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出了2004-2020年北京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首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水平,全面建设“数字北京”。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2010,(10):6-6
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无线城市已成为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无线城市建设运营的主体——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的积极推动之下,国内无线城市的建设热潮方兴未艾,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而物联网应用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反对盲目扩张城市边界,倡导相对集中的城市建设,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使有限的建设资源更有效地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宽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纷纷推出“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战略规划.把宽带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丰富政府行政服务手段、促进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宽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和视频应用及数字化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宽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用户的体验需求与带宽能力之间的矛盾。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很多运营商都在加快城市光网的建设。“城市光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但高速公路修好了,上面跑什么车?怎样才能使高带宽真正为用户所用?正日益成为电信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说光纤的“高带宽”只解决了“智慧城市”信息化的高速通道问题,而“高带宽应用”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城市光网建好以后,城市光网的“高带宽”必须与“高带宽应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智慧城市”发展起来。上海电信在城市光网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城市光网“高带宽”业务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解读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背景下,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目标,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互联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知识社会的创新和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目前,业界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信  相似文献   

7.
随着视频应用及数字化内容的爆发性增长,用户的体验需求与带宽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目前全国各地运营商都在加快城市光网的建设。"城市光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应该说光纤的高带宽只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高速通道问题,而高带宽应用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光网建好以后,城市光网的"高带宽"必须与"高带宽应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智慧城市"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高地 《中国邮政》2009,(9):46-46
近年来,集团公司对投递网建设高度重视,从不同层面推广了一批典型,对全国邮政的城市投递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提升邮政投递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需要认真梳理的几个关系。投递网建设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关系一个城市,组建多少投递段道合适,没有准确规范的要求和依据,往往是根据业务量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而设定。笔者认为,城市的投递网建设应该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然而,一些城市的投递段道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是指以“强政、兴业、惠民、绿色”为目标,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泛在宽带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城市中的信息化资源和系统有效整合,达到人与城市功能系统以及城市客观环境全场信息交流、智能响应、和谐共生的境界,构建具有可持续内生动力的绿色城市新形态。因此,智慧城市模型应该是“多维的,涵盖城市不同方面的智慧,并强调跨多个域的融合和互动的重要性”。截至2013年1月底,我国有400余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已发布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数量达69个,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智慧城市的发展引起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根据IDC研究,未来10年.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具体涉及产业载体建设、商业配套建设、服务平台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城市管理建设等。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智慧城市的市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智慧城市产业链逐渐成形的背景下,如何为产业发展开拓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何建立保障智慧城市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将是智慧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需打好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公共服务提供、基础设施运行、社会管理等呼唤更高效、更智能的支撑手段和方式。当前,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已经全面融入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应急预警等各个领域,不断演进形成城市信息化大潮。在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经历了电子城市、数字城市等若干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中国电信“城市光网”建设取得重大成果。10月12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宣布,上海“城市光网”用户突破100万户,这意味着上海在“智慧城市”起步之年就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业内人士认为,光网用户达到百万级规模,将对今后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明显的带动作用,有助于持续提升上海作为亚太信息通信枢纽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邮政》2007,(12):30-31
11月,全国重点城市邮政投递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按照特大城市、省会级城市、地市级城市三个层面分别在上海、沈阳、泉州进行了现场交流。交流会总结了重点城市投递网建设进展情况,并对明年投递网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本栏目特选编部分城市投递网建设经验,供读者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利用街道办事处实现城市邮政投递委办的探讨沈阳市大东区邮电局马保忠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发展,邮政做为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几年来各级政府对邮政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邮政局(所)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在2008年被提出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与规划,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物联网发展一个重要体现的智慧城市发展,目前越来越成为趋势与潮流。在中国物联网概念之后,智慧城市也逐渐在各地被提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8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启动,都期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共同繁荣,推动民生,通过物联网的建设,扶持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通信管道是构成电信网络的重要社会基础设施。而电信网络管道化既是乡镇城市化、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电信网络建设的方向。然而,随着电信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多家运营商竞争格局的形成,加上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信基础设施通信管道建设和运营市场恶性竞争现象开始显现,地下空间管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概念最早是由IBM在2008年"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战略下提出的,它通过把智能技术应用到医疗、交通、电力、食品、零售、基础设施乃至整个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城市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许多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一年前曾在“冷眼热看‘无线城市热’”一文中提出,“2009年要理性、理智地进一步求解和验证的问题”是“要实现‘以网养网’”。应该说,迄今为止,国外上千的无线城市建设并无成功的商业及运营模式报道。而中国的无线城市建设起步虽晚,但摸着石头过河的实事求是是实践,尤其是3G技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加强邮政城市投递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莺 《邮政研究》2008,24(4):3-5
文章对加强邮政城市投递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分析邮政投递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投递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方向性问题和加强邮政城市投递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邮递类业务竞争的日益加剧,城市投递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投递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做好城市投递、适应竞争性业务对投递服务的新要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邮电经济》2009,(1):21-22
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决定在今明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央“两会”上确定的4万亿元的最终分配情况为:保障性住房建设4000亿元,农村水、电、路、气、住房等民生工程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自来水、城市电力网15000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建设1500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2100亿元,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3700亿元,灾后重建100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4万亿元中并没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内容,特别是宽带建设似乎被彻底“遗忘”了。这引起了通信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