语录"作为最高指示,他的思想观念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成了人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王传福:“技术派”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7,(22):50-62,64-65
在王传福的身上为什么看不到大多数本土企业家常有的"技术恐惧症"?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GE、微软、丰田、索尼、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级的企业在中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它们让中国企业相信:技术天堑几乎无法逾越,掌握在别人手里的专利犹如一堵打不穿的铜墙和一条要命的绞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