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却存在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整体创新水平不高、农业研发资金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场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农场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长期以来,科技创新对国有农场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新品种、新农药、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在农场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稳步提高,农业效益成倍增长,促进了农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农场农业摆脱了低水平徘徊的困境,正在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但由于我国国有农场地处偏远、经济结构单一、计划管理和场社不分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农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落后,缺乏活力,创新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等方…  相似文献   

3.
吴静 《北方经济》2006,(10):75-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是适应日益提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和新环境下日渐强烈的农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力量着重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科技障碍.提出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平台,确定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体系等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时代下太原市都市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原市都市农业发展成就及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前在低碳经济时代下都市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对策,包括建立农业科技培训体系、扶持农业科研机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孙吉德 《中国经贸》2014,(19):125-1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基本国策。科技创新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探讨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阐述财会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浙江工商》2008,(3):4
此次全国两会,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北京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了他精心调研后形成的三项提案。 这三项提案是《优化环境,培育能力,促进民营企业成为全面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和《要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再认识》。  相似文献   

8.
导读     
《浙江工商》2008,(3):1
此次全国两会,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北京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了他精心调研后形成的三项提案。 这三项提案是《优化环境,培育能力,促进民营企业成为全面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和《要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移的特点,围绕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坚持“开放办院、联合办院”的方针,以改革和发展总揽全局,以创新机制为切入点,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我省粮食和食品安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经济以及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环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做好以下“五篇文章”上。  相似文献   

10.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如何搞好农业调产,文水县委副书记武世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动力。他认为:没有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就不可能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优化升级的目的就会落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振兴的目标就会付之东流。因此,应该把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作为调产的首要措施来抓。  今年以来,文水县提出了“从实际出发,以引进、推广、应用、普及科技成果为重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整体农业科技水平”的…  相似文献   

11.
年永琪 《乡镇经济》2008,24(1):59-62
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着农业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文章论述了科技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介绍了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迎接加入WTO的挑战,科技部针对农业科技工作的现状,制定了今后农业科技工作重点和措施。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步骤和措施“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既要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要求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铸魂.当前,我国在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需要从协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和科技创新、协同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以产业链供应链为载体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创新几方面着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北方经济》2006,(19):75-7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还是适应日益提高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和新环境下日渐强烈的农业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需要协同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力量着重解决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农业科技创新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也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扬长避短,乘势发展,尤其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建立农业科技政府引导基金有利于农业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并探讨了四川民族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等问题。研究表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必须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农业协调发展、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原则,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和产业分类、内外联动、区域协同的发展逻辑,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传刚 《魅力中国》2010,(3):367-367
科技创新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和谐社会运行的巨大动力。科技创新增强社会的物质基础、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推动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为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在这些地区,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化水平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从萌芽状态到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经历了不同发展过程。从单个地区看,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创新从偶然行为到常态化状态,表现为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和对产业的主导作用加强。因此,加快地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和培育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福建农业体量虽较小但富有特色,水稻、水产、茶叶、水果、林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对特色农业科技创新要求较高,因此加快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协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特色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