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有两年,就是2008年。如果以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迎来它的”三十而立”之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三十年间中国命运的根本性转向。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温家宝总理提出:“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究竟何为“道德血液”,我国企业家应该流淌着什么样的“道德血液”,现在社会众说纷纭。因此,对企业家的“道德血液”进行深度探讨,能给企业家道德建设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种种迹象表明:当代中国的企业家正在急切地寻找信仰。
此事意味深长。我常对朋友说,过去三十年中国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第一是私人企业家群体的兴起。这一点人们都注意到了,这个群体带动了私人经济部门的形成,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则是宗教的振兴。 相似文献
4.
<正>乔治·吉尔德的《重获企业精神》,是一本好书,它让你能在浮躁的商业环境中静心走进其心路。而阅读的惬意,远比钓鱼、打高尔夫愉悦通心。 相似文献
5.
百年本钢,本钢百年。在本钢百年发展的血脉中,流淌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特质,使本钢的企业文化枝繁叶茂,为本已厚重的历史增添了鲜亮和神奇。为及时把握本钢企业文化发展的脉搏,探明本钢人才文化发展的走向,为钢铁企业人才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我们以人才文化高端和发展的视角,采访了人力资源管理资深业界人士——本钢集团公司劳动(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刘恩泉。 相似文献
6.
7.
牛根生 《企业管理(北京)》2005,(5):18-18
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而关于企业家的使命,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有“生存说”,活着压倒一切;有“文化说”,经营好了文化也就经营好了所有;还有整合资源的说法、决策的说法、创新的说法等等诸多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不出企业家”。上海真的不出企业家吗?中国商界的这一“咒语”,正在被一群新生的上海企业家打破。199g年,携程、盛大创立:2002年,分众、如家创立,在此后的三五年间.这几家由上海人在上海创立的上海企业.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宠儿,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耀眼明星。同样是“胆小”,同样是“算计”,同样是“崇洋迷外”,为什么这些原先制约上海人创业、诞生企业家群落的“缺点”,却在陈天桥、江南春、梁建章、季琦这些新上海企业家身上,变成了创下大业的“优势”?是企业家的定义变了还是上海人的内在气质变了?四五家企业、七八个新企业家,也许还不足以推翻“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但假如这几个人身上的气质恰好代表了中国商业与全球契合的新方向,那就值得我们认真解读这几个样本了。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管理(北京)》2005,(5)
CEO不要被“正确”思维束缚“现在,海尔的部分经理人有些骄傲,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使他们对于市场的反应变得迟缓,希望昨天的成功模式今天依然有用,这是海尔最大的问题。”张瑞敏在最近的一次对话会上坦承:“面临的主要风险还是我们自己。”张瑞敏说,现在我们第一步是要使组织扁平化,以便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有效反应;第二步是划分成很多小的经营团队,称之为MMC(小小公司),各自对自己的市场快速做出反应,通过自主创新赢得更多用户。我们要把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变成自主创新的经理人,并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这包括三个步骤:为每个人制… 相似文献
11.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10,(7):36-39
今年是步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起点。过去的十年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商业奇迹,一批能够让世界倾听中国声音的企业家,站在了达沃斯,APEC峰会.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的舞台上,一批中国的企业开始让国际巨头为之侧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曾广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7,(6)
当众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拓展他们的全球化版图、不少中国企业在政府全球化发展战略激励下走出国门的同时,1998年,天狮集团却因为中国政府对传销、直销法规的限制,被迫走出国门,辗转开始了被动“全球化”的艰难历程。如今,天狮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为业务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伟人那高亢庄严的声音,震撼着苍茫浩瀚的寰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东方的太阳,从华夏升起。 新中国、春潮涌动、百业待兴、鸿蒙初辟。国内精英、海外赤子、云集神州圣地。似百舸争流、如千川汇聚、奏响:民族汽车工业的主旋律。 打开历史之门,开启民族智力,掩卷宏图、自强不息。在沧桑的白纸上,书写着:新中国最新最美的汽车文字,在古老的土地上,奠基了:新中国第一个汽车科研基地!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跌宕起伏的2006年,中国地产见.证了空前的大力调控,而在开往2007年地产王者的列车上,各主流开发商行将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与博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