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近10月31日,商务部9月底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征求意见即将截止。行业对于挂车报废新规的看法如何?有否提出何种建议?报废新规将于何时正式出台?《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为此了解各方看法。年限延长有利挂车品质提升《意见稿》第五条第九项对挂车报废年限的规定为:全挂车、危险品运输半挂车使用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此前表示,征求意见稿是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拟重新确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许可制度,并记录回收拆解情况及流向。  相似文献   

3.
由商务部、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2013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将实施强制报废。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陈林表示,即将实行的机动车报废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使用年限为主、使用里程为辅的控制方式。我国实行的汽车强制报废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安全方面。汽车在使用一定年限和行驶一定里程后,由于磨损等原因,可能会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其次,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适当的、必要的强制更新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制报废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规定》以报废年限与报废里程作为汽车的报废标准,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发布2014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公告,对2014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作出了规定。与2013年相比,今年的补贴政策在报废要求上进一步加严。年限调整须当年更新与2013年相比,政策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规定,汽车累计行驶40万公里或使用年限10年就该报废。如果达到使用年限,汽车性能仍符合有关规定的,允许办理最长不超过5年的延续手续。这一规定,对于鼓励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开展公平竞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符合国情和实际。汽车技术状况的好坏,使用寿命的长短,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是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一是驾驶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及其责任心。同时,汽车在不同使用地区和使用部门,其状况也存在差异。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多雨潮湿,汽车零部件锈蚀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6月26日,《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办法》于提前一定期限报废老旧微、轻、中型载货车和客车并换购新车的用户,给以最高6000元的报废补贴。除了微、轻、中型载货车,微、小、中型载客车这次也榜上有名,《办法》可谓是今年以来补贴车型最全的一个新政。但是企业对《办法》的反应并没有想像中的热烈。  相似文献   

7.
日前,商务部公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新《规定》将于2013年5月1日起取代原有的机动车报废标准正式实施。从具体内容来看,《规定》适当放宽了机动车报废年限,但是取消了机动车可以到期延期运行的规定。继不久之前的新交规带来的震荡之后,《规定》的公布也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广泛讨论。短期不会影响客车更新与卡车相比,客车的报废牵扯更多,其中公路客运车辆和公交车最为明显。"公路客运企业对客车报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说易行难的汽车循环经济。想办成一件事不容易,想办成一件移风易俗的事,那就更不容易了。 2009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0年《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2010年七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揭开了实际行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摩配》2006,(9):6-6
近日.出席广州花都汽车论坛的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陈林透露.今年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修订汽车强制报废标准.其中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对非营运乘用车报废年限的限制.但是加强对汽车安全状况和排放污染情况的要求.这意味着目前实施的汽车强制报废标准将有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汽车观察》2013,(2):25
》商务部发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制定了新的报废标准对机动车实施强制报废,新规定将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营运轿车取消使用年限限制,引发广泛关注。对比发现,新的机动车报废标准的出台,让私家车尤其是行驶公里数较短的家庭用车的使用年限会大幅延长。观察视角:对于"限"字当头的大城市来讲,此举表面上是对车主权益进行有力的保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更深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