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卢甲甲 《商周刊》2013,(17):68-69
在全国,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逐年加快,社区居民住上高楼,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但是,有些社区的体制建设还停留在以往阶段,相比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比率,显得有些滞后,社区成了矛盾多发区。新形势下,如何依靠群众,贯彻群众路线?青岛市城阳区开展的市民议事活动是个有益的探索。这种民主议事的形式,正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体现,是真正"为民服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高度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战略的高度给出了解决措施,那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中国农村城镇化的新的里程碑。一、加快城镇化进程:结束“城镇短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报告明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就加快城镇化进程战略任务来讲,其小康指标就是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50%~60%,即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与200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城市化率37.7%相比,这意味着今后每年城市化率至少要提高…  相似文献   

3.
杨孝海  王寒 《经济与管理》2003,(7):23-24,26
中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国各地都在千方百计的推进这一进程。但许多地方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乃至行动上的偏差。文本通过对城镇化内涵的再认识,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错误倾向,拟在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经济》2014,(5)
正常州最近在国内非常有名,甚至已经"蜚声国外",不过这个名头常州市政府并不想要,因为它的名字是"鬼城"。针对"鬼城"问题,常州市规划局给《经济》记者的回复是:"这是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仅因此就给常州戴上‘鬼城’的帽子,是有欠公允的。"很显然,城镇化进程是常州解释外界质疑的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理由。在诸多中国城市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当下,"像常州一样的城市还有很多,为什么非要盯着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城镇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阐释了集约发展是城镇化理论的深刻内涵 ,其城镇化概念中的质量提升、城镇化模式的历史演变、城镇化聚集理论的核心问题基本都是集约发展 ;分析了欠集约发展是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突出问题 ,表现为人口欠集约、基础建设欠集约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集约型城镇化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智库     
《广东经济》2014,(2):8-9
正城镇化就是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西方的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不叫"城镇化",叫"城市化",它的城市化是和工业化同步进行的。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它的城市化也就进展到一定程度,但这个例子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城市拥挤,贫民窟、棚户区到处见,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第二,城里人不高兴了,生活质量下降了,城里的有钱人往乡下搬,乡下的穷人往城里搬,这就叫反城市化。中国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分三部分组成: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土地流转作为新型城镇化所必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处理由于土地流转带来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十分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项目.本文主要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后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6)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支持。然而,在当前的城镇化市场化投资模式下,投资大量的金融资本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投资风险,使我国新型城镇化市场化投资模式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投资模式相关理论的整理,以及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市场化投资模式从理论创建到模式理论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对新型城镇化市场投资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热门话题,在广东,加快粤东西北的城镇化步伐也是大家所共识,如何振兴粤东西北,关键在于聚集发展、扩容提质,做大做强粤东西北各地市的中心城区,不仅要在空间布局上把城市的"块头"做大,而且要在品质发展上把城市的"内涵"做优。为此,要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公共投资和转移支付力度,为粤东西北的经济发展直接"输血",  相似文献   

10.
“美丽中国、“美丽镇江”首先要靠努力建设。如何建设?必须紧紧以新型城镇化为新增长点,它能改变城镇化落后局面、提供更大投资空间、启动消费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必须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专业镇建设关系、城镇化建设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先四后”的关系、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共荣,实现美丽镇江。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角色转换看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俐 《江南论坛》2004,(4):19-20
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其中一部分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愿意留在城市或因为农村城镇化而不得不留在城市的农民正成为一股新的力量。这部分农民正处在迷茫期:一方面,他们要面对“城里人”的歧视,而且其户口问题很难解决;另一方而,他们本身观念、知识积累都跟不上城市  相似文献   

12.
"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这曾是中国农民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对于73万江阴农民来说,已是美好现实,他们甚至还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日子:增收的渠道在变多,农民的钱包在鼓起来,享受的各种保障和城市居民接轨了,农民真正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财政投入向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事业建设倾斜,公共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城乡百姓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20多个年头了。对于改革的重点究竟是放在“人”上还是放在“物”上,意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种目标方面的差异特别表现在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认识上。应该说,二者是有一致性的。同时,二者也有着一定的矛盾性。这时,就需要仔细判断究竟哪个最重要。前些年,上边提出年经济增长率要达到8%,各个地方便层层加码。其实,我国目前农村有70%的人口,他们并没有像城里人那样享受8%的好处;就是城里人也有一些人比如下岗工人,就没有享受到这种好处。在“物”的指标方面,“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产业关联和资源配置竞争。协调推进城镇化和制造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识别两者的互动关系。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对房地产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进行挤入挤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互动概念框架。基于此,本文采用联立方程实证策略,利用我国2002—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3SLS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偏向的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投资产生明显挤出效应,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微弱挤入效应,城镇化对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与全国整体情况一致,而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对传统产业投资也产生了挤出效应;以高技术投资表征的制造业结构升级微弱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大陆桥视野》2014,(7):44-45
日前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成为了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在今后一段时期,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推进,同时“三个1亿人”问题也步入解决的过程中,城镇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也将不断被释放,消费拉动内需增长,同时也带动商品流通在数量和范围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林坤 《新经济导刊》2013,(Z1):82-85
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成各方关注焦点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经济发展模式会由外需到内需、从粗放到集约,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演化成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多元经济增长模式,而城镇化的发展正契合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模式。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7.
曾庆乐 《经济论坛》1995,(18):13-14
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新特点 国际直接投资格局自90年代开始,由于受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因素的影响及80年代国际投资趋势的惯性作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国际直接投资方向格局的变化。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为了分散和转移风险,国际直接投资战线纷纷缩短,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方向上普遍产生了明显的“区域偏  相似文献   

18.
艾丰 《市场经济研究》2002,(6):12-13,44
中国进入新世纪面临三个新课题:如何应对WT0,如何加快城镇化步伐和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今天主要讨论前两个问题,简单谈谈WT0,再讲讲城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安顺 《经济师》2001,(5):71-72
一、建立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意义在 2 0 0 0年 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上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提到议事日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转移农村人口 ,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 ,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已在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来看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