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我国丰富的海岛资源成为海岛旅游开发的基础,近年来,海岛旅游发展迅猛。本文通过搜索知网收录的与海岛旅游相关的文献,筛选出403篇相关度较高的文献。将我国海岛旅游的研究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海岛旅游概念研究、海岛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海岛旅游发展模式和战略、海岛旅游安全管理、基于游客视角的海岛旅游研究、海岛旅游效应与影响、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8个方面进行内容分析,最后指出我国海岛旅游研究有待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国内海岛旅游研究中关于案例分析和问题对策的文献较多,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在资金、用地等政策推动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系统梳理了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主题、演进脉络与研究趋势,归纳总结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借助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以2005-2020年的1596篇CSSCI文献为样本,对作者共现、高频关键词、研究主题聚类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主要兴起于2005年,按照文献时间分布可分为缓慢上升阶段(2005-2011年)、稳步推进阶段(2012-2015年)、快速增长阶段(2016-2020年)3个阶段;(2)高产作者数量少且合作程度偏低;(3)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度耦合,乡村振兴、旅游扶贫、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4)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传统村落旅游、游客研究、社区参与旅游、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振兴8个方面;(5)研究动态演进分为探索阶段(2005-2010年)、深化阶段(2011-2015年)、新发展阶段(2016-2020年)。研究认为在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二者互动关系、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权力保障、利益相关者矛盾调和、农户可持续生计等应是乡村旅游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梳理我国旅游创新领域的研究文献,对于学科发展和现实决策意义重大。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的1631篇文献为样本,借助CiteSpace和Ucinet可视化工具,对旅游创新领域1998~2018年间的文献特征、研究力量、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1)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略有波动;发文期刊种类和载文分布趋于多元化和分散化;发文质量经历了"精深发展-粗放发展-回归精深"的U型发展过程;文献被引情况表明,虽已形成核心文献群但多数文献影响力较弱。(2)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及机构合作密度小,其分布呈空间扩散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3)关键词反映的研究主题有逐阶扩散及更迭特点,关键词网络密度逐阶降低,上阶段暂处网络边缘的关键词极有可能成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包括乡村休闲旅游创新、文体旅游创新、旅游科技创新、旅游规划及资源开发创新、旅游教育培训创新以及创新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的路径分析等方面。(4)民族地区旅游形式及产品创新、旅游与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乡村旅游创新、茶文化旅游创新、旅游纪念品创新等主题将成为旅游创新领域的研究趋势和重点。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国内旅游创新研究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加强新型创新技术与文旅等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入境旅游流的时空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旅游责源丰富,近年来入境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均居全国前列.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入境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入境旅游流可分为三个增长阶段,整体呈上升趋势;游客以外国游客为主,港澳台游客年度波动较大;客源国比较集中,入境旅游业发展不稳定,受我国和客源国的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历来都是旅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选取中国知网近十年相关文献,运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以经济增长、入境旅游、旅游发展、旅游业和协整检验为主;研究热点演变路径可分为以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为主的热点爆发期(2011~2013年)、以旅游发展中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为主的低碳发展期(2014~2016年)和以乡村旅游及区域经济为主的新发展阶段(2017~2021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岛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文章分析总结了海岛旅游与海岛社会文化关系、海岛经济以及海岛环境的研究方向和进展,并根据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在今后研究中应注重发掘海岛旅游的内涵以及相关基础性理论,丰富海岛旅游的研究方法;以海岛旅游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探索海岛旅游人地关系优化和调控的机理;选择适当的案例,应用综合性研究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UGC作为数据源在旅游研究中具有信息真实性、反馈及时性、内容丰富性等优势。通过对国内将UGC作为数据源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在研究内容上,目前主要从旅游目的地形象、决策与消费行为、旅游流、体验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上,数据获取以网络爬虫为主,数据分析以内容分析法为主。最后,本文从研究范围、数据形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这四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时空演化、学科融合等的差异与热点,为我国乡村旅游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借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方法]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以2000—2021年Web of Science (WOS)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乡村旅游文献为研究样本,对国际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时空特征、学术共同体和热点演进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和比较归纳。[结果](1)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文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可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和成长期3个阶段。(2)从空间维度来看,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的引领者,中国近年也位居前列。(3)从学科交叉融合来看,国际乡村旅游主要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背景下展开研究,并呈现与计算机科学、动物医学等跨学科研究态势。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主要基于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背景,多数机构呈个体点状研究状态。(4)从研究热点来看,国际上偏重市场运营导向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研究。国内偏重战略政策引导下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进入以城带乡、和谐发展阶段,各投资主体必然增加对乡村投入建设力度.文章以乡村旅游投资环境为核心内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乡村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新郑市乡村旅游为实证点进行分析评述,提出来了优化乡村旅游投资环境的建议,有利于丰富投资环境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体育旅游产业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论文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分布、发文机构与作者分布等角度分析体育旅游产业研究态势。通过VOSviewer软件对其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结合文献研读情况将研究热点概括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和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等四个方面。建议未来应注重文献发表的质量,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疫情之后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等方式,对海洋文化旅游企业发展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中国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强化海洋文化的引领作用、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综合体、推进国际合作等措施,力促海洋文化旅游企业转型发展,以此有力地支撑海洋强国和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凝聚和扩展海洋文化,提振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2.
借助DEA方法对200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进行测算,并且采用Tobit模型重点研究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总体较高,但是省域之间差别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具有倒U型的显著影响,即对外开放程度对于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边际贡献存在递减效应;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例)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产业结构高级化成为推动旅游效率改善的内在因素。森林公园密度、城市人口密度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南方林区与西南林区相对于华北林区来说,优越的地理条件更容易提高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基于研究提出开放程度较低的地区需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以期带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品牌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近十年国内旅游品牌研究作了文献综述。国内对于旅游品牌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构建、品牌创新、品牌营销、品牌竞争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研究方法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评价;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以城市旅游为主,近年来也出现不少乡村旅游的文章。通过对国内旅游品牌的研究述评,以探明旅游品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咸阳市为研究区探究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价值体系构成,以期为咸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情况,通过即时访谈法了解导游和当地商户对咸阳乡村旅游的认识,并归纳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有利价值。[结果]产业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多种有利价值:(1)功能价值,主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内容需求的多样性,即56.0%的游客想参观民俗民居景点,37.0%的游客想参与生态休闲、瓜果采摘项目,5.0%的游客想体验农事活动;(2)资源价值,61.5%的乡村旅游资源属于一二级旅游资源,发展水平低,产业融合解决了乡村旅游资源落后问题;(3)情感价值,不同游玩同伴寻求的情感体验价值不同,产业融合使游客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和多元化;(4)品牌价值,目前仅有20.0%的省外居民参与了咸阳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推动省外游客涌入,提高了其品牌意识;(5)市场价值,乡村旅游不再分淡旺季,扩充了旅游业市场;(6)人才价值,目前旅游管理团队和从业人员中的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仅占20.0%,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吸引了更多人才加入乡村旅游队伍,调整了咸阳市的人才结构,促进了人力资本的高效利用。[结论]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六大价值:功能整合价值、资源融合价值、情感交融价值、品牌宣扬价值、市场扩充价值和人才创新价值。在以后发展中,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身,扩展视野和发展思路,实现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乡村旅游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分析思路构建乡村旅游增长机制的系统结构,从运行、动力、约束等机制探讨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步阶段,应从运行主体、职能活动、动力激励、约束限制等方面,加强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多方参与、系统规划等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多维视角下中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梳理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全面把握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脉络,为合理评价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价值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从研究视角、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对国内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价。[结果]不同维度视角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主要探讨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及漏损等经济效应,并逐步由经济效应向综合效应转变;旅游扶贫的差异化效应研究是未来宏观尺度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微观尺度下,贫困人口的受益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效应、社区参与、收入差异效应及自我感知效应等方面展开;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和综合受益。[结论]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本质和目标;建立全面、科学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价体系;创新旅游扶贫效益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我国从1997年至2012年间近15年来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的论文,认为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影响与带动;研究方法以概念性、描述性为主;研究区域以闽粤赣地区为重点。并从客家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区域协作、文化生态、空间竞争等方面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我国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不仅与旅游产品供需侧的结构有关,而且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协调一致,对其综合评价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方法]以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6个边境滨水乡村为例,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与ASEB分析框架相结合的要素评价体系。采用ASEB分析框架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供需侧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传统的产业及空间要素仍然是供需侧背景、活动、体验及利益4个维度中得分值最高的要素;空间体验综合评价的顺序是:獐岛村﹥河口村﹥大鹿岛村﹥绿江村﹥浑江村﹥古楼子乡;背景与活动(AS)均高于体验与利益(EB),旅游供给侧的输入大于需求侧的输出。[结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是一种耦合共生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目标型网络化过程;由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链构建了产业型休闲体验空间,以第六产业的方式促进了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案例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分别处于转型发展的4个阶段;采用"产业融合+旅游体验"的方式营造乡村产业型体验空间,拓展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内涵,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